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子
长期以来,人们只会根据生命在地球上进化的形式想象外星人长什么样,但大家都知道,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它与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表面能维持一个液态海洋。
但在银河系中,80%的恒星都是红矮星,这类恒星的质量通常不会超过太阳的三分之一,释放的光能、热能非常弱,如果一颗行星要想维持表面的液态水,就得离红矮星非常近,只有这样,才能从恒星那儿得到足够的热量。然而,离红矮星距离近也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这些星球会受到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轰击,行星的大气会被吹跑,强烈的紫外线犹如消毒剂一样,会杀死行星地表的所有生命。如果这些行星上存在生命,该如何应对呢?
一些人可能会回答到:“外星生命可以选择生活在地下或者水下来躲避輻射!”当然这不失一种应对策略,其实科学家还提出别的躲避辐射的办法,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者就提出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可以发光来对抗辐射。
在地球上,生物发光现象并不罕见。80%的海洋生物都是发光生物。有的生物借助自身细胞的生化反应发出冷光。其他的生物则可以借助环境,比如反射太阳光,或者是靠共生细菌让自己发光。一般,生物发光的主要作用是吸引猎物、驱除敌人或者是吸引远处的异性,但还有一些生物可以利用发光机制来“防晒”。
比如,某些种类的珊瑚,由于生活在浅水区,日照异常强烈,为了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其碳酸钙外骨骼内含有特殊的荧光蛋白质,这种物质犹如防晒霜,能将阳光中的高能量光子(紫外线或蓝色光),迅速转换成能量不大、对身体组织伤害不大的可见光。蝎子、蜘蛛,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在暴露于紫外线下时也会发出荧光。这说明生物荧光“防晒”机制在地球上已经有过多次独立演化。
类似的,如果外星生命生活在一个高辐射环境中,它们也有可能采取发光的方式,来减少紫外线对其造成的损害,这些发光生物不一定是珊瑚,也可能是微生物或其它长相非常奇特的生物。如果它们分布的范围足够大,就能让行星的颜色产生巨变。那么,这样的星球会长什么样呢?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们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一个发着荧光的外星球生物圈。在模型中,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绕着爆发强烈耀斑的红矮星旋转,其大气状况被设定为与地球类似,但其植物、生物、海洋里的微生物都散发着类似珊瑚礁的荧光,显得异常明亮,整个星球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假设外星生命真的能发光,那么,我们就有机会观测到。因为,当红矮星爆发耀斑,紫外线辐射过强时,外星生命会借助发光来阻挡辐射的伤害,而一旦辐射的危险消失,为了节省能量,它们也将停止发光。所以,观测一颗行星在恒星耀斑爆发期间光谱发生的变化,也许可以成为探索这颗星球是否有外星生命的线索之一。
不过,现在的望远镜还不够灵敏,没法将行星自身的反射光与微弱的生物荧光区分开来,科学家们也还不知道如何区分矿物质发出的荧光与生物荧光,但在未来,较大的望远镜和更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或许能帮助我们识别出在黑暗的太空中闪烁的生命之光!endprint
大科技·科学之谜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