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教育观点

2017-12-05 15:29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孙 玥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教育观点

孙 玥

教育是一个笼统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列宁的教育,主要是集中在十月革命以后,为了配合新经济政策的事实,列宁所进行的教育宣传。首先我们要知道,列宁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苏维尔人民,进行细分的话则分成农民,工人,资产阶级三大部分。其中,农民是列宁论教育的重点对象。而教育内容则主要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社会大众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学校教育)。本文主要围绕列宁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为什么主要对象是农民?教育方针如何实施?这三点展开论述。

十月革命 农民 列宁

一、前言

十月革命后俄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此时的国外环境:国际资本主义侵犯俄国的危险十有八九已经消失,国际形势已转好,俄国打开了沙尼亚,欧洲的窗户来进行产品流通)。国内环境:经济方面,经济急需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新政策出台需要在全国落实下去,从事和平建设工作,对社会教育工作要求就越大。1920年提出的电气化,便是顺应着如下一个逻辑:要想发展经济就要发展农业和工业,而工农业要发展就是要发展最新的科学成就技术,那么最新的科学成就技术是什么,是要发展电气化。俄国需要投入十亿到十二亿的金卢比来支持电气化,而当时黄金储备与粮食储备远远不够,就有了租让制的出现。政治方面:列宁认为赶走地主,沙皇,资本主义并不难,但是消灭阶级就困难了,同时无产阶级需要巩固政权。

二、农民作为教育对象的独特地位

(一)经济方面

经济建设中的新经济政策,电气化等等需要全国推进的经济政策,离不开宣传和教育。当电气化的计划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时,列宁发现除了少数专业人士之外,大部分群众看不懂纲要计划,缺乏专业知识,电气化需要全国上下长期按步骤实施推进,经济建设不可能依赖少数人,发展离不开教育,要想全国推进电气化就要进行广泛教育,而农民作为人数数量最多,受教程度最差的群体,便成为主要的教育对象。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需要落实,就必须要让群众支持来落实,想要群众支持则必须通过政治教育,那么首先群众要识字有文化,这就要求占比最多的农民有读和写的本领。列宁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观点,他希望能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恢复经济,进行电气化才能保障农民的权利。农民通过贷的方式将余粮卖给国家换来纸币,但是农民并不满意纸币的价值,想要合法权利和生活保障,那么就需要工业品的发达,对应的就要恢复经济,进行电气化。

(二)政治方面

无产阶级想要巩固政权,争取农民的方法就是教育。在俄国,农民单独占有土地,拥有余粮越多,获利越大,而其他人挨饿粮食短缺,恶性循环使得农民卖粮食价格更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又不损害农民的利益,就要无产阶级对农民重新教育和改造,把农民争取过来。

(三)农民特性决定农民群众的教育重要性

首先来说列宁认为俄国的三大敌人:共产党员的骄傲自大,文盲和贪污。而农民由于其数量多,受教育程度低,是文盲的重灾区,需要进行长期扫盲工作,而思想觉悟低的事实需要进行大量宣传教育工作来改变现状。全国文盲数量巨大,迫切需要教育来解决。

以农民为教育主题,要求全部宣传工作,教育工作和社会教育工作同农民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结合,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应该是实际的,具体的而不是空虚的。

三、教育方针的实施

列宁的教育方针分为社会性的和针对性两种

(一)社会性的宣传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气化教育,为了落实全民参与的计划,列宁列出了以下几点学习计划

(1)全国范围内的电站,工厂,国营农场都应成为电气化的介绍中心;(2)发动人力办座谈会,讲课和演讲会;(3)所有学校讲解电气化,每个乡镇图书馆都保证有相关书籍等等;(4)总的来说范围广的社会性教育是具体的,可实践的,而不是空洞广泛的,是需要全民落实配合的。

(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中

针对农民,各种宣传教育的侧重点是扫盲和对经济政策的讲解与推广。在教育人民委员部中成立了扫除文盲委员会,列宁要求青年团做好支援工作,训练教育农民,与工作与工农劳动相结合,担任起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针对工人,偏向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对这方面列宁认为要摒弃旧的学校和落后科学。

列宁认为资产阶级的旧学校浸透了资产阶级精神,让资产阶级子女得到知识学到东西,提高资产阶级利益。而工农年青一代在资产阶级学校里不是受教育的,而是受资产阶级教化,目的是训练奴仆,为资产阶级创造利润,不打扰资产阶级安宁,更好地为资产阶级服务。

要否定旧学校,否定资产阶级的学校,并不代表否定全部,在对待旧的资产阶级学校上要发挥“扬弃”的精髓,具体内容有两点,一是把坏的东西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区分开快来,二十不能死读书,培养出来的人才和模子印出来的一般。

摒弃旧的学校旧的教育,同时要保留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是依靠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知识的坚固基础,无产阶级文化离不开人类全部发展的文化,否则便是空中阁楼。列宁认为,教育内容要用基础事实知识来发展增进学习者的思考能力,建立苏维尔政权的教育体制对人类科学文化要吸取,对资产阶级文化要抵制。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孙玥(1989-),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