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俐
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思维提升的实践活动,在多种感官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嘴巴的“说”和耳朵的“听”是贯穿始终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更关注大家“讲”得好不好,而忽视了彼此“听”得好不好。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听”的能力,使得师生都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呢?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践行倾听的理念,并形成了一套具有本班特色的倾听模式。
一、小小约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孩子们活泼热情,喜欢上英语课,当他们争前恐后发言时,秩序难免混乱。于是,笔者将构建课堂有序发言规则的想法和学生商量,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小组讨论,并将他们的结论汇总到笔者这儿,最后我们共同约定了三条课堂规则:①前后排同学同时要求发言,前排优先(因为前排看不见后排);②男女同学同时要求发言,女同学优先;③发言多的同学与发言少的同学同时要求发言,发言少的同学优先。同时还要求:同学表达时,别的同学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给出评价。我们还考虑到了小组发言时,有的同学发言的机会多,而有的同学发言次数少。于是,经过小组讨论,确定规则:小组成员必须每人轮流简要发言,由善于速记和书写的同学记录,由表达清楚、声音响亮的同学汇报;小组成员展示时,别的小组必须认真听取、记录,必要时给予纠正、补充。
规则是师生、生生共同约定的,履行起来自然也更到位。我们的课堂也不仅仅是“发言热闹的课堂”,更是“用心互相倾听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于倾听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笔者将一些用耳朵感知效果更好的素材呈现给学生。如学习Hows the weather?(天气)主题时,我们共同感受“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呼呼”的风声;学习Children of the world(世界儿童)主题时,我们共同聆听杰克逊天籁般的歌声Heal the world,共同感受世界和平的可貴;学习诗歌主题时,笔者让学生逐个深情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在充满情意的氛围中享受“诗和远方”;对于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我们将学习的内容变为学生喜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的chant(咏唱);在故事单元,学生们在充分理解教材文本后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倾听,形成和巩固善于倾听的意向、能力和素养。
三、设计活动,促进学生善于倾听
要让学生善于倾听,教师首先要言传身教,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我们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每天的课后展示至少有一位忠实听众,这位听众就是我。孩子们会将当天学习的内容复习消化后大声朗读,并将音频通过QQ上传到班级群里。笔者边听边做笔记,将孩子读的好的地方和读的不理想的地方记录下来,再通过语音反馈给他们。虽然这样会占用笔者很多休息时间,但是及时的倾听和沟通能将我们心拉得很近。因为笔者不仅仅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听其发言传递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四、关注弱势,完善倾听模式
在同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很少表达。如果仅仅是性格使然,那么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然而,如果是因为个人或家庭的原因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学力不足、学习困难,那么对于他们,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倾听、陪伴和等待。戈尔曼认为:许多儿童问题的形成,根源在于长期缺少“被倾听”的机会,其痛苦、愤怒、忧伤和希望受到压抑和掩盖。教师应该满足他们的愿望,并向他们伸出援手。倾听,关注的正是孩子的心灵,它能让笔者试着与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心灵建立联系,从“面对面”到“心连心”,彼此休戚与共,心灵相通。热情倾听能让他们成为情感更健康的人。
通过倾听,笔者和孩子们的心渐渐沉潜下来,我们能够像佐藤学所说的那样:让投出差球的球手再试一次,把纠正错误的权利交给发言人自己。当老师和同学表达想法时,或他们的想法与我们的预设不一致时,我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焦急,耐心地听,静静地等,换位思考寻找沟通解决的办法。学生们纷纷表示:学习变轻松了,学习的自信增强了。笔者也惊奇地发现:作为老师,自己的心也变得格外宁静和谐,世界也开阔了许多。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