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聪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402460)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
段聪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402460)
重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抗战文化资源极具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从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入手,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保护策略。
抗战文化资源;现状;策略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记忆,是增添重庆文化历史底蕴的法宝。其包含着“平等、自由、民主”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精神资源,是重庆市城市改革发展中的助推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视角不全面,起步时间较晚,认识方面也比较匮乏,弘扬和传承也仍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发挥出其作为宝贵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就如何科学有效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促进重庆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重庆的文化软实力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具体而言,该资源就是涵盖了以重庆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等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为代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路线、方针、纲领、政策、理论等革命文献作品为代表的制度文化资源和以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为代表的精神文化资源,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资源。
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不仅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核心地带,而且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它见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作战,留下了许多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地位的抗战文化资源。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遗产数量庞大,据截止2009年12月重庆市文物局的统计,全市共有抗战遗址767处。它是重庆最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十分丰富。要准确了解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详见表1和表2),就需全面对它进行的认识和把握。
表1 重庆抗战遗址遗迹数量现状
表2 重庆抗战遗址遗迹类型现状
重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抗战文化资源极具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现存的大部分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客观分析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利于清醒地认识到对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开发利用的先进性和针对性。
抗战文化资源包含了重庆的优秀革命传统,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但是我们对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如大量的抗战遗址已经消失毁损,许多文物被随意开凿等,使其作为重庆优势文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鉴于此,现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简要分析。
一方面,如今相关部门仍然还在探寻一个完全针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专题规划,还没有一个有关于此的较完整的规划。保护措施也没有重大革新,主要使用传统的维护方法,在保护方法上欠缺对国内其他省市以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应用,说明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措施研究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分工不清,导致其职责不明,在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易发生相关部门职能弱化的问题。如:政府文化部门二级单位之一的文管所,在面对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因不是执法部门而觉得“位低言轻”,没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得查处相当不利。
由于资金链不到位,使得大批抗战文化遗址因没有完全竣工,而不能对外开放。总的来说,经费的短缺,投入资本的不足是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大难题。同时,该区政府靠财政投入很难全面维修名人故居,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大部分也无能为力,以至于使这些名人故居成了危旧房。
由于对抗战文化战略价值的认识不详尽,使得保护观念比较淡薄。如:还有一些人则错误认为抗战文化即国统区文化,保护和开发它是对国民党政府的肯定,违背了现有政治原则,对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持保留态度,使得开发出的资源数量较少和种类单一。除此之外,对抗战文化资源研究的广阔性和深入性不够,忽视了对其的整理和利用。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同样也具有保护价值,只有提出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切实有效的保护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其抗战文化资源服务重庆政治和经济的作用,体现其珍贵的价值。
为了推进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此基础上需继续建立重庆抗战保护区,并将其纳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中。重庆抗战保护区的建设,一方面应注意重建和维修历史遗存应保留其历史特征和确切反映历史性;其次,保护区中解释说明的文字具有标志性,能简明扼要向广大群众传达出历史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博物馆内的陈列展示应显示出蕴含的历史底蕴。同时抗战文化保护区中的资源可以实行挂牌保护,不得乱拆乱动,若违规则增加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如罚款等。
PPP模式,它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公私合作),即“公私合营”融资方式的简称。它以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为准绳。在这里主要是指国家对抗战文物遗迹具有所有权,投资者通过与政府签订一系列协商合同,在协商时间内具有开发经营权,建设管理权及收益权。这种模式融资,不仅可以获取更多资本用于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带来市场的活力,而且有利于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政府方面也需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大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经费的投入,在资源保护方面做好模范作用。
文化资源保护是政府职能中的经济范畴,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其中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措施颁布发挥着尤其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对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的立法刻不容缓。以便从深化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对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入手,使领导发挥先锋作用,建立起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的模范效应。使政府工作人员在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方面真正做到知法、守法、严格执法,避免出现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向全市民宣传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知识,使该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为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赢得广大群众基础。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作为抗日战争特殊产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意义。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刘恋.抗战文化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以重庆市中山四路为例[J].福建建筑,2011(12).
[2]刘洋,王万栋,卓晓菲.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外企业家,2016(23).
[3]潘洵.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
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7)07-0072-02
2017-06-05
2017-06-30
段聪(1993—),山东菏泽人,研究方向为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