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面子工程”

2017-12-05 21:46李晓巧
看历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蓝花胭脂匈奴

李晓巧

中国有句古话“女为悦己者容”,那么,古代女性是如何打造姣美容颜,做好“面子工程”的呢?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就使用一种叫“飞雪丹”的面部护肤品,而它实际是“今之水银腻粉是也”,一种含水银成分高的白色粉末,就是铅粉。铅粉涂在脸上,一白遮百丑。古代很长时期,女性都很青睐铅粉。唐代的宫廷贵妇们曾流行在两颊涂上白粉,像刚哭过一样,楚楚可怜,号为“泪妆”,这同东汉权臣梁冀的老婆孙寿的“啼妆”差不多。

化妆是女性面部美容的重要方式。古代女性喜欢把胭脂涂在脸上,所以古人常用“红粉胭脂”指代女性。据说胭脂源于商纣王时代,本名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秦汉时期女性流行以“燕脂”涂脸部做“红妆”。其实,对红妆最痴迷的是塞外匈奴人。汉代匈奴居住的陇西焉支山一带是红蓝花产地,红蓝花汁的匈奴语音译是“胭脂”。汉武帝北击匈奴,匈奴败退漠北,失去了原先占有的祁连山、焉支山,匈奴人痛哭流涕:“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意思是,失去了“胭脂”的产地,匈奴女子没有了化妆品,因而颜值大大降低。此后,中原和南方地区也流行用红蓝花汁化妆,名目有酒晕妆、晓霞妆等。很有个性的是在南北朝和唐代,女子流行过一种“斜妆”,其化妆法是在两鬓到双颊或太阳穴处,各涂一道弧形红色,这在近年来流行的唐宫剧中能见到。唐宋时期还流行过“檀晕妆”,就是在眼眉旁边染一片浅红色。这些都属于“红妆”。需要说明的是,直到唐代,“胭脂”一词才通行。

古代女子还化过一种“黄妆”,方法是在额头用毛笔涂染黄色,也称为“额黄”,分为“半额涂黄”和“满额涂黄”两种。“半额涂黄”在魏晋南北朝流行,具体方法是在额头上半部或下半部,涂染一半黄色,然后蘸以清水,显现出如国画般的晕染效果,隐隐约约,所以又被称为“约黄”或者“轻黄”;而将额头涂满黄色,就称为“满额涂黄”,在唐代很流行。

此外,历史上还出现过其它女性化妆法。魏晋时期,从宫廷贵妇到民间女子,流行过用紫叶子汁涂抹脸上的“紫妆”。唐朝是一个开放融合的时代,唐朝女性吸取吐蕃女子化妆法,在脸上涂染一种赤褐色,称为“赭面妆”,这与南北朝的“墨妆”有相似之处。辽代契丹女子还喜欢一种“佛妆”,方法是“以黄物涂面如金”。

除了面部保养化妆外,古代女性还喜欢在脸上贴一些精致饰品来扮靓“面子工程”。南北朝时,出现过女性用黄色的纸片、布条,制作成星星、月亮、花鸟等小造型贴在脸上,称为“花黄”。如北朝女子花木兰在出征归家后,做的头件事情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北宋孔平仲的《孔氏谈苑》记载,辽代契丹族女子常用鸭绿江中一种叫做“牛鱼”的鱼鳔,制作成鱼形“面花”贴在脸上增加魅力,“妇人以缀面花”。据说,唐代美女加才女的上官婉儿就喜爱用“面花”,“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以掩黥迹”。此后,女性“面花”花样百出,有翠面花儿、飞金等等。

另外,清代女子涂的口红曾让洋人眼睛发直。英国人安德逊《在大清帝国的航行》中叙述,1793年的北京妇女不仅脸上搽化妆品,而且也涂口红,“但使用方法与欧洲妇女用唇膏的办法完全不同,她们在嘴唇中央点上深红的一条”。这样的涂口红方法,让老外很奇怪,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顯然增加美容不少”。endprint

猜你喜欢
蓝花胭脂匈奴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神奇的食物”⑤ 蔬菜皇后——西蓝花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蓝花楹小宅
蓝芽儿的蓝花碗
花明驛路 胭脂暖
《蓝花花》——“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