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在西藏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12-01 03:38:15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武术协会气功西藏

李 超

健身气功在西藏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 超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健身气功在西藏开展的具体情况作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最终结论得出:健身气功在西藏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对健身气功根本还不认识和了解。故此,健身气功在西藏的推广和发展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健身气功 养生体育 传统体育

一、前言

全球化的到来早已把各个国家、民族的人们愈发紧密地相交于一起。所以在当今世界文化缤纷的大体系中,与世隔绝的文化孤岛和纯粹的传统文化已经不复存在。时下位于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西藏也正处于大力开放的阶段,文化的输出和文化的接纳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民众的眼界和需求也有前所未有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更加全面。然而健身气功的运动机理就是通过吐故纳新、吞津玉液,以及动静结合、负荷强度适中的动作牵拉身体刺激内脏器官及身体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运动宗旨。这无疑对世居高原环境下的群众是尤为热衷的一件喜事。

2003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持召开了“全国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工作会议”,致力推行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四种健身气功新功法,即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易筋经四种健身功法套路。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现高校已将健身气功作为体育项目的一门选项课,专业体育学院也开设了导引养生专业,将健身气功作为锻炼项目的大众也日益增多,当然健身气功在国外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数以万计的外国友人也加入到了健身气功习练队伍当中。可见,健身气功不仅仅是因为推广策略上的大放异彩,最重要还是其独特的健身功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正向口碑。然而,因为西藏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健身气功却在西藏各地区开展的比较缓慢,甚至一部分群众根本不知晓健身气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就健身气功在西藏的开展具体情况做了深入调查,以为健身气功能够给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营养和活力,最终,能够真正能落实到群众身上,尽可能的满足西藏百姓对健康的需要、对新文化吸纳的渴求。

二、西藏健身气功开展的现状及存有的阻力

当历史的车轮一如既往地开进21世纪,在党和政府对西藏百姓深切关怀和大力帮助下,西藏百姓的生活毅然决然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个人工资收入大大提高、文化知识积淀增厚、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生活水准节节攀升,对身心健康的渴求也越来越成为西藏大众的第一需要。于此,各种运动场馆、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西藏百姓面前。尽管如此,由于西藏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独有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导致了各项体育项目的传播和普及受到一定的限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健身气功亦是如此。具体表现在:一是藏民族人们的热血性格,使其骨子里更偏爱具有挑战和对抗性强的项目。二是以游牧、农业为主的生计方式,造就了百姓将养家糊口放在了重要位置。三是缺少健身气功推广的社会组织和优秀人才,即使西藏自治区武术协会也仅是在2013年7月22日在拉萨市成立的。人才的紧缺更是让健身气功的推广寸步难行。四是健身气功在西藏高校体育课中紧缺,直接影响健身气功的正向传播和推广。五是西藏自身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文化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随之相消陨落,这种民族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逐渐被现代体育项目取而代之。

(一)藏族百姓更倾向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

藏族百姓因为世居高原,长期与险恶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飞禽猛兽作斗争,辽阔的故土自然炼就了其粗犷、奔放的人物性格,这种浴血沸腾的情怀和心绪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轻易是捍卫不了的。他们喜欢马背上的竞速游戏,喜欢力量权利象征的摔跤,也偏好足球场和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而健身气功这种通过吐故纳新、肢体牵拉、连绵柔和的运动自然是与之天然浑成的罡阿心性不符的。

(二)藏族百姓绝大多数是以放牧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

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绝大多数藏族百姓以放牧和种收青稞为主。根据走访牧民的日常生活得知,牧民们早晨起来备足一天在外的干粮后,便会将牛和羊往有草的牧区,即山上赶,等到傍晚时分才会赶着牛群羊群下山,一天时间基本都会在山上度过,当一个地方的草被吃光了,他们还要带着牲畜专场到其他的地方继续之前的生活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其他的消遣和娱乐(重大的民族节日除外)。现在情况好一点,据牧民说,同一个村的人们可以轮流派出一人去放牧,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出一些牧民的时间去干另外的事。然而尽管如此,他们锻炼的场所和娱乐的方式依旧紧缺。

(三)缺少健身气功推广的社会组织和优秀人才

西藏自治区武术协会是于2013年7月22日在拉萨市成立的,这也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最晚成立的。再加之武术协会毕竟是一个社会组织,人手不够、资金匮乏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也只有太极拳在拉萨市推广的稍稍好一点,但毕竟这是省会城市,到了西藏其他市、区依旧层层受阻,健身气功习练人群更是少之又少。相关政府部门也是竭力建设竞技体育项目和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的民族类项目。而将诸如武术、健身气功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项目搁浅在身后。健身气功专业人才的紧缺也是其发展滞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健身气功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西藏地区目前没有。倘若健身气功要在西藏发挥出自己独有的光芒,那么健身气功专业人才则是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

(四)健身气功在西藏高校体育课中紧缺

大学生是承载知识和技术传播的重要桥梁,健身气功能否成功且顺利的在高原造福百姓,那么他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西藏大中专院校有6所,据调查得知,目前只有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开设立健身气功这门课,以及将健身气功作为普通系科体育选项课之一开设。其他学校仅仅开设了武术初级项目及太极拳课,并且学练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6所大中专院校有很多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多人是要走上教师岗位的,通过他们在学校习得的知识再去培养下一代,这本身就是一种良性的传播方式,然而我们却没有选择这样的推广途径。

(五)西藏自身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文化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随之相消陨落

