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驱散“雾霾”
11月上旬,华北黄淮一带地区有轻度到中度霾,局部地区出现重度霾。对于此轮雾霾的成因,气象专家分析,冷空气结束后,大气处于一个静稳的状态,污染物容易出现累积,空气扩散条件较差。从强度来看,此次雾霾过程的能见度会明显比上一次刚刚过去的10月底的雾霾要好,能见度没有那么差,原因是此次过程中空气的相对湿度没有那么大。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年的1月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研究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的粗细还不到头发丝的1/30,能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口鼻、支气管进入人体肺部,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对肺部健康伤害很大,引发俗称“老慢支”和“肺气肿”的慢阻肺,同时也可能产生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雾霾天不仅对呼吸道影响大,雾霾天气更“伤心”。医学研究证明,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心脏病患者在雾霾天会加重病情,如心衰病人呼吸困难或短促时,心衰会更严重。
近年来,空气污染尤其是冬季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治污减排,比如制定节能减排计划、区域联防联控、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整治高排放车辆、加强环检机构监督管理、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燃油品质、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等。此外,国家卫计委也建立了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分析不同地区空气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主要危害成分,为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每名公民,不仅有必要知道如何防霾,也应该参与到治霾活动中,共同保卫这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