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红兵 杨玲 李顺红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并在疾病治疗、危重病症抢救、战创伤救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静脉输液安全是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家卫计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2014年5月1日的正式实施,严格按规范进行临床操作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本研究拟通
过对我院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客观了解当前静脉输液技术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并为新时期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培训和管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以我院28个临床科室的33个护理单元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护理单元抽取率为83%),调查时间为2016年3月29日0:00—24:O0期间33个护理单元所有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包括当日出院并排除当日人院患者),总调查人数为982名静脉输液患者,占当日1290名总住院患者人数的76%
2.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和有关数据收集,专项调查问卷由研究者编制并经护理专家审阅及预调查后反复修改而成。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①静脉输液情况,记录患者在调查当日是否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②静脉输液工具应用情况,记录头皮针、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使用及观察情况。③静脉输液并发症情况,回顾并追踪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输液外渗/渗出、穿刺点发红、静脉炎、堵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所调查患者总例数×100%。
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检验。
二调查结果
1.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 所调查1290名住院患者中,静脉输液患者982名,静脉输液率为76.12%。不同年龄组静脉输液率:≤13岁输液率为100%、14—65岁输液率为76%、≥66岁输液率64%。其中,危重患者抢救输液率最高100%,其次为肿瘤化疗96%、外科手术75.8%、药物治疗73%患者
2.静脉输液导管应用情况 留置针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头皮针、PICC、中心静脉,不同年龄组中使用率最高的仍是留置针,尤其是儿科。手术治疗患者主要使用留置针,肿瘤化疗患者主要应用PICC,药物治疗常用头皮针,不同年龄及治疗方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 所调查的982名静脉输液患者住院时间3-48d,平均11.5d,并发症29例(2.95%)。其中,穿刺点发红23例(79.31%)、外渗/渗出4例(13.79%)、静脉炎1例(3.45%)、导管堵塞1例(3.45%)。不同输液导管发生并发症情况:留置针18例(62.1%)、PICC5例(17.2%)、头皮针4例(13.8%)、中心静脉导管2例(6.9%)。
三讨论
1.接受静脉治疗情况 本次横断面调查显示:调查日平均有76.12%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略高于2004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组织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调查结果73.53%[1]。年龄l4—65岁之间的患者静脉输液率为76%,介于儿科患者和老年患者之间。在不同治疗方式中,肿瘤化疗患者的输液率最高(96%),其次为手术治疗75.8%、药物治疗73%,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我院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虽然治疗方式和手段在不断创新和优化,但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仍为较普遍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我院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收治危重患者较多、治疗工作量较大、静脉用药较为普遍等因素有关。
2.静脉通道选择情况 本研究显示:除头皮针、留置针以外,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等静脉通路也适时应用于临床。其中,留置针的使用率最高(54.9%),因其穿刺操作简单且留置时间短,更能满足住院患者的需求;头皮针的使用率次之(38.4%),因方便临床短期或单次给药,更适合于上班族、皮肤病患者的需求;PICC使用率为3.4%,优点是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导管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2];而中心静脉导管因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插入导管长度相对较短,且不受输液速度与pH值的限制,输入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输入静脉高营养、化疗药物、大量输血、补液等,本研究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率为3.3%%。随着留置针、PICC等输液通路的临床应用,静脉输液逐渐发展为多途径、长留置的趋势。因此,静脉治疗操作前评估是关键环节,其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以规范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3]。
3.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5%,低于以往同类研究结果[4-5],可能与本次调查为静脉输液的整体人群而非特定高危人群有关。其并发症的构成比显示:穿刺点发红发生率23例(79.31%),其次为外渗/渗出4例(13.79%),而在不同输液通路中发生并发症最多的是留置针18例(62.1%),这与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患者年龄及护士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6-7],提示应加强护士的理论培训及实践技能训练,并在临床操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治疗类型、既往使用静脉导管情况、操作者的资质及技术熟练程度等,慎重选择输液通路并根据输液方式正确实施静脉输液管路维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改善行动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我院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目前受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临床部分科室对于输液通路的选择有时并没有达成医患共识管理,甚至不能完全依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去执行。因此,针对我院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我们需实施个性化规范管理并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积极参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改善行动,在持续强化护理人员专项管理知识培训的同时,将患者对输液通路认知程度的宣教及宣教效果可持续追踪,纳入临床各科室护理安全管理重点监控的內容之一,并以PDCA和QCC为质控抓手在医院内持续深化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整改的实效性,以科学促进我院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静脉治疗步入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此外,针对本次从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制度流程、外请专家培训、内部考核等措施,以促进临床护士掌握静脉输液工具的正确运用,把所学和所用联系在一起并通过错误问题示范、技能分解、分步示范,帮助护士迅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并以我院“静脉治疗小组”成效性管理,而重点培养其院内静脉治疗护理能手,以切实解决临床输液相关问题,并让我院少数民族地区级三甲综合医院的静脉治疗护理更规范化、精细化、准确化。
参考文献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156家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O):916—917.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6.2操作前评估
PatelBM ,DauenhauerCJ,Rady MY.Impactof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soncath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in heintensivetcareunit【JJ.JPatientSaf,2007,3(3):142—148.
宋宇,王欣然,韩斌如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6—267.
宋瑰琦,乔晓斐,郭兵,等 .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2):11-13.
赵菁,杨丽,曹桂林,等 .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静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J].护理学杂志,2007,22(18):39-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