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城
浅谈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宋长城
文物保护在促进文物管理事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文物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文物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文物保护 问题 对策
文物保护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文物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留下来的,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它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象征。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因此,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工作力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缺乏对文物的保护,保护意识不足
当前,在对文物的保护过程中,普遍存在对文物保护缺乏重视,保护意识不强的现象。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忽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并未将文物保护纳在国土管理范围内,甚至无视相应的法规条例,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对遵义市进行旧城改造的时候,并没有向国家部门反映情况,无视法规,将历史遗留下的旧址全部损坏。近期发生的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888号历史建筑被违法拆除事件,又给我们敲响了新的警钟。
(二)文物保护资金不足
文物保护资金不足,是阻碍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当文物受到损害需要及时抢修时,由于资金不足,延迟了文物维修的时间,使文物濒临毁灭。另外,缺乏足够的资金,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报酬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文化保护工作质量。
(三)缺乏专业文物保护队伍
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是影响文化保护工作质量的根本原因。目前,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不足,未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低,社会对专业的文物管理的技术型人才需求日益强烈[1]。另外,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大多不愿意投入到文物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去,文物保护队伍薄弱,后继无人。
(四)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不平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对文物的保护。第一,对文物保护重视度不高,并未将文物当成产业来开发和利用。第二,大力开发旅游观光景点,使文物受到破坏。据相关报道显示,在故宫这样一个集建筑、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精粹,却被游人刻上“到此一游”,这样的涂鸦等现象随处可见,给文物造成了很大破坏。
(一)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第一,加强对文物保护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让各级政府部门、广大的人民群众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第二,加大对保护文物的法规条例宣传力度,并借助相关的。文物保护违规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法律意识,坚决抵制破坏文物的违规违法行为[2]。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文物保护机制
第一,国家政府部门需要把文物保护资金纳入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使文物保护资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第二,要号召广大的人民群众及爱心人士募集捐款,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仅仅依赖政府部门的财政补贴远不能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充分调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捐款是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另外,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应该加强引导,建立相应的文物保护机制,依据相关规定对文物进行保护。第三,要保障专款专用,对每一笔资金的投入都要做好记录,并要合理运用。
(三)扩大专业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第一,完善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第二,定期开展文物保护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和水平,尽量采用“馆校结合”等培训方式,为培养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创造条件。第三,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即精通管理和现代科技结合,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四)协调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应该协调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对文物的利用,并不是一味的开发和毁坏,而是在保留原有文物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因此,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思想,使文物保护和利用相协调。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开发要适当合理。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文物合理利用。对破坏文物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严厉打击,坚决改变“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落实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保护工作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文物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文物也是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就是对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因此,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文物保护机制;扩大专业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协调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物被永久的保存下来,让民族文化历久不衰。
[1]蒋理仓.论地方文物保护的管理新举措[J].科技与企业,2014(11):58~59.
[2]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5(3):213~215.
(作者单位:荆门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