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脏疾病的康复护理

2017-11-30 08:25林芬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脏病康复心脏

林芬

【中图分类号】R47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如何做好老年AMI急性期病人的康复医疗,直接影响到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恢复。传统观念认为,后病人长期卧床休息能减少心脏并发症,预防再梗死和猝死的发生。21世纪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目前的治疗手段,而要求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从而以运动为核心的综合康复治疗将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3]。在老年心脏病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是必不可缺少的手段。老年心脏病康复护理是心脏病患者在心脏康复中,通过护理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方式实现心脏康复护理目标,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心脏康复的涵义和目的

1.1 心脏康复涵义指通过综合的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价、运动处方、减少心脏危险因素,减少猝死或再梗死的危险,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早日实现社会与职业的回归。WHO提出心脏康复定义是“使心脏病患者恢復到适当的体力、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在社会上占有地位的一切措施,谓之心脏康复医学”。

1.2 心脏康复目的减轻症状,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心脏康复,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和安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范围,评价康复运动效果,用以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理。康复训练可以限制心血管疾病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控制(或减轻)心脏病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提高病人的身体、精神(心理)、社会和职业的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康复对AM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并不增加AMI并发症和病死率。有研究报道健康教育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明显提高。

2 心脏病康复程序及康复处方的制定

2.1 心脏病康复程序美国HermanHeleretein医生倡导的三期心脏康复模式,包括急性期(住院期)、恢复期(出院后的早期门诊)、维持期(重返工作期)。国内心脏康复治疗模式与美国相同,一般分为3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社区(家庭)康复阶段。通常使用危险性分层的概念,设计出一些客观的标准来区分低危层、中危层和高危层的患者。并按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康复时间的长短,从入院开始直至恢复健康共分为三个阶段。

康复程序,包括运动训练、饮食指导、心理咨询以及药物治疗。

2.2 心脏康复处方的制定运动处方的三要素]: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控制。其中运动强度是制定有氧运动处方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是制定及执行有氧运动处方的关键。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适应性,改善冠状动脉的弹性和供血能力,降低心脏病危险因素,提高人体血管调节能力。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心脏病患者康复和重新获得生活、工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宇都宫济生会病院采用美国HormanHellerstein医生倡导的三期心脏康复模式,包括急性期(住院期),恢复期(出院后的早期门诊),维持期(重返工作期)。按NYHA心功能分类,心功能1级是最佳适应证,2、3级可适当锻炼,安静时也表现有心衰症状的4级是禁忌证。我国AMI早期康复模式与日本宇都宫济生会病院相似,分为4期,即住院期(早期)、院外恢复初期、院外恢复中期、维持期。包括运动训练、饮食指导、心理咨询以及药物治疗。

3 心脏康复的对象

参加心脏康复的对象为心脏疾病诊断已明确的患者。

包括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脏搭桥手术后、慢性心衰患者等。欧洲心脏病协会心脏康复和运动生理工作组和美国心脏协会下属运动心脏康复和预防分会建议,运动锻炼应作为心脏康复的一部分而应用于所有的稳定心衰患者。制定最适宜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达到冠心病二级预防目标。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和舒张功能异常是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行为干预对CHF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脏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术后渐进性运动不仅能提高心功能某些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还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冠状动脉血管流量,增加心率和心排血量,提高心脏储备能力、心血管工作效率,恢复心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4 老年心脏病患者康复护理程序

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护理是重要环节。包括康复护理的评估和资料收集、康复护理诊断、康复计划的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的量能和危险度评估、心理和卫生知识宣教等。

4.1 老年康复护理评估及资料的收集和诊断

包括对老年心脏疾病患者康复前的病史资料的采集、采取个体化的评估,有计划的、系统地收集资料。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用药、年龄、家族史及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营养情况以及社会、心理、职业等。同时对病人的血脂、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压、心率、心脏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拟出康复护理诊断。

4.2 运动量能、危险程度评估

护士根据老年病人心衰级别、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梗死面积、运动时有无低血压反应、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性疼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等,进行康复护理评估,根据病人危险性分级来评估病人的危险程度,然后把握进入康复程序的标准,依据病情分阶段拟出康复护理计划。如患者在休息时心脏不适或气短、持续存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高血压未得到纠正或运动时低血压反应或低血压持续存在、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等情况,不宜进行心脏康复运动。此时应及时与医师沟通,采取相关的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运动康复。在执行医师运动康复处方时,根据病人上述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运动量及运动种类。endprint

4.3 康复护理计划及实施

心脏康复治疗程序一般分为3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根据这3个阶段,采用不同运动处方。康复运动护理围绕3个阶段进行。急性期(住院期):急性期时间是指从患者被送入CCU或ICU开始,直至出院为止。一般为10d左右。急性期早期患者的主要康复护理问题是排泄问题及做好心电、心律、血压、体温、尿量等生命征监测以及相关的运动训练。

在制定康复(活动)护理计划时,根据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率、血压、呼吸、胸痛等来决定患者的活动量。训练内容:包括床上大小便;协助患者腹式呼吸;足部旋转和伸展,以预防腿部因静脉血淤滞而发生血栓;协助病人翻身;床旁下地站立逐步下地活动;协助患者起床使用床旁便椅;锻炼患者在室内缓慢步行2个往返;帮助患者洗头等。

这一时期主要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维持和增进心脏功能的活动为主,如服药的自我管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适当的运动疗法,特别是要告之患者依据自我监测脉搏来指导运动量等。继续做好卫生宣教(包括饮食、运动、控体重、戒煙酒、保持情绪稳定等)。

5 康复护理评价

通过护理人员良好的语言、神情、态度和行为等方式,对老年心脏病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提高了心血管病病人的依从性。对康复病人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定期检查、阶段评价、并与病人共同参与。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价和随访,进行健康评价、运动评价、实验室评价、心理评价、工作岗位评价、营养分析及咨询,对药物疗效等进行评估。每次评估后重新拟订康复护理计划。

6 展望

美国在40年代已经开展心脏康复的研究,1993年WHO关于心血管病康复的报告确认康复是所有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美国公布了第2版《心脏康复程序指南》。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老年冠心病康复治疗研究工作。200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公布了第3版试行稿《中国心肌梗死康复程序参考方案》。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和部分医务人员仍然缺乏对心脏康复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心脏康复在全国省、市医疗部门普及不广,临床实验研究的报告较少,研究论文不多,加上目前我国心脏康复程序和康复方案还不够完善等原因,所以研究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这有待于心血管康复机构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医护人员、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就康复治疗重要性以及疾病预后等卫生知识进行不懈的宣教和健康指导,让老年心脏病患者在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中能逐步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李寿霖,吴学敏,孙启良,等.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8):696-699.

JoelAD.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1207.

梁积英.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J].广西医学,2007,29(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脏病康复心脏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久坐看电视很“伤心”
心脏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Smog in Los Angeles
交通堵塞引发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