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个性化这个标签已经贴在了很多行业中,即使在医疗服务行业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疾病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增高,尤其是在儿科疾病护理这一方面。因此现阶段在儿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应用个性化护理非常有利于儿科医疗服务的发展,并且婴幼儿和儿童是儿科护理的主要群体,因此更应该对儿科疾病护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以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此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以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为了进行对比个性化护理服务于基础护理服务之间的区别,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征求儿童家属的同意,将基础护理服务给予对照组患者,而将个性化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以此对比两组儿童患者的护理效果。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平均年龄在四岁,年龄区间在三到五岁,其中有十五名女童,三十五名男童;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也在四岁,年龄区间同样在三到五岁之间,其中观察组中女童十二名,男童三十八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笔者在进行此次对比研究之前,已经获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允许笔者利用其儿童的一般资料进行此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体温、心肺功能等常规检查是患儿在入院之后都要进行的。基础护理服务的是对照组的患儿,其主要是采用基础护理和口头宣教的方式。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基础护理服务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服务。以下是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
(1)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在患儿入院之后就将患儿所得疾病的病情、饮食卫生和疾病诱因等向患儿家属详细的讲解,并将护理措施和即将为患儿采取的治疗方案向患儿家属介绍,希望患儿家属支持并同意采用治疗方案。
(2)静脉穿刺是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采用的治疗方法,对于静脉穿刺部门患儿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医护人员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在进行穿刺的时候积极与患儿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这主要是针对患儿病情相对较为严重病程长的情况才使用的方式,医护人员应该与患儿家属详细的介绍其注意事项和优缺点。
(3)在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与患儿以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将相关疾病知识向患儿家属及其患儿介绍,并且在患儿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医疗人员应该对于患儿家属及其患儿的合理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医护人员也要保持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可以将一些轻便、益智、安全的玩具提供给患儿,以便让其保持愉悦心情。
(4)部分患儿需要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患儿身体发胖,造成外形上的不美感对患儿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对于此类情况就需要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护理,首先要对患儿家属详细介绍采用的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其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也要对患儿充分说明此类药物对其治疗的必要性,结合患儿的心理情况与家属一起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5)当患儿在医疗的治疗结束之后,为了降低患儿疾病的复发概率,医护人员应该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的医疗指导,注意提升患儿自身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量的锻炼,在饮食方面尽可能地让儿童吃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事物。
(6)在患儿出院之后,医护人员也要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定期的回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患儿家属及患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还能够加强患儿疾病预防工作,让患儿家属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注意力,防止患儿再次诱发疾病,维护患儿的身心健康。
1.3 疗效标准
在评价儿科疾病护理工作的疗效标准的时候应该在护理工作开展十五天之后进行。患儿病情加重或者是没有减轻的属于无效;当患儿仍然需要卧床休息、存在不稳定体温但是基本没有临床病症的时候属于有效;患儿可以少量运动,基本没有临床病症的时候属于显效;患儿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完全没有临床病症并且体温正常的时候属于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笔者通过SPSS22.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不同护理方式的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经过结果分析,两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 结果分析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观察组总体有效的有48例而对照组总体有效的则有44例,而患儿家属中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有48例,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的仅有36例,其中对照组中有十六例患儿复发,观察组中仅有4例复发。
3 讨论
患儿患病时由于其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因此头疼、惡心、发热等病症对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患儿患病有较多诱因,肺炎、手足口病、感冒等是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在儿科疾病护理过程中采用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将全方位、舒适、温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儿,这一护理方式还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率,极大地缩短患儿在院治疗时间,减轻患儿患病痛苦。在上述数据分析中清楚的看到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并且对照组患儿疾病复发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二,而观察组患儿疾病复发的概率仅有百分之八。由此可见在儿科疾病护理过程中个性化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患儿患病痛苦,还能够减少患儿疾病复发率。因此在儿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地推广个性化护理服务,缩短儿童患者的治疗周期,提升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当然在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护理的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工作热忱、责任心和耐心,对于儿童患病的体征、临床表现、小儿常见病都准确的把握,专业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时候才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车小芹.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6)
柯明珠.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儿科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
张薇,李兵,冯静.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04)1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