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会
“噪声”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持续不断的噪声可以摧毁老鼠的内脏器官,甚至把老鼠杀死。如果长期在有噪声的环境下工作、学习、生活,就会使人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心跳加速、听觉失灵,甚至引发癌症致人死亡……目前,噪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被人们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杀人不见血的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噪声标准:学校昼间30~50分贝,夜间10~45分贝。但是,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超过了这一指数,校园噪声几乎无处不在:课堂上因学生大声争论所产生的噪聲,老师使用扩音器所形成的噪声,学校广播室、音乐教室因音量过大而造成的噪声,课间活动时校园走廊上、操场上学生追赶打闹、高声大叫形成的噪声,更有上学放学时校门口接送车辆鸣喇叭所形成的噪声,以及学校附近的居民生活区的噪声……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7%的青少年听力障碍患者是长期受到噪声影响而造成的。可见,校园噪声对我们青少年儿童的伤害之大。
校园里为什么会形成噪声呢?我认为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公交车、机场、车站、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总会有人旁若无人高声喧哗,傍晚广场舞的音乐震耳欲聋,这些噪声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成了噪声的受害者,有的还成了噪声的制造者;二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有少数家长缺乏控制音量的习惯,或者因白天工作劳累而对孩子缺乏耐心,说话不免高声大叫,甚至厉声呵斥,久而久之让孩子逐渐习惯了噪声,进而制造噪声;三是来自学校管理工作的缺失,如音乐教室隔音效果不好,校园广播室音量过大,有的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不得不使用扩音器而形成的噪声。
如何消除校园噪声,还校园一片宁静?笔者以为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针对学校管理的缺失采取相应的措施,化解大班额,使每班学生数符合法定标准,以杜绝教师使用扩音器的行为;为音乐教室添加隔音设施;降低校园广播音量。其次,教师要言传身教,音量适中,语气柔和,做儒雅之师。第三,对学生要加强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大声喊叫,课间休息不奔走,不喧哗,培养学生立身沉静,谈话从容,语调亲和的好习惯。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学生用手抄报、黑板报、宣传画、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噪声的危害,促使人们控制音量,消除噪声,从而保护师生健康,建设宁静校园。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曾提出绅士教育理论。他否定天赋道德的原则,认为德行教育中理性和礼仪是特别重要的,把孩子培养成绅士,让孩子拥有理想的德行,不仅能使其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事业成功,更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当然,我们并非要复制洛克先生的“绅士论”,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人。培育文明的人,应从自己做起,从摒弃噪声做起。
(作者单位:华容县万庾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