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娜 吴换波 王彩坤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慢性下肢溃疡属于中医学的臁疮范畴。臁疮是由于经久站立或负担重物,劳累耗伤气血或中气下陷,影响局部的气血运行,瘀血稽留于络脉之中,肌肤失养并发湿疹等,外邪内犯,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而成。用中药外敷溃疡,药力直达病所,且渗透性好,既能清洗疮口,又能祛除毒邪。我院采用复方愈疡散外敷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6月期间所收治的下肢小腿溃疡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他们平均分为研究组(复方愈疡散组)和参照组(雷呋奴尔组)。研究组及参照组各20例,年龄在11-65岁之间,平均42.5岁。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11岁;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1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后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外敷复方愈疡散,无菌纱布覆盖,视疮面情况换药。参照组为常规碘伏消毒后创面覆盖雷呋奴尔纱条,无菌纱布覆盖,视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2 结果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的标准为:局部渗液消失,疮面结痂愈合。两组疗效对比:(1)治愈天数:研究组平均6天,参照组平均9天;(2)换药次数:研究组平均8次,参照组平均12.5次。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
3 讨论
慢性下肢溃疡属于中医学臁疮范畴,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正气渐衰,劳累伤脾,运化失职,下肢易化为湿邪所乘,湿邪为患,留连难去,故缠绵难愈,或愈后亦易复发。本病长年累月反复发作,可致气血津液耗损,若正气虚弱,复感湿毒之邪,内传脏腑,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溃疡多年不愈,疮口呈菜花状,可转为皮肤癌。
臁疮之病因,医家众说纷纭,有湿热、血热、风毒、瘀血、肾虚、脾虚等。其据在三:一是该病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多因久站立,或负担重物,耗伤正气,易致气滞血瘀。气为血帅,虚则运血无力,陈血瘀积于下肢,阻碍气机,瘀不去则新难生,故见下肢青筋暴露,疮周灰黯、脱屑,毛发稀少或无。二是年轻人患此病,属气滞血瘀。气滞则正气难行,血瘀则气无所依,久必致气虚,气虚可使气血瘀加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其病难愈,复感湿热,火毒之邪,顯得病机复杂,其实质则是本虚标实。三是虽西医对此病的病因尚未确定,但该病患者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为必有之病理,与中医本虚(气虚)理论同出一辙。故该病“虚”与“瘀”同时存在,湿热、血热、火毒等为其常见诱因。全身治疗的关键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外治以活血止痛、透邪外出、祛腐蚀剂生肌为原则。[1]
本方剂以章丹、儿茶、血竭为君药,冰片、炉甘石为臣药,乳香、没药为佐药,甘草、当归为使药。章丹:拔毒生肌。(现代研究:抑制粘液分泌,对细菌有直接杀灭作用)。儿茶:清热祛湿(现代研究,含儿茶鞣酸及儿茶素等,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甘草:清热解毒,治疮疖肿毒(现代研究,有抗酸和解痉作用,有抗炎、抗过敏性反应作用)。当归:补气血,兼具活血消肿。冰片:研磨外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有消炎、镇痛、扩张血管的作用(现代研究,含右旋龙脑)。炉甘石:具有抗腐消炎、收湿、敛疮止痒。血竭:活血生肌,化瘀止痛。能改善微循环,使血流畅通,消除局部肿胀,改善血液供应,使失活组织分离脱落,因此具有祛腐生新之功效。且血竭中含有血竭皂苷,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乳香:行气、止痛。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传统西药方法祛腐作用明显,生肌效果不足,[2]而臁疮及下肢溃疡病机多为气滞血瘀,腐去之后,即使应用生肌药物,疗效仍显不足,若使用祛腐生肌与祛瘀生肌作用相辅相成的药物,则效果明显。复方愈疡散兼具祛腐生肌及祛瘀生肌的疗效。通过本方剂治疗,可使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生长旺盛,有效缩短愈合时间,从而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外治法在臁疮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臁疮治疗时间长,必须耐心,患者应与医者密切配合,不可半途而废。治疗后护理不当也易于复发,传统西药雷呋奴尔换药祛腐作用明显,生肌效果不足,故治疗时间较长。现代一些含银离子进口敷料虽然效果不错,但需要蒸馏水或水凝胶激活,因此价格昂贵。应用本方剂药物局部应用,直接抵达病所,更能发挥其作用。其煨脓长肉原理可促进局部气血通畅,侧支循环建立,增强防御能力,达到尽快愈合创面的目的。
参考文献
仉玮,王建春,黄学阳.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广东医学,2007(28)1:167-168.
陈琉,常李,陈金鳌.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及治疗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6:2012-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