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磊 窦雪锋 朱妍菲 于小倩
“两个平台”共携提升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的模式探究
付 磊 窦雪锋 朱妍菲 于小倩
随着文化传播等文化产业的出现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的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的机会也是非常显著的。但因为平时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因为忙于学习或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实践平台,不能够使自己与这些实践平台对接,从而失去了实践的好机会,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毕业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许多大学生因为不适应目前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的今天,面临转行、失业等频繁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校外平台与高校的资源,给艺术类大学生创建一个“两个平台”的实践桥梁,可以解决大学生现在实践创新、创业、就业方面的诸多问题。
两个平台 运营模式 创业 就业 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好的形式政策下,能够充分发挥、利用好高校的资源与校外创建或者创建成功的文化艺术传播公司搭建艺术学院大学生实践桥梁,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在合适的时候多去实践和探索。
当前,国内对于传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其中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着自身独有的特性。他们渴望追求新鲜事物,并有较强的理解领悟能力。在大学里,艺术类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多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但对于艺术类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社会的关注度却并不太高。而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去构建的创新创业体系也很少。随着传媒介的集团化、市场化、文化传播也变为一种产业,文化传播在市场领域所呈现的经济价值是十分显著地。众所周知,在当代信息化、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的今天,它的出现毫无置疑的给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提供的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的机会也是显著的,并且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当代社会,它的出现已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道德规范及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等都在全面提升着人们的素质,如:英语、美术、社会舞蹈、社会普通话语言培训都在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等场所得到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传播公司广泛传播。
但因为平时大部分大学生因为忙于学习,也少有和社会中的能够让自己“发光发热”的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和培训机构接轨,从而失去了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的好机会,从而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毕业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最终导致诸多大学生因为不适应当今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的今天,面临转行、失业等频繁现象。
我们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总结。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也发现: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所擅长的更多是与艺术专业相关的知识而对于更多技术层面的知识及对于市场的敏感性却并不强,所以很多时候哪怕是本专业技能非常好的学生也很难有好的项目出来。再加上对艺术类创新创业体系的研究仍处于萌芽期,这些学生也很难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也使得他们的创业目标模糊,无法对所在行业进行科学分析,也无法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最终导致不能创业成功。
目前的教育现状依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学依然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材和课件依然是中介,教师通过课堂上的讲授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最多也仅仅是掌握部分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教师本人很少有太多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因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给予太多的帮助,这也成为学生不敢选择创业这条路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另外,虽然学院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但针对创新创业一块的教育涉及仍然不多,这方面也并没有能给学生的创新创业带来有效的促进。
尽管一部分艺术类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还算可以,但对于创新创业这个课题,单是家庭单方面的支持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社会对于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可还不像科技类创新那么高,投资方并不愿意花钱单方面投资给一个艺术类的创新创业项目;加上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有限,最终那些有些很好的创业想法也就这样付之东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各种经济形态并存,为艺术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作为艺术类高校可以适当转变一下创新创业工作的思路,以促进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
目前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好的形式政策下,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平台与校外正在创建或者创建成功的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和培训机构搭建艺术学院大学生实践桥梁,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带有具体的学习、创业、就业地目的性到公司去实践和探索。
通过对当前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教育方法和模式进行调查,对校外的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内部机制运营、培养实习生、新进职工、对外招生、宣传等方面进行方法和模式的了解,结合校内校外的这两种资源特点,共同建立学生校内和校外的实践平台,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专业的水平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和实践素养水平。最终,使得创新创业相关工作更具社会性、市场性和高效性。如:我们这次创新创业团队派出了同学到四川省成都市的各个典型幼儿园实践实习,把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这次实习当中,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是我们之前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的,这时我们整合问题反馈给学校,并返回到学习中再次有针对性的学习。最后,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丰富个人知识储备量以及个人经验。
另外,课题组将通过了解当下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创业构建模式及运行机制,从中了解社会群体对文化艺术的所需、所想,然后让艺术类大学生们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能够充分结合、最终在课题组搭建的平台上实践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强化创业实践指导。创业实践是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业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创业环境是艺术类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学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为创业的艺术生搭建创业交流平台、创造创业实操机会、增加创业实践培训;艺术类学生欠缺创业分析能力,对创业的认识不够,定位不准。更多的人对于自主创业也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真正参与到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中的人并不多。创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不断积累创业实践。
在搭建好两个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共享两个资源平台,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通过此平台参与实践,了解校外本专业发展情况以及用人单位欠缺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再回到学校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从而以实践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最终就业。校企合作,构建以学生为纽带的校企创新创业工作。建立一个由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链。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联合创办一些创业设计大赛、企业模拟大赛以及一些科研项目,拓展艺术类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在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外力助推器的作用下,使整个创业实践活动向新的阶段迈进。例如我系参加的成都市大学生创意市集,在整个过程中不但将我系学生的作品更多的展示给社会,更通过免费摊位,集中展示和售卖创意作品等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去感受了创新创业,提升了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认识。
对于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还有许多,但目前我们仍需要从现实的创新创业形势出发,分析我国当代艺术类学生的主体特质,协调高校、社会、企业各方的力量,整合资源,系统化管理真正为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寻找一个更为科学和实际的支撑体系,帮助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艺术类毕业生的创业前景在政府的帮扶下将会非常的光明,最终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双赢局面。
[1]黄敬宝.大学生创业:时代的一个音符[N].中国青年报,2008-3-30.
[2]李敏.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3]刘宗波.试论影响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艺术研究,2005(2).
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