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缵绪:严守家训清廉重教

2017-11-30 09:00李跃
畅谈 2017年17期
关键词:砂石乾隆

李跃

杨缵绪重视培养后代,他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四个侄子全部考中举人,荣称为“同堂七魁”

杨缵绪(1697-1771),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吏部員外郎、浙江道监察御史、广西桂林知府、浙江金衢严道、陕西按察使等职。杨缵绪与其弟弟杨黼时、杨演时,先后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百侯“一腹三翰林”美名流传至今。他孝顺双亲,谨遵母训,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培养人才,德政可歌;他一生熟读经史,至老手不释卷,重视培养后代,其七个子侄同榜登科,被传为佳话。

听母教导公正断案

乾隆二十二年(1757),杨