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涛
试论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韩永涛
面对市场经济与西方思潮的冲击,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是青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 理想信念 爱国 诚信 自强不息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对高校工作重要性,明确了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事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思潮的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价值选择上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这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反对思想 “多元化”,培养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应对国内外思想领域复杂情况的需要。在当今各种文化思想交融异常活跃的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影响,妄图左右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高校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甄别外来思潮,坚持以辩证的发展观对待中国文化,树立和弘扬爱国主义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使青年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引青少年未来发展的标尺,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确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事关青年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能完成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任务。青年的理想信念的塑造是青年成才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想信念的塑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人们理想信仰出现危机,面对思想多元化发展趋势,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理想信仰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怀疑等负面情绪。在青年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青年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是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纵观千年历史,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篇章。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爱国主义思想精髓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继承和发展的。当然,这种继承应有所取舍,传统的爱国主义由于受到封建儒家思想的的影响,亦摆脱不了它历史局限性。因其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一个爱国主义篇章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认同与追求,虽深深地烙着历史的印记,却也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的体现。在当代爱国主义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品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人民成了当家做主的主人。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当代爱国主义主题就是爱社会主义主义。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只有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会换发出勃勃生机。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使青年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中,使爱国主义与祖国的强大紧密相连。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的优良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诚信不仅是对人、对事的态度,同时这种品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中国古代,“诚信”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道德规范,这种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对今天价值观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世界观难免受到西方社会思潮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的优良品格是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然也应认识到诚信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社政权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天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与原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挖掘和提升诚信的内涵,使诚信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于青年,并不断发扬光大。
(3)培育青年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力量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得以存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的繁衍生息始终与自强不息紧密相连。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英勇反抗, 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平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为国家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在世界日益多极化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的图谋,从而达到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使我国在思想领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抵御来自西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瓦解图谋,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应面对的重要课题。老子曰:“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利于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抵御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图谋。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是培育和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来源。只有把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不仅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能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和分化。
(1)发挥网络传媒等新兴传播载体的作用,践行社会之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利用现代新兴传播方式建设以网络数字平台为传播载体的图书馆、文史博物馆、名人大课堂、大学生网络活动室等项目,通过各种数据平台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针对网络教育碎片化的特点,收集整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故事、知识、成语、诗歌书法、绘画、社会热点问题等,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来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网络方便、快捷、全覆盖下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在身边的小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要应用新媒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道理,变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小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变成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文明环境建设,以传统优秀文化的“诚信”“爱国”“和谐”教育学生提高个人养,杜绝网络暴力、不健康语言、失信失德等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的营造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教师节、重阳节、五月节等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具体过程当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加强校园传播媒体的建设工作,严格管理新闻、出版、讲座等传播渠道,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以及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取向,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创新活动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在活动上既注重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又要突出时代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活动内容上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元素,通过演讲比赛、社团活动一帮一活动等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感受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
本文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503000280101)的研究成果。
韩永涛,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青少年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