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完善聋校律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聋校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现阶段聋校律动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聋校 律动课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27-0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聋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聋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纯依靠教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不断完善聋校律动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由于聋校学生存在沟通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克服学生认知程度不足的弊端,通过直观的画面教学来为学生示范舞蹈动作,教师仅用手语对画面进行解释即可,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聋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律动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律动课程教师的工作强度,使得教师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和指导。例如,歌伴舞《摘葡萄》具有浓厚的新疆维吾尔族特色,歌曲内容表现的是天山葡萄丰收后的热烈景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无法接触到这些景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通过手语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歌伴舞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就不能深刻了解歌曲的背景,无法形成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不利于传达丰收喜悦的情感,同时,也会加大学习的难度。某聋校律动课程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系列新疆天山葡萄丰收时的热闹场面,并通过播放新疆维吾尔族相关的风土人情视频,使学生能够对新疆地区的地理物质、气候特点以及人文地理形成感性认识,为充分表现歌伴舞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律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律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的目的,但却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无法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学生只能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机械模仿,学习律动课程,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律动课程,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拔萝卜》是表演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课程、通过人和动物的互动,向学生传达团结就是力量和人多力量大的真谛。虽然故事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刚刚进入聋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想要准确理解课程中的深刻含义却十分不易。如果教师仅仅依靠简单的手语动作使学生根据教师拔萝卜的动作进行机械模仿,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拔萝卜》课程设计的深层含义,时间一长,学生会丧失对律动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基于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应在“快乐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构建活跃的课堂教學氛围,使学生能够自觉投身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过新年》的课程时,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过新年习俗,并对语速较慢和吐字不清的学生予以目光的激励,实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播放某一学生家乡的舞蹈,使学生能够跟随歌曲节奏,开始本节课程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家乡新年习俗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讲述和聆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拓展了知识面,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值得被广泛借鉴和推广。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完善聋校律动课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完善聋校律动课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苌敏.发挥多媒体优势优,优化聋校律动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6,(05):5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