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中 王国权 李海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经济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产业,健康产业为社会经济又快又好
发展带来了绝佳机遇;同时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转变医学模式的内在要求,还
是社会老龄化的客观需要。我国发展健康产业,中西并重,中医药已经渗透到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发展形势很好。中医特色的健康产业是我国健康产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园、旅游度假村、养生会馆、养老院及预防保健等领域都很好地融合了中医药元素。唐山市卫计委专门制定了《唐山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唐山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在我市医疗改革、社会老龄化及合作医疗等方面,要发挥好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目前唐山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研究其现状、分析原因,得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1 唐山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现状
1.1 唐山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较低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间较短,而且可以参考的成功经验还很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如何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如何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各基层相关机构的认识多样,缺乏统一性。如,某些社区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形成具体的服务流程,工作思路也不清晰。因此,唐山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中医科、中药房等中医药综合服务的基本建设底子薄弱,最基本的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的中医诊疗技术(如,拔罐、针灸、推拿、药浴等。)还未普及使用,不能满足百姓需求。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就是在市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多数也没有专门的中医开具处方、更没有规范的中药饮片销售,多以西医药为主,但其仪器设备比较简单。因此,加大基层中医健康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1.2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人员不足
调查发现,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少,中医师没有或仅有1~2名,这些中医师当中大部分学历低、职称低,年龄偏大临近退休。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基本上是中西医都学,毕竟学时、精力有限,导致学生中西医都懂而不精,不能承担起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任。再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任务繁多,待遇不理想,导致专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即使留下来的甚至用不上。造成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缓慢,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因此,高校要改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愿意下基层,又在基层很实用的专门中医药人才,地方政府进一步探索基层卫生人才招聘方式,改善待遇,尽快改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少的现状。另外,现有的中医临床医师在目前的医师评价体制下也不能全力投入中医临床工作,西化严重,很多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还有部分中医师兼顾科研和教学任务,占據了大部分的临床时间。好多中医药科研项目追求高大上、往往离临床很远。目前医师考核机制偏离了中医药治病疗效这个重点,也让部分中医师舍本逐末。
1.3 “中医治未病”理念还有待普及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普及范围太小,或普及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致使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不是太理解,甚至是模糊或错误的理解,对中医的基本理论也觉得很玄奥,更谈不上重视中医药对疾病的防治作用。看病首选西医,只有当西医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无效,或副作用太大时,才想到用中医药治疗。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开展。
1.4 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宣教工作不到位
①社区中医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很少,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举办大型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也很少,宣传栏、宣传展板制作更换不够。②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中药知识培训欠缺,工作人员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目的及意义不是很明白,其中医药服务能力自然就低。③较少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中医药应用范围本来就小,如果中医药科普工作再不到位,直接导致部分社区居民对中医缺乏了解,患病时自然首先想到的不是中医,病情轻就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西医诊所输液治疗,大病则去综合西医院住院检查治疗,只有少数患者会想到中医药,坚持用中医药技术治疗。因此,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另外,私营专科医院的广告宣传册在城乡到处可见,保健品药品不分,作用被无限夸大,一些假劣药物流向市场。这些问题对中医医疗市场扰乱严重,再加上老百姓相关知识缺乏,导致许多患者上当受骗,损失钱财甚至以失去生命为代价,中医形象严重受损,群众的信赖度下降,甚至认为中医不科学,对中医药造成一种空前的信任危机。
1.5 社区医疗单位的领导不能够认真对待
社区医疗卫生单位大多数工作机制不健全,包括领导成员、中医药健康服务专职工作者、中医药健康服务分工等方面不明确。甚至有的社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认为中医药健康服务效益低,显效慢,本身就不愿意搞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
1.6 中医药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中医药形成产业链既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利于健康产业的完善发展。建成一条从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到旅游商贸、保健医疗的完整产业链,能很好地促进我市的经济增长,还有利于全市居民健康事业的完善和发展。全国各地已有很多大规模养老产业园在建或已建成,而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势头尚微,中医药在养老产业发展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中医药完整产业链没有形成。我市对中医药品牌、特色旅游及道地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我市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价格应进一步统一规范,中药价格一直上涨,已让患者不堪重负。为了省钱有些患者到小药店或药材集贸市场去购买,经常被骗,买到的是假冒伪劣品。
1.7 我市适用于基层的相关中医药科研成果太少
我市每年都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新药研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等课题列入年度科研计划,每年立项结题,甚至获奖的相关中医药科研项目也很多。但其中大多数项目仅重视用高科技进行药理药效研究,与群众的实际需要相距较远。应多研究接地气,成果能快速转化,方便群众直接应用的科研项目。中医药科研真正做到为民服务。endprint
2 唐山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更加完善的措施
