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霏 王海涛 徐燕 湖北广播电视台
新闻节目的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
王藝霏 王海涛 徐燕 湖北广播电视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内容传播已从传统媒体、PC时代、移动时代进入多屏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在发展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同时,需要对节目进行智能拆条再推送到云平台,以满足当今信息碎片化和多屏多平台共享的需求。本文重点介绍了新闻节目的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以及如何实现这个新技术为湖北广电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节目碎片化 智能拆条 内容整合 融媒体 智能媒体
互联网时代,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视听产业主导着市场,网络视频用户快速增长。随着视频网站、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业务的不断壮大,碎片化内容的需求量也与之剧增。各媒体平台除了进行完整内容播出外,精简短视频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新闻和节目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推送到广大观众的面前,这就要求节目内容在制作完成后能够快速剪辑拆分并推送到云端,节目的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对于新闻节目,拆条后的新闻视频包含主持人的导语加上该条新闻的报道部分。在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平台上,已经有推送完整的节目视频以及拆分好的新闻条目的业务。目前这些拆分好的新闻条目是由各个频道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将收录的完整节目用后期编辑软件对节目进行人工剪辑拆条,然后将视频转码成长江云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下载下来,再登录长江云后台,把每个新闻条目与相关文字描述信息逐条上传,推送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端。以湖北经视频道节目的人工剪辑上传和发布为例,其具体流程如下图1所示。
目前节目制作系统与长江云平台视频内容推送系统是分离的。人工剪辑与推送过程复杂又耗时,每天大量的节目需要进行拆条流程再发布到各个平台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如果可以实现节目的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功能,就可以大大缩短拆条时寻找素材的时间,实现节目制作与新媒体业务的互通,更快速地将拆条后的短视频推送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端。
图1 新闻节目人工拆条与发布流程
新闻节目的智能拆条是指通过多种智能识别技术,将完整的一档新闻节目进行智能剪辑拆条,把节目中的片花和广告去除,节选出每一条新闻前面主持人的导语加上该条新闻的报道部分,构成单条简短的新闻报道条目。实现节目智能拆条的技术主要有:画面识别、人脸识别、转场识别、广告识别、标题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智能剪辑软件通过调用智能识别模板,对节目进行画面、声音、标题的智能识别,处理后素材在打开时就会被分段标记,后期编辑只需根据标记选取某段视频并编辑 “标题”、“内容描述”即可提交拆条任务。另外,节目的准确拆条需要采取“智能+人工”的方式,即在内容推送前还需要人工审核,核查节选出来的片段是否完整无误,从而保证节目的安全发布。该功能不仅适用于新闻节目的拆条工作,也可扩展运用到只需去除广告的体育赛事、综艺等类型节目。拆条后的节目可用于新媒体内容发布与分享、媒体资源管理、节目版权内容变现等。
云平台推送是指将传统内容生产平台和新媒体云平台打通,把拆分好的视频素材自动迁移至云平台内容库之后,将视频及它的相关信息(如标题、描述、时长)推送到各个新媒体平台上,以便互联网电视端、PC端以及手机移动端的用户第一时间观看感兴趣的碎片化新闻内容。通过充分利用智能剪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湖北广电可以实现广电内容制播体系全流程的IP化,构建一个支持传统电视、网络电视、长江云、微博、微信等多平台多终端的节目生产与发布的云媒体。
对于湖北广播电视台,实现节目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的方式有两种,即外包给广电技术服务供应商和自己搭建系统。
4.1 外包给广电技术服务供应商
目前国内一些广电技术服务厂家已经推出了相应的智能拆条服务,如成都索贝、中科大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两家公司的智能拆条系统。
4.1.1 索贝云拆条服务--xCut 智能收录拆条系统
索贝云拆条服务是基于全面满足媒体行业需求的“新媒体+”基础架构,利用数字化智能加工、云端实时转码、碎片化加工,通过采用各种智能技术,快速完成收录素材的分段处理以及所需内容的输出。拆条后的节目自动推送到在线管理平台,提供用户进行节目管理编排和多渠道发布。其系统框架见图2。
索贝的智能拆条软件xCut与非编软件差不多,包含转场识别、语音识别、广告识别等功能。其操作界面见图3。转场识别在收录素材迁移的环节进行,通过底层识别库自动抽取素材转场帧来辅助编辑快速定位片段切点,节省了拆条时查找素材的时间。广告识别是指在转场识别框中标识广告片段,以醒目的绿色标识广告的开始,红色标识广告的结束。绿色背景表示广告的语音识别文本。实施的案例:目前广东、新疆、惠州、红河、昆明以及CUTV城市台等多家电视台均已采用了索贝的云拆条服务。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网络电视台应用了索贝云拆条服务。拆条团队在节目播出5-10分钟后即完成内容推送。
图2 索贝智能收录拆条系统框架
4.1.2 大洋媒体融合平台与QuickCut视音频编辑工具大洋公司推出的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即媒体融合平台),在“生产门户+能力工具+底层服务”的技术架构下,集全媒体资源的汇聚、加工、审核、检索、存储管理等于一体,实现统一内容管理、高效生产、多平台多终端分发等功能。大洋媒体融合平台系统框架见图4。