西藏养生体育文化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为西藏百姓的防病、治病、祛病作出了很大贡献。丁玲辉在其《略谈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强调:“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西藏特色、适合于高原环境的养生、健身方法,在保证藏族人民健康等方面起到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养生、锻炼方法为藏族人民预防疾病、养生延年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古老的传统养生体育与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健身气功有着同根朔源的关联,在思想上两者同是追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内在伦理及天人合德的发展理念,在健身功能上两者又同是可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达到益寿延年的特有功效。然而,这种经过数千年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和摒弃。

三、健身气功在西藏推广的对策

西藏有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迫使大多数群众不能长时间参与高强度高负荷高对抗的体育活动。再者气候、场馆设施的限制,更是让西藏地区一些远离城市的群众享受不到体育项目真正带给其的幸福指数。然而,健身气功的运动机理就是通过吐故纳新、吞津玉液,肢体动作与呼吸协同运动,动静结合的牵拉身体刺激内脏器官及身体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运动宗旨。健身气功的习练对场地的要求不高,甚至在自己家的一小块空间就可以进行,习练过程赋有健身口令以至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整套动作下来强度负荷适中,可达到心情舒畅、肢体轻松的健身效果。然而,一种新进文化要被本土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崎岖发展的道路上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最终目标。

(一)加快西藏健身气功社会推广组织的建设

目前,西藏武术协会已经成立,协会本身的义务就是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健身活动、传播推广健身知识和教授功法套路,以致增强群众业余生活的丰富性和健康性。但是,武术协会起步较晚,各项工作的开展还在积极筹备之中,工作任务不够细化、专业人才紧缺,健身气功推广部门的筹备工作也是止步不前。故此,专业人才的吸纳成为当务之急。内地各省市自治区无论是武术协会、健身气功协会,还是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都已发展成熟,所以西藏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可以选派人员定期参加有关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的培训班,进而补充健身气功专业人才少的空缺。也可聘请内地资深的健身气功人才到西藏进行授课和培训本土学员。当该批指导员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理论和功法技术以后,再去组织当地群众进行试点教授,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最终再解决问题,形成一种长效的良性循环,从而被大众接受的同时,提高其健康水平。

(二)西藏高校应该增设健身气功课程

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藏族大学生毕业之后基本都会回到西藏,用所学专业和知识回报自己的家乡。如此优良的一个承载主体,倘若在校期间就习得了健身气功中的功法套路,那么在增多自身锻炼技能的同时,也会将健身气功的益处传递给西藏其他受众。于此,西藏各高校应该增设健身气功选项课,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去学习。有体育专业的高校更是应该将健身气功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专业教授,以便学生回到故乡任教时,教会自己的学生或是亲戚邻里,如此,逐渐形成一个梯级式的推广模式,使得健身气功特有的强身健体功效更好的在西藏绽放。

(三)西藏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应该定期举行健身气功的展演活动

大力开放发展的西藏越来越多的与内地兄弟省市之间建立起了密切联系,西藏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会经常选派队伍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各项社会体育赛事,从14年开始西藏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就已经开始选派队伍参加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展演大赛,大赛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代表队的各个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技术和教学的交流比拼,其中健身气功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据较大比例。通过大赛最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其他优秀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经验,以及多元化的项目开展情况。类似于这种赛事西藏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应该继续选派队伍参加,锻炼队伍的同时亦可交流到宝贵的经验。西藏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和西藏武术协会也可定期在西藏各地区举行健身气功的展演活动,以使更多的藏族群众了解到健身气功,并积极参与到健身气功习练的活动当中。

(四)西藏体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多的关注和支持

专家学者通过长期对健身气功的编排整理、推广模式、功法疗效等的研究和实践,加之,参与练习者机理的显著收效,足以证明健身气功千百年来修身养性的功能是值得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上推广实施的。然而,这就需要西藏体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在西藏各市、区建设健身气功教授点,广招且培养专业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按其条件分派到各个站点进行教授活动,同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将健身气功人才的招纳和培训,以及试受点建设起来,使西藏各地区的群众认识到、学习到健身气功这一中华民族优秀养生文化。

(五)专家学者应该发掘、整理出西藏自身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千百年的洗礼和锤炼形成了独具西藏特色、适合于高原环境的养生、健身方法,在保证藏族人民健康等方面起到着积极的作用。且与健身气功有着同根朔源的关系。故此,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大业的早日完成,相关专家学者应积极着手发掘、整理出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在丰富健身气功文化的同时,更是能贴合西藏百姓锻炼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健身气功在西藏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对健身气功还没有,或者说根本还不认识和了解。武术协会的成立虽解除了西藏之前没有武术协会的尴尬境地,但毕竟起步晚,人员配备不齐全,资金不到位,各项工作计划准备不足,健身气功协会没有设立等,都是影响健身气功在西藏传播、推广的困境。再加之,没有利用好高校教育这个平台,更是让健身气功走进西藏从而落地生根成为举步维艰之事。然而,正因如此,西藏体育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发展中存有的瑕疵,正在积极筹备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与内地兄弟省市进行健身气功在西藏推广的经验交流。故此,健身气功在西藏的推广和发展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1]张云崖.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29.

[2]虞定海,张茂林.口碑传播视角下健身气功国际化推广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74~75.

[3]李刚.健身气功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4]王涛,等.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状态影响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8):61.

[5]吕绍钧,等.现代健身气功的传播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121~1122.

[6]华桦.健身气功在英国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67.

[7]丁玲辉.略谈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6):72.

[8]丁玲辉.略谈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特点与健身意义[J].西藏大学学报,2001,16(1):32~35.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本文系课题“西藏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6MYQ04。

李超,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武术协会气功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26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16
靖边县武术协会到登封开展武术游学活动
河南省武术协会查拳研究会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巡讲活动
少林与太极(2019年4期)2019-12-12 09:55:04
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年度工作会在许昌召开
地方高校武术协会管理对策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武术协会为例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动物的“气功”(二)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