2.1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科学普及中医药健康服务知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健康大讲堂、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等)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促使中医药深入乡村、融入社区、走进居民家中[1]。基层社区卫生单位提高认识,更加重视,愿意投入,精心谋划,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多做贡献。在中医药健康服务谋划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要加强沟通交流,争取最大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如此同时,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多数人对中医药健康服务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等媒体平台,使中医药科普、养生保健知识得以更大范围的宣传。确实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愿意自觉地享受简单、方便、价廉、高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2]。使用“互联网+”模式加快发展智慧健康服务业[3]。通过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养生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利用中医药自然资源,在基层社区开展药膳、中药浴蒸等保健项目,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中医药健康服务知识,享受到良好的中医药服务,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2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准确定位
我市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唐山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总体定位和近远期目标任务,并作为重点纳入到本市健康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使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合理的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通过“唐山市中医医疗集团”的建设,开展城乡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将中医药师多点执业落到实处,促进有效快速解决基层人员不足的现实。
2.3 通过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办医机构发展
社会资本举办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体制要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已有鼓励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如,养生保健、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使公立和私立中医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更加完善,鼓励多种资本和名老中医合作开办中医诊所,使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的优势通过中医诊所的形式得以发挥。我市还要加快京津冀中医药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2.4 强化重点领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根据唐山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利用唐山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成功经验,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积极探索集聚发展模式。公立中医院要提供基本医疗并体现社会公益性的要求,以私营为主的中医养生保健、诊疗康复等机构将逐步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主体,并衔接区域卫生经济发展,与健康产业园、农家乐、旅游景区等相结合,形成中医健康服务业园区。通过中药材种植进一步规范、中药加工技术改造升级,使唐山市中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利用好医保政策,在医养结合领域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疾病防治、运动养生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总结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方面的经验知识,形成具有特色的对老年多发病的中醫药调治措施。将中医药渗透到社区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当中,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4]。
2.5 政府通过加强监管和引导中医药行业自律,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又快又好
按照国家《中医药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加强政府监管。加强地方立法,尽快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及配套法规,使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行为得以规范,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还应加强市中医药协会的职能,发挥其专业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加快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行业加强自律,行业组织发挥好在技术咨询、制定标准、培养人才和第三方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6 逐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2.6.1 政府要发挥在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在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社区建设特色中医馆,调动社会资源搭建远程数字诊疗平台,使基层能享受到优势医疗资源,最终在全市基层社区建起规范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通过整理推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药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完善[5]。做好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当在中医专业设置、毕业生分配、基层中医师待遇、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等方面建立起有利于基层社区中医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政策体制,巩固中医药在基层的优势地位。
2.6.2 以中医医院战略转型为契机,推动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到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医学服务范围已从防治疾病扩大到促进健康保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医院正在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而在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中医机构拥有中医药优势特色,更应优先转型,在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政府应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鼓励大型三甲中医院在转型中考虑基层社区卫生单位有潜在的巨大中医药消费群体的优势,充分挖掘中医药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6.3 将中医药自觉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当中,使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在基层得到更好的推广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应围绕健康社区建设来发展,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良性干预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可尝试引导社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种植、辨识和使用中药材。在社区推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容易掌握的中医特色健身项目(如:五禽戏、太极拳等)。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尊重自然,形成 “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从而达到推广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卢晓燕,何金木,王文辉,等.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的实践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355-356.
刘运玲,张艳令,卢敏.医养结合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养生,2016(3):165.
白书忠,武留信,丁立,等.加快完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2(1):3-6.
詹洪春,刘志学,曹洪欣.基层医疗专业队伍建设亟需“提速”[J].中国医药导报,2016,(7):1-3.
尤颖康.北京试点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15-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