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兵
你家孩子的吃相如何
□侯红兵
味觉可改,胃口能移,而吃相一旦养成,要想彻底扭转,则非易事。因此,为了让孩子的吃相变得文雅,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就牢牢记住并严格遵循“八要八不”的餐饮礼仪。
吃相,是指一个人在进食时的神态和动作,而这种神态和动作,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漫长的饮食生活中一餐餐、一顿顿培养出来的。
与众多礼仪一样,吃相也具有禁忌的性质。据《礼记》记载,我国在先秦时对吃相就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吃饭时必须要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食;自己吃过的饭菜,不要再放回餐具中;进食时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不要不加掩饰地剔牙等。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在吃相上都有不雅的表现。一是挑剔食物,常常在菜中翻来倒去,专挑自己喜欢的吃;二是满嘴食物,喜欢把嘴巴塞得满满的,甚至在满嘴食物时高声喊叫;三是坐姿不正,或脱掉鞋袜双腿盘在椅子上,或两脚下垂不停地抖动;四是用餐拖拉,需在三请四邀后才来到桌前;五是捷足先登,在别人都没入座时已大饱口福;六是提前离席,在没有征得长辈同意后便离席而去;七是三心二意,用餐时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阅书刊、玩手机;八是动手动脚,将餐具拨弄到地上,把液体食物摇晃出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的饮食实践证明,味觉可改,胃口能移,而吃相一旦养成,要想彻底扭转,则非易事。因此,为了让孩子的吃相不再难看,让孩子进餐时变得文雅,家长应及早将“中国是礼仪之邦,就餐要讲究礼仪”的意识深深地根植于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从小就牢牢记住并严格遵循“八要八不”的餐饮礼仪。
用餐时如果有长辈或客人在场,应教育孩子先请长辈或客人就座,并在他们进食后自己再动碗筷,而不能抢在长辈或客人前面“先下手为强”。
吃饭时,要指导孩子端起碗,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碗底,手心空着。不能把碗托着,也不能趴在桌上对着碗口吃饭,这样,不但吃相不雅,而且还会压迫肠胃,影响消化。
夹菜时,要引导孩子从靠近自己的碟盘中夹取食材,而不要从盘碟中间或别人面前夹菜,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倒去。另外,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
当孩子遇到自己爱吃的菜肴时,要教育孩子不可如风卷残云般独自享用,更不能把餐盘端到自己面前,要顾及同桌的客人、家人。如果餐盘中的食物所剩无几,孩子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则应启发孩子征询同桌人的意见,在别人都表示不吃时,再同意孩子采取“光盘行动”。
教育孩子用餐的动作要轻缓文雅。夹菜时,不要碰撞邻座,不要把餐盘里的饭菜拨到桌上,不要将汤汁滴到盘外。嘴角如有饭粒,要用餐纸或餐巾轻轻抹掉,不可用舌头舔来舔去。咀嚼饭菜时,嘴里的声响要控制到最低。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说话。开玩笑要有节制,以免口中食物喷出来或者呛入气管。确实需要与他人交谈时,也应轻声细语。咳嗽、打喷嚏,是孩子用餐时常见的现象,家长要教育孩子用手帕捂住嘴,并将头转向后面或暂时离开餐桌,切不可面对众人咳嗽或打喷嚏。
用餐过程中,难免有骨头、鱼刺、菜渣等需要丢弃。此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用筷子或手夹取丢弃物,并放在自己面前的杯盘里,而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上。如果就餐时吃到沙粒等异物时,要离开餐桌吐掉,而不能乱吐。
在碗中饭菜吃完后,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自己添加饭菜,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如遇长辈给自己夹菜时,哪怕自己不喜欢吃,也绝不能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而要婉言谢绝。孩子先于长辈结束用餐,家长则应教育孩子在给长辈打招呼后离开餐桌。
家长要启迪孩子深刻认识用餐时分散注意力既影响消化吸收、又损伤视力的道理,引导孩子专心致志用餐,聚精会神吃饭,绝不能一边吃着饭和菜,一边做着其他事。
遵守餐饮之礼,培养文雅吃相,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既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天天说、日日练,并在说与练之间注入一定的刺激,加入一定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孩子文雅吃相的逐步养成。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