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宏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妇儿分院新生儿科,重庆 408400)
浅论不同抗生素应用策略对新生儿进行治疗结局的影响
李庆宏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妇儿分院新生儿科,重庆 408400)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的应用策略对新生儿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妇儿分院收治的20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用风险评估策略应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采用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应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率、住院的时间、再入院的几率及其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住院的时间、再入院的几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应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抗生素;应用策略;新生儿;治疗结局;影响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其易罹患各类感染性疾病,这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因此,临床上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治疗,以控制其病情的发展,改善其预后。但抗生素使用过量会对新生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临床上要合理采用相应的策略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过去单纯采用风险评估策略相比,采用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应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妇儿分院收治的200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男婴1182例,女婴818例。在这2000例新生儿中,有早产儿524例,肺炎患儿834例,肺透明膜病患儿36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5例,其他疾病患儿164例。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采用风险评估策略应用抗生素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对于母亲存在难产、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前发热等感染高危因素,但并未出现明显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在入院后立即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1]。对于接受换血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住院治疗时间超过48h的新生儿以及出生后气促的新生儿立即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2)对于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及败血症的新生儿,在入院后立即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对于入院时确诊患有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脓疱疮、脐炎、颅内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生儿,在入院后立即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3)对于未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不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
1.2.2 采用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应用抗生素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对于母亲存在难产、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前发热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以及接受换血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住院治疗时间超过48h的新生儿、出生后气促的新生儿,如果入院后未发现其存在明显的感染症状,先对其进行感染筛查,然后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测,在确定其出现感染症状后,再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若其未出现感染症状,则不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2]。但对于母亲产前或产中羊水有臭味、胎膜早破的时间超过18h,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存在感染性发热的新生儿,在入院后要立即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2)对于入院时确诊患有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脓疱疮、脐炎、颅内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生儿,以及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及败血症的新生儿,在入院后立即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3]。3)对于未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不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再入院的几率及其死亡率。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住院的时间、再入院的几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易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因此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以往单独采用风险评估策略应用抗生素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控制其感染的症状,但是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易导致其出现多种不良反应[4]。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应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采用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等综合策略应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钟媛,俞丽华,戴耀华.两种抗生素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70-72,76.
[2]王亮,赵兴,刘翠萍.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溶液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4(19):3197-3199.
[3]罗琳琳.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6(15):860-861.
[4]陈卫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意义[J].儿科药学杂志,2015,7(13):4-6.
R720.5
B
2095-7629-(2017)8-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