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平 李健
姜承全:“拼命老姜”的无悔人生
冉小平 李健
工作中的姜承全
较年轻人而言,姜承全建筑人生的起点较低。当年中专毕业后,他从一名木工做起,26年孜孜不倦,苦苦追索,逐步走上管理岗位。
如今45岁的他,经手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郑州大学新校区北核心教学楼等近10个重点项目,现已成长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郑州分公司项目级管理骨干。
说起姜承全,一起共过事的同事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拼命老姜”。
从业26年,姜承全始终保持着对职业的那种最初的热爱与激情。1991年,他从黄陂县(现为武汉市黄陂区)成人中专学校毕业,走进了建筑行业,在一家私企单位从一名木工做起。每天一大早,姜承全都是第一个来到施工现场,拿着自己的大锯拉木头、锯模板,夜以继日,始终如一。
夏天的武汉,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可是只要一到现场,姜承全就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周围的工友们会利用工作间隙坐在荫凉处闲聊,不免也会和他攀谈几句。“他们会和我打趣,也会劝我没必要那么辛苦,我通常都是一笑而过。”姜承全回忆说。有一次,私企老板到项目上视察,注意到了这个“拼命”工作的小伙子:“小伙子,这么拼?”老板笑着问道。“不拼怎么行,我要养家!”性格豪爽的姜承全直接道出了真心话,那时的他才刚过完20岁生日。
进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后,姜承全服从公司的安排,来到了当时还是经理部的郑州,在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项目任工长。河南省委二招工程是公司进入郑州市场承接的第一个项目,意义深远。为了推动项目完美履约,他带着混凝土工人上阵浇筑,没日没夜地工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吃饭也只能在现场吃,吃了继续干,累的时候,坐在模板上休息一下都能睡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河南省委二招工程完美履约,并获得了“河南省优质结构工程奖”。
2011年,他带领一名技术员、一名测量员来到襄阳东津安置房小区项目打前站。这时的他,已经是一名项目经理,住在偏远小村庄的平房里,半个月没有换洗过衣服,每天晚上都是12点之后才回到住处。分公司领导前往项目部考察情况,看到灰头土脸、衣服脏兮兮的他,早已没有一个项目经理的模样。“我是真的没有时间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说完,他自己都哈哈大笑起来。
20世纪90年代初,姜承全从木工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项目生产经理。
然而,命运总是一波三折。2002年,这家建筑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姜承全只能另谋出路。那段时间,他在武汉的用人单位一次一次地敲门、一次一次地面试,然后一次次地被拒绝。后来,他听朋友说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正在招人,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总承包公司。在对他进行全面了解后,公司决定接受这个26岁的小伙子。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他用了10年的时间从一个木工成长为项目中层管理者,难道还要再用10年重新出发吗?姜承全的家人为此十分担忧,可他自己却笑着说:“总承包公司很年轻,我认同这家公司的气氛和闯劲儿,我愿意同他们一起成长。”就这样,他加入了总承包公司这个大家庭,并跟随公司小分队北上郑州。
郑州分公司成立之初,顺利地承接了郑州大学新校区北核心教学楼工程,姜承全继任装修工长,负责1.2万平方米的装饰装修工作。当时正值6月高温季节,一方面受“非典”影响,劳务工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学校9月份要投入使用的现状。为保证学生正常开学,姜承全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协调生产,那时的他一个人负责40多支劳务队伍,协调起来不是一般的难。郑州大学教学楼工程的施工要求非常高,施工时不仅要考虑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更多的是考虑怎样节约每一分钱。那段时间,即使再艰苦,姜承全也要坚持下去。“现在想想,那时的付出是值得的,国优奖啊,那是我的骄傲!”姜承全回忆起那段岁月,无限感慨。如今,45岁的他历经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工程、南航祥云和苑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并从工长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项目经理。这段路,走得确实不容易。
搞技术出身的姜承全对工程技术的追求可谓是孜孜不倦。
2010年,他带领团队开展“外墙外保温真石漆仿面砖施工技术”的研究,在企业技术改造、关键技术攻克、工程质量提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获得了“河南省优秀项目经理”的称号。
2014年,由他带头研究的“深填强夯地质下PHC管桩引孔静压施工工法”,成功地用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中。该工法的研究和应用,成功解决了深填强夯地质下PHC管桩静压施工无法压入或爆桩率较高的问题,管桩成桩质量优良,无三、四类桩,大大提高了机场项目的施工效率,并荣获省级工法。
同一年,他的团队还完成了“60米超大截面转换梁钢筋整体吊装绑扎施工工法”的研究,不仅保证了转换梁钢筋绑扎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为相同形式的结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稿件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