图3 索贝xCut智能拆条软件操作界面
其中用于智能拆条的大洋QuickCut视音频编辑工具,可以实现节目的边采边编,对新闻节目智能分段,快速拆条,大洋QuickCut非编软件智能拆条界面见图5。将素材进行智能分析后,识别出的新闻条目的入点(主持人出现首帧)以黄色标记点的形式展现在故事板中。之后编辑可以确认结果是否准确并手动对片段入出点进行修改,然后点击“一键拆条”,软件就会根据黄色标记点快速剪切拆条。在界面右上方可以选择其中某个片段进行片段名称编辑并导出视频。
实施的案例:目前苏州台、温州台新媒体项目均采用了大洋的媒体融合平台及QuickCut工具。华数传媒2015至2016跨年晚会专辑节目制作中也使用QuickCut,从开始5分钟后第一条节目已经开始制作并立即上线。
图4 大洋媒体融合平台系统框架
4.2 自建新闻节目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系统
由于湖北广播电视台已经搭建好了自己的新媒体云平台--长江云,要实现节目内容生产平台与长江云平台两端的互联互通,只需在演播室节目制作这一端搭建节目的收录和智能拆条系统,然后通过后台合成转码,将视频转码成长江云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再通过迁移服务器将拆条后的新闻条目自动迁移到长江云的内容库上,就可实现碎片化新闻条目的多终端发布。自建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系统框架见图6。
通过对QuickCut智能拆条功能的实际操作体验,长江云新媒体新闻中心的后期编辑反馈了一些已有的智能拆条服务还需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画面识别的困难
由于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开场和主持人在每条新闻前面说导语的时候,导播会采用运动的镜头(推拉摇移),或者使用多个不同景别的机位来展现,由此在后期剪辑节目时,智能寻找主持人片段就有一定的难度。在使用现有的智能拆条软件时,有些主持人画面并没有被识别出来,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因为主持人的镜头不是固定的,所以识别画面时不能只识别主持人的固定景别画面,而是要结合人脸识别、多场景画面识别技术来分析画面。
(2)界面不容易区分素材
QuickCut对节目进行一键智能拆条之后,每一段素材都是以首帧主持人画面来展示的,一个完整的节目至少有十几条新闻条目,全部都以主持人画面显示,后期编辑无法根据画面直观地区分这些条目。如能改进为同时在新闻片段末帧展示新闻内容的画面,并且在每段素材上显示相应条目的标题,就比较好区分了。这样在人工修改节点时,也能减少因处理错节点而导致拆条视频不完整的问题。
(3)语音识别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国内的语音识别软件主要是针对标准普通话而言的,但有时由于节目内容的多样性,语音中会包含方言,这时一些现有的语音识别软件可能就不能准确识别。现阶段的语音识别软件还不够成熟,如果未来要使用语音识别文稿的话,可能还需要增加方言识别功能。
(4)转码过程耗时长
根据长江云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反映,目前使用的内容生产服务平台的转码过程花费时间比较长,一定程度影响了新闻发布的速度。所以未来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更优化的视频编转码技术,加快视频后台转码进程,使视频在导出后能够迅速迁移至长江云内容库,从而更快地发布最新新闻。
(5)打通内容生产与内容发布平台
现阶段在长江云新媒体运营流程中,内容生产服务平台和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之间还没有完全打通。新闻文稿系统上走流程审核通过的文稿可以直接推送到长江云新媒体平台,但从演播室收录的节目经过再制作后,还不能直接推送到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库中。目前仍需要后期编辑用非编软件导出视频后,从内容生产服务平台的内容库里下载,再登录长江云平台将视频上传到长江云的内容库,才能进入编辑发布流程。如果能打通内容生产平台与新媒体内容发布平台,使两个平台的内容库可以在云端互通共享,就可以省去人工下载、上传的步骤,让整个流程更加自动化,节省新媒体运营人员的时间成本。
以上是我们在搭建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系统中结合用户体验要考虑的问题。自己搭建新闻节目智能拆条系统的好处在于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员工的机会,方案的计划与实施可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拓展有关图像声音识别、收录迁移转码服务以及云架构的技能。同时根据自己需求搭建的系统可以具备个性化服务,拥有自主选择设备供应商的权利,从而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前期搭建完成之后,后期自主运营成本应会小于长期租用广电技术服务厂家的全套云拆条服务系统和外包运维服务成本。这两种实施方案的成本投入对比见表1。
图5 大洋QuickCut非编软件智能拆条界面
图6 自建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系统框架
表1 两种实施方案的成本投入对比
中央电视台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主任黎斌说,“媒体融合的真正本质应该是内容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应该应用互联网思维去进行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造、传播、经营即内容全产业链的数字网络技术转型才是媒体融合当务之急。”
2016 年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智媒”,强调人工智能与移动资讯的结合。传统媒体应开始在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化的内容生产技术,开启未来的“智能媒体时代”。新闻节目的智能拆条与云平台推送就是内容生产智能化的一个例子,不仅可以提高后期编辑的拆条效率,还可以打通媒体内容生产平台与新媒体业务云平台,更好地实现节目内容的“一云多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