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亚杰
浅谈情感过滤假说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庄亚杰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何培养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师探究的问题。纵观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汉字教学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字学习更是困难。影响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等,还有一些主观因素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如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效率。
情感因素 情感过滤假说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比如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学生的性格、焦虑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愿意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升,而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学习能力下降,一旦遇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一大难点,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恰当地调节情感因素,让课堂充满趣味性,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机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快乐学习,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情感过滤假说”最初是由Dalay&Burt于1977年提出的,后来克拉申发展了他们的理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其中之一便是“情感过滤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这样的普遍现象: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却不尽相同,他们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克拉申认为一种可能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接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存在差异,另一种可能是学习者对语言的情感因素不同。因此他提出了“情感过滤”这一概念。当学习者处于放松、愉快、自信的精神状态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便畅通无阻,顺利到达“情感过滤器”,使习得新的语言成为可能。如果人的精神处于焦虑、消极或缺乏自信的状态,即使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也会被“情感过滤器”拒之门外,从而阻碍了语言的习得。我们可以把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这一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去,降低汉语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机制,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汉语,使用汉字。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汉字学习是他们的一大难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特别对于初学汉语的儿童来说,他们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缺乏分析、理解与理性判断等能力,学习语言的动机不强,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儿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一)趣味性引领课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乐学”这一思想在教育中影响深远。有了兴趣,我们才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投入更多的精力,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汉字的殿堂,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何让他们自主、自觉地学习汉字,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汉字的特征、结构,结合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轻松学汉字,快乐识汉字。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处理学习任务的策略不同,外向型的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积极参与活动,内向型的学生不太爱说话,但他们对语言形式会做更细致的分析。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活动做些调整,给内向型学生多一点鼓励,同时让外向型学生多一些思考。在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时,要尽可能地消除他学生焦虑、恐惧、紧张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听、说、读、做、玩、演,保证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环境中体验、讨论、交流和探索汉字的奥秘和乐趣,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和感受自身的价值,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得在“玩”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具体、直观的方法让汉字学习更容易
具体、直观的学习材料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特别是儿童。此阶段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本质上是相通的。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儿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一般地他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展示方法,通过直观、具体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象形”在汉字构字法中的重要地位,虽然现在的通用汉字有很多已经看不出象形的痕迹,但还是有一部分字的“象形”痕迹保留至今。如“山”、“牛”、“羊”、“日”等。在讲解这些象形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完后写上汉字,图文并茂。通过直观图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对汉字的字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讲解“大”时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张开双臂,伸开双腿,一个活生生的“大”字就演示出来了;讲解“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只手放到眼睛上方,这样就是“看”。
(三)字谜引入课堂
由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字谜讲解汉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字谜,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字谜的编写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既生动有趣,又富于知识性,是古代文人墨客喜闻乐见的文字游戏,同时也成为现代人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的形式。例如:“两人并排走—从、两人走独木桥—丛、两个小人坐土堆—坐、王大娘,白大娘,一块儿坐到石头上—碧”这些字谜字谜都非常浅显易懂,谜面形象的表现了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帮助留学生记忆汉字的字形,谜底和谜面的组合充满了趣味性。还有一些合体字的字谜,与汉字意义相连,如:“一匹马,两张口,话难听,嘴真臭。—骂”。“自大一点,令人讨厌。—臭”、“人说出的话要真实可靠。—信”。这些字谜不仅能让学生会认会写,还使学生明白了汉字的意义,达到了会用的目的。在让学生猜字谜的时候,教师应持有宽容的态度,多鼓励支持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不管对错,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就值得表扬。通过表扬消除他们的焦虑与紧张感,对于知识的输入是很有效的。所以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营造汉字环境
环境可以对一个人的思想、气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外汉语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中国文化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身临其境方可融会贯通。如何创作一个好的使用汉字的环境呢?书法与汉字是密不可分的,书法因汉字而产生,书法因汉字的表现形式而独具特色,汉字因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演义而更加出彩。教师可以教学生学习书法,每学期可以举行一次书法比赛,并把优秀的书法作品贴到教室里,让教室也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儿。另外教室里还可以挂上灯谜,告诉学生们在中国元宵节的时候有猜灯谜的活动,这些字谜可以是老师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创的。这样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还让学生对汉字产生了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一手好字也会成为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榜样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合理优美的板书,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将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运用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正确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学生的情感过滤机制,通过趣味性汉字教学,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习汉语的热情,让他们爱上汉语,自主自觉地学习汉语、书写汉字。
注释:
①李土生.汉字与汉字文化[J].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邢福义,周光庆.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文学院)
庄亚杰(1989-),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西藏大学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长江丛刊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