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春
别拿手机哄孩子
□李付春
成年人都被手机控制了,何况那些自控能力弱、贪玩心大的孩子。改变孩子痴迷玩手机的毛病,要靠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电脑在农村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却铺天盖地而来,随处可见一些小孩拿着手机低头专注地玩儿。手机可是个有着魔性的东西,很容易让人着迷,大人玩手机,用微信接收工作信息,孩子呢?除了玩游戏就是看动画片。
成年人都已经感受到长时间玩手机对颈椎不好,对眼睛不利,您考虑过对孩子的影响吗?现在,孩子也懒得开电脑,拿过父母的手机,连上WIFI,可以尽情地玩耍。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有自己的卧室,用的手机比家长的还高级,一玩就是大半天,家长不是不知道,您制止了吗?正确引导了吗?否则,这会让手机毁了孩子。
手机不同于电脑,因为屏幕太小,亮度不好控制,孩子玩手机的姿势各不相同。那么,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会有哪些危害呢?为此,我请教了几位儿童心理专家和一位医生朋友,总结了一下,请家长朋友们引起重视。
孩子长时间连续不断看手机对视力影响最明显。儿童专家说,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病态。
专家建议:孩子可以适当玩手机,但要控制时间,每次10分钟。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每天最多看一集,这也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
有的家长用手机哄孩子,可能您有所不知,孩子如果频繁且长时间地玩手机,不仅对眼睛、颈椎有害,而且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另外,孩子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再就是孩子玩手机,通常只活动一两个手指,时间长了,会使手指变形。
专家建议:手机可不是哄孩子的玩具,聪明的家长如果考虑到这些影响,就不会让孩子尽情地玩手机。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或一起看电视、一起做小游戏,或一起猜谜语、背唐诗接龙什么的。
对于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来说,长期沉迷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幻世界中,很容易诱发他们患上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以及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专家建议: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多和同龄伙伴玩耍,做游戏、看看书,不要回到家就拿着手机不放,家长得起到监护人的作用。
有的孩子玩手机上瘾,由于家长控制严格不能带到学校,孩子放学后便急忙往家赶,急着玩手机。一进门,家庭作业不做,先看有没有朋友留言,看看游戏是否升级,孩子把精力分散到手机上了,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专家建议:玩手机可能会让孩子上课开小差。他们想着手机里面的虚幻境界,迷恋网络玄幻小说、网络游戏,这样便无法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迷恋较轻者,孩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导致厌学、逃学、辍学。
手机上网可以玩微信、聊QQ。网络那头是什么人,根本不知道。由于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差,有许多中学生便遭遇到网络欺骗。另外,有人加入校园群,方便结交男女朋友,很容易产生情感纠纷,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专家建议:未成年人还是孩子,他们带着手机走进校园,老师不可能搜身,不可能管理到位,这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引导时不能偏激,要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好心态。
总而言之,手机像是具有“魔性”。公共场合中,大家几乎都在低头玩手机。一家人本该围着餐桌有吃有说有笑,结果都在对着手机瞧,我们成年人都被手机控制了,何况那些自控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好奇心强、贪玩心大的孩子。要想改变孩子痴迷玩手机的毛病,要靠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1.孩子玩手机前,先跟他约法三章,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玩一次手机,但要限定时间。
2.既然大人孩子都不想开电脑,那就单独留出一部手机,下载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片或者音乐,并设定关机时间,避免孩子连续看视频,反复玩游戏。
3.吃饭时、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在等车或旅途中,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以免使其养成在等待时玩手机的毛病。
4.强烈建议家长朋友们,无论电脑还是手机,让孩子把它当成学习工具,不要当成娱乐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