蒙阴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是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决策部署,以特色农产品上行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抓住关键环节,实行重点突破,形成了“联万户、接地气、广受益、可持续”的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态势,成为首批“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之一,成功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至今年6月末,全县有电商经营主体1570家,上半年完成电商交易额18.8亿元,实现了35%的增幅。
一、以质量为魂,铸就消费者放心的网商品牌。
我们清醒认识并充分发挥舆论效应、品牌效应、口碑效应的正能量,着力叫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实实在在蒙阴人,地地道道农家货”电商品牌。一是推行标准化种植。蒙阴农村电商业的根本在种植业、养殖业。我们立足蒙阴山青、水秀、风光好的生态优势,累计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35个、62.8万亩,认证“三品一标”176个,培育“蒙阴蜜桃”“蒙阴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7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4种,初步建立起蒙阴蜜桃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被评为“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强化质量检测。投资3000多万元,整合农业、质监等部门资源,成立了县检验检测中心,在乡镇初步建成11个食品快检室,为电商产品提供质量检测“绿色通道”。三是加强品牌推介。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设立蒙阴馆,持续举办“挑食节”、“中国·蒙阴网络蜜桃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蒙阴蜜桃”品牌价值达到266亿元。把电商产品推介与特色农产品推介、旅游土特产推介、县域形象品牌推介紧密衔接,线上线下联合推介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二、以平台为纲,搭建集约型运作的网商骨架。
一方面,推动三级电商平台一體建设。围绕“县里有综合服务中心、乡乡有运营中心、村村有电商服务站”的目标,建成县级沂蒙商城电商产业园、电商扶贫基地2处,入驻电商、物流、金融等企业近200家;正在加紧建设县级电商培训中心、农高区电商孵化中心。乡镇街区全部建成了电商运营中心,入驻电商企业200多家。县财政设立17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建成集快递收发、代买代卖、基础培训于一体的村级服务站347家;积极对接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加快电商村培育,野店镇毛坪村、高都镇下车夫峪村等电商村已初具规模。另一方面,培养能高效运作三级平台的人才队伍。把高层次电商人才作为招才引智的重点,明确计划、重点考核,已成功引进220多名。全面摸排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底数,提供场所、信贷等服务,涌现出了清园电商刘元江等200多名电商带头人。统一选派143名懂网络、会培训、懂电商、会带动的同志,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累计开展电商培训2万余人次,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电商规范性高级培训300余人。
三、以流通为脉,优化高效率配置的要素体系。
坚持“流则活,通则达”,提高电商资源的配置效益。一是放活物流。县财政专门安排500万元,力推邮政电商业务和“米云电商”“宗路合作社”两大模式,努力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支持返乡大学生李长伟创办蒙阴米云电子商务公司,推行“快递+电商+服务站+农户”的“米云”模式,成功整合10家快递公司的农村运单业务,形成了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的一体服务圈。以“沂蒙六姐妹”家乡的宗路合作社为龙头,推行“合作社+电商+农户”运营模式,既运销自有产品,也为农户提供上门购销服务。去年,全县农村电商快递量476万件,其中上行件增长89.6%。二是拓宽资金流。支持农行、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在农村广泛布设代办点、POS机、ATM机,推动村镇银行扩大农村业务覆盖面,为群众在家门口开展收付帐业务提供了便利。研究出台《金融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意见》,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去年以来累计为电商企业发放贷款4300多万元,电商上下游产业链融资突破2亿元,有效缓解了电商户的流资压力。三是放活信息流。协调联通、移动、电信公司推行“宽带村村通”,4G网络已经全覆盖,力促网络费用城乡同价,为电商户提供了快速稳定的网络服务。蜜桃价格指数编发工作步入正轨,兔毛价格指数平台开始运行,提高了合作社、电商户了解行情的主动权。
四、以增收为本,提升电商业的社会效益。
一是做活“电商+脱贫攻坚”文章。制定《蒙阴县电子商务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需求做到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确定了培训创业型、辐射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吸纳就业型4种主要帮扶方式。2016年,全县有146家电商与1100户、3064口人签订了帮扶合同,人均年增收实现1300元以上。二是做活“电商+生态旅游”文章。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依托电商推介旅游线路和景区、农家乐、旅游商品。引导孟良崮、岱崮地貌等景区成立旅游集团,既经营线下实体企业,又经营线上平台,与10多家网络预订平台签订了协议,提供网络订票、订餐、订房等服务。各旅游特产超市都开通了线上业务,打通了旅游商品线上线下流通渠道。三是做活“电商+物流运输”文章。发挥公路运输物流大县的运力优势,在县城设物流分拨中心,在乡镇驻地设分拨站,在村级设分拨点,与县乡村三级电商平台融合衔接,实现了网上找车、网上配货,既提高了物流速度、活跃了物流经济,又拉动和支撑了农村电商发展。
五、以秩序为要,激发集团式竞争的县域潜力。
当前,大多数电商户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正处于成长期。我们以维护市场秩序为重点,严防各自为战、内争内斗,组织全县电商户抱团闯市场。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县里成立电子商务推进领导小组,由1名副书记、1名人大副主任、1名副县长靠上牵头抓总;在商务局设立电商办,各乡镇设立相应机构,推动乡镇、部门、村居联促联动。引导组建蒙阴县电商协会,有效提高了业户自律、行业互律作用。二是优化政策服务。制定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1000万元的电商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特色园区、高端平台、物流快递等项目给予扶持,并将工作成效纳入了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组织部门、电商广泛掌握各级政策信息、行业信息,及时汇总共享,推动电商户用好政策。三是严格市场监管。对向农产品加工环节延伸的电商企业,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条件,积极支持办理初级农产品加工手续,避免盲目延伸的法律后果。不断规范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许可制度,严厉查处冒用区域公用品牌行为,与淘宝等电商平台加强协调,积极维护区域公用品牌的公信力。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农村电商三年发展规划,推动农村电商做大、做优、做强。一是高标准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统筹安排电商特色产业园空间布局,着力打造电商特色小镇,不断健全电子商务运营体系。二是推进“电商+农业新六产”“电商+扶贫”“电商+旅游”“电商+实体店”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三是进一步推动网络服务提速降费,拓宽电商融资渠道,支持物流企业完善城乡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四是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电商产品质量监管,积极维护电商市场秩序,不断强化电子商务保障体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