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杨雪峰+++谢唯薇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陕西省的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三次产业的GDP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就业弹性现状的分析,发现陕西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陕西省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has changed according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DP structur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elasticity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Shaanxi province, discovers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that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adjustmen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关键词:陕西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tertiary industries;employment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6-0030-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经历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尤其在90年代中期實施再就业工程以来,陕西省一直紧抓经济结构调整,加上技术进步、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发生变动,进而引起产业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动。
1 陕西省就业的总体现状
1.1 陕西省就业人数与就业弹性系数
据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2000年陕西省就业人数为1813万人,占陕西省总人口的49.75%,2001年就业人数下降1.5%,此后开始逐年增长,于2015年就业人数增长至2071万人,就业率达到54.60%。同时,就业弹性系数也呈现出波动状态。据统计,2002-2004年,就业弹性系数从0.413下降至0.067;2010-2012年呈现正负波动趋势,这表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反向变动,即经济增长,就业下降。2012年后虽有所缓和,但仅在0.1左右,这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人数的吸纳能力明显不足。
1.2 陕西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现状
1.2.1 陕西省三次产业GDP结构
自1978年以来,陕西省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不断发生变化,总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波动变化,第三产业不断增长。1978年,第一产业GDP占比 30.47%,第二产业占比51.97%,第三产业占比17.57%。此后第一产业波动变化,第二产业占比下降至42.26%,而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二阶段:1985-1997年,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稳定,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GDP占比从34.18%下降至18.73%;第二产业 GDP占比一直保持在41%-45%之间;第三产业占比25.17%增长至39.67%;第三阶段:1998-2001年,表现为第一产业快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同时稳步增长。说明在此期间,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第四阶段:2002-2014年,表现为第一产业基本趋于稳定,第二产业飞速增长,第三产业呈现U字形增长趋势。其中,第一产业GDP占比保持在10%左右;第二产业占比从44.71%增长至54.14%;第三产业占比从42.76%下降至37.01%。2015年有所回升,增长至40.74%。
综上,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的发展,陕西省第二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占据大部分比例,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理想。
1.2.2 陕西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就业结构相应变化,且二者变化的速率趋于接近,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1978年以来,陕西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年,第一、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逐年增长;第二阶段:1984-1986年,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变动较大,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从70.01%下降至62.03%,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从16.23%增长至21.5%,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从13.76%增长至16.47%;第三阶段:1987-1994年,第一、二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缓慢增长。至1994年,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大体达到同等比例;第四阶段:1995-2002年,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从60.41%下降至53.52%;第二产业从19.51%下降至16.44%;第三产业从20.08%增长至30.04%;第五阶段:2003-2015年,第一产业就业比例继续下降,从52.14%下降至38.10%;第二产业就业比例波动式下降趋势,2015年下降至16.18%;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先增后降,从28.82%增长至34.82%,后下降至29.70%。
综上,依据现代经济理论,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可知,陕西省的就业结构实现了从传统型(第三产业比重≦25%)向发展型(26%≦第三产业比重≦49%)的转变。同时也说明,陕西省就业结构还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endprint
1.2.3 陕西省三次产业就业弹性
据上述分析可知,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幅度较大,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在2000-2013年基本上为负值,即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没有带动第一产业的就业增长,反而使就业人数减少,2013-2015年从0.029增长至0.494;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呈现波动状态,2009-2012年,第二产业就业弹性明显下降,第三产业为负值。从变动趋势来看,2013年以来,陕西省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正向“三二一”的次序转变,这种变动对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使得变动方向发生相应变化。
综上,陕西省三次产业的GDP结构变动对其产业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使得其变动方向发生相应变化。总体来说,陕西省的产业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大致与产业结构相同。
2 陕西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陕西省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合理,且不断向高级化演进,然而陕西省的就业结构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2.1 就业规模扩张滞后
尽管陕西省的整体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保持相同,但就目前而言,陕西省的产业就业结构还存在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问题。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具有明显的反作用;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状态良好;虽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2013年以来有所提高,但经济增长对其带动能力仍然不足。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张,即经济增长并没有有效地带动就业。
2.2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
虽然陕西是西部农业大省,农业就业人数较高,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2015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38.10%,占陕西省1/3以上的劳动力,说明在农业部门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未得到有效就业。
2.3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比值偏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陕西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GDP比重保持同步增长。但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却是最低的。显然,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待进一步增长。
2.4 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足,且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所阐述的规律,就业结构的变动应该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先后开始增长,当第一产业就业达到合理水平后,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先升后降,而第三产业日趋增大。然而,2009-2014年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与定理不符。且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就业吸纳不足。
3 陕西省就业结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3.1 陕西省就业结构现状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陕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未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未能有效带动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第二产业的发展,而第二产业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拉动第三产业就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将扩大市场需求,从而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以此促进第二产业就业。总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发展要求其保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因此,第二产业应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
3.2 对策与建议
3.2.1 政府深化农村改革
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第一产业的生产条件,确保其经济增长,提高第一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综合生产力。积极发展第一产业的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3.2.2 继续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
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的建设,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不断提高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工业部门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推动工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就业增长。
3.2.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第三产業的技术进步增长较慢,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技术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水平,大力挖掘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将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举措,要狠抓发展规划、落实政策和组织实施,对第三产业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投入,优化内部结构,扶植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推动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2.4 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陕西省是一个西部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给城镇就业带来了压力,同时对就业结构的优化造成了影响。因此,应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劳动人口自由迁徙,从而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放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落户的条件,统一城乡就业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健全可以使农村劳动人口将土地等转化为财产带进城镇的产权制度,政府要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搞活经营权,引导其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出去,同时政府要保护其有从转租出去的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力。
参考文献:
[1]王姝,管超,张荣.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分析[M].改革与开放,2011,3.
[2]张东旭.西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67.
[3]伍海亮.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的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73.
[4]王芳.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9.
[5]高娟.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43-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