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芬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
机动车火灾事故鉴定分析1例
王立芬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
机动车;火灾事故;起火点;鉴定
2013年6月25日,车主李某在某4S店购买一台商务车,于6月28日在某4S店加装了空调。2013年7月30日,李某在某汽车燃气改装公司对该车辆进行了CNG改气。7月31日下午李某驾驶该车辆至停车场,晚上该车辆(以下称事故车辆)起火局部燃烧,用灭火器灭火熄灭。燃烧事故发生第二天,事故车辆由起火地点被转移到某4S店修理厂存放。因李某与某4S店和某汽车燃气改装公司就事故车辆起火原因产生纠纷,故委托本所对该车辆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鉴定。
由于勘验现场某4S 店修理厂不是事故车辆发生燃烧的第一现场,无法勘验事故车辆发生自燃时车身以外的环境燃烧特征情况,仅对车身燃烧特征情况进行勘验。
对燃烧后的事故车辆整体外观状况进行勘验,该车驾驶座正上前方前挡风玻璃上有明显裂纹和烟熏痕迹,后挡风玻璃整体破碎掉落(图1~2)。汽车发动机仓内无烟熏和过火痕迹(图3)。汽车驾乘室内的座椅及下方底板无过火燃烧痕迹,顶棚烟熏和高温熔化痕迹呈现由前向后、由左向右蔓延特征,仪表台呈现由左向右、由内向外的燃烧蔓延痕迹特征,车身其他部位无明显燃烧特征(图4~6)。综合以上燃烧痕迹蔓延特征,确定事故车辆最先起火部位位于驾驶座正对的仪表台处(图7)。
图1 前挡风玻璃状况
图2 后挡风玻璃状况
图3 发动机仓
图4 驾乘室座椅和底板
图5 驾乘室顶棚
图6 仪表台
图7 仪表台起火部位
起火部位仪表台燃烧痕迹显示内重外轻的燃烧特征,说明火源应位于仪表台内部,揭开仪表台起火部位已烧剩面板,面板下方燃烧最重部位应为该起火灾的起火点,在起火点有线束熔断痕迹,对起火点进行标识(图8)。对起火点处带导线熔断头的线束作进一步勘查,并征询在场技术人员,确定该线束为应急灯、前后雾灯及点烟器线束。
图8 起火点
对起火点处带导线断头的线束进行标识、定位和拍照后,提取该线束带断头导线的部分和与该部分线束相连的控制盒等残留物物证(图9~10)。将提取的物证进行封装和签字盖章认可,妥善保管并运送物证到物证鉴定实验室。
图9 起火点处线束
图10 提取的物证
按照物证鉴定程序,依据GB/T16840.1-2008《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GB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DB51/T 1771.2-2014《机动车火灾事故鉴定》,对在物证中提取的样品进行宏观和金相分析技术鉴定。
熔痕样品的金相组织呈细小的柱状晶,晶界较细,与导线衔接处的过渡区界限明显,金相磨面内部气孔小而较少,依照标准判定物证鉴定意见为:导线熔痕中含有一次短路熔痕样品,螺钉熔痕为电热(电弧)熔痕样品(图11~14)。
图11 导线样品体视显微外观
图12 导线样品金相组织(放大50倍)
图13 螺钉样品体视显微外观
图14 螺钉样品金相组织(放大50倍)
在现场勘验中,综合事故车辆燃烧和蔓延等痕迹特征,判定事故车辆最初起火燃烧的部位位于驾驶座正对的仪表台下方距左侧门边约25 cm,距方向盘一侧仪表台边缘约30cm的烧损面板线束处。
此部位位于仪表台下方,可以排除外来火源引起的燃烧,为寻找引火源,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此部位的线束上有明显的线路熔断痕迹。为鉴定此熔断痕迹形成原因,提取此部位的物证进行物证鉴定,经鉴定此部位的线路在火灾前发生了短路、电弧作用。
因此综合现场勘验和物证鉴定意见可以判定,在事故车辆起火部位的线路在火灾发生前,绝缘层破损,与固定线束的螺钉发生短路作用,俗称搭铁,短路电弧的高温引燃了线路绝缘层等可燃物,导致事故车辆火灾的发生。
引起事故车辆发生燃烧的原因:起火部位线束部分导线与固定线束的螺钉发生短路(搭铁)产生高温引燃绝缘层等可燃物,导致事故车辆发生火灾。
机动车是一部集电路、油路、气路以及多种机械、电器、功能构件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的机器,复杂的电气配线,以及燃油和其他机油结合在一起同时工作,各部分都存在火灾危险性。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本身原因,主要有电气故障、油品泄漏、进排气因素、机械故障、操作因素等;另一方面是外部原因,主要有人为放火、遗留火种、外来飞火、物质自燃等,而本身因素中与电气故障原因有关引发火灾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该引起火灾勘验人员和生产厂家等方面的足够重视。
在本次鉴定过程中,根据事故车辆燃烧痕迹特征,遵循火灾蔓延规律,判定最初起火燃烧的部位,确定起火点,并在起火点找出引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机动车火灾事故的现场勘查和物证鉴定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遵循鉴定过程的科学、客观、全面、准确,并有条理的进行,从而保证鉴定意见的准确和客观,为案件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1]刘振刚.汽车火灾原因调查[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20.
[2]公安部消防局.火灾事故调查[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
[3]耿惠民.火灾原因调查案例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2-206.
[4]林金生.汽车火灾的调查分析和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09:224-225.
[5]Ahrens M U S.Vehicle Fire bands and Parterns[M].Fire Analysis and Rehash Division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2008:65-67.
—书 讯—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丽莉编著的《道路交通事故车体痕迹鉴定》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痕迹学与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体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与车体痕迹鉴定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鉴定工作的实际出发,就道路交通事故车体痕迹鉴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复杂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予以了说明。同时,结合相关鉴定依据和法律法规,作者就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属性鉴定、车辆轮胎鉴定以及事故当事人事发时的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等内容在专门章节中进行了详细解读。
本书适用于从事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人员、道路交通管理人员、事故处理技术人员、汽车驾驶员、律师以及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司法行政机关相关人员等参考和阅读。同时,也可以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对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领域感兴趣的各类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书定价:180(含邮资)。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270号
联系人(收款人):张邢 联系电话:021-64042123,18001760390
支付宝收款账号:lizhigang@mail.sciencep.com
DF794.3
B
10.3969/j.issn.1671-2072.2017.06.017
1671-2072-(2017)06-0100-03
2015-06-15
王立芬(1979—),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机动车火灾事故鉴定和电气火灾物证鉴定工作。E-mail:7474612@qq.com。
(本文编辑:李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