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文娟
(解放军401医院干部一科,山东 青岛 266071)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纪文娟
(解放军401医院干部一科,山东 青岛 266071)
目的 探究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0年~2016年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样本,分为利多卡因治疗组与胺碘酮治疗组,利多卡因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胺碘酮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观察有效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采用胺碘酮治疗之后,能够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环节,从而为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提供可靠的保障。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之后,患者的心肌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室性心律失常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当前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当中,主要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滴注的防范,从而对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进行改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1]。但是随着治疗的深入,利多卡因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很容易造成患者心力衰竭、精神失常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经过不断的研究之后发现,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当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改善,从而促进患者存活率的提升。本研究主要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更好的分析其在患者病情控制当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在2010年~2016年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样本。患者在入院之后,在接受心电图检查之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认,同时采取有效的心电监护,患者出现了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情况。其中应用利多卡因进行转复治疗患者27例,此为利多卡因组;应用胺碘酮进行转复治疗患者33例,此为胺碘酮组。样本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利多卡因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在心电监护下静推利多卡因50 mg加生理盐水20 mL缓慢推注,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适当调整剂量。胺碘酮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初次治疗的剂量控制在150 mg,注入20 mL葡萄糖当中,在进行稀释后缓慢静推或微量泵入,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用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2]。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包括(1)一月内死亡率;(2)总有效率:治疗后室性早搏减少75%及以上或室性心动过速消失为有效;(3)不良反应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利多卡因组当中出现了3例死亡,胺碘酮组出现了2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胺碘酮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治疗之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1%,利多卡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86%,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之后,不仅会对心肌损伤进行加重,还会造成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以往的药物治疗当中,尽管利多卡因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副作用比较明显,而通过胺碘酮的使用,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3]。与此同时,在使用胺碘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良好的保护,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所以说,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 孙 畅,曾 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08-109.
[2] 蔡清亮.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1):112-112.
[3] 程 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0-30.
R541.7
B
ISSN.2095-6681.2017.25.72.01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