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钰/文
如何应对雾霾滚滚来
水钰/文
清新自然的空气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而当PM2.5(指空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在城市中四处飘散,雾霾危害人们的健康、阻挡人们的视线时,我们就该采取行动了!
2016年12月的一天,某市世纪公园监测点PM2.5突破1000μg/m³(微克/米³),而这并不是此地雾霾最严重的时候。
早在2002年,一座座大型钢厂纷纷拔地而起,改善当地经济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
烟囱林立,四处弥散的工业废气使井水发黄变酸,土地长不出农作物,人们接连患上脑血栓、肺癌等疾病,甚至常常在睡梦中被“毒气”闷醒。
公交司机在雾霾中迷路,老人在雾霾天走失……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雾霾究竟是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真面目吧!
雾霾笼罩下的公园对比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前者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后悬浮于空中所形成;后者则是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
这些从工厂烟囱、汽车排气管里排出来的颗粒物大小不一,但都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威胁。比如,较大的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附着在我们的肺部里层;PM2.5这类较小的颗粒物活性强,易吸附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或微生物;最小的颗粒物还会经由肺泡流入血液,甚至进入大脑而引起各种脑功能病变。
通常情况下,大气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处不胜寒”。当气候反常时,高层空气温度会高于或等于低层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此时,高处较高温度的空气将抑制烟尘的升腾,使其积存不散,从而形成雾霾。
雾霾的形成除了人为的烟尘排放,同样也离不开天气因素。大气一旦出现逆温层,就像天空中多了一个罩子,让持续不断排出来的烟尘无处流动。
为了改善空气,雾霾重灾区的不少城市的街头出现了除霾“神器”——雾炮车。它利用高压先将水滴打散为较小的水珠颗粒,再通过风机将其抛射到高空形成水雾。然后,水珠颗粒与烟尘颗粒相接触,并逐渐吸附其他烟尘颗粒,最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经测试,使用雾炮车后,该区域内空气中PM2.5浓度会降低15%~20%。
如今,全世界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治理雾霾。可是,想要彻底赶走雾霾,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看到成效。
1930年12月1~15日,马斯河谷上空出现“逆温”现象,让13家工厂排放出的有害废气无法消散,导致一周内有上千人患呼吸道疾病,60多人死亡。这是20世纪最早被记录下的雾霾惨案。
比利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也出现了“逆温”现象,并且小镇被高山所环抱,使工厂废气封闭于此,空气异常刺鼻,造成镇上43%的居民患上眼疾、咽喉痛等病征,其中20人很快死亡。
美国 多诺拉雾霾事件
英国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9日,同样在逆温层的作用下,当时还依靠燃煤发电的伦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夺命大雾”事件。这次空气污染让12 000名市民丧生,这件事直接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雾霾净化塔——是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设计的静电集尘净化器。
抗霾摩天轮——是利用风力来驱散雾霾的。
微尘过滤窗纱——由德国生产的这种窗纱采光性、透气性远优于普通窗纱,即使PM2.5大于300μg/m³,也能被过滤,并保证在通风状态下室内空气质量处于“优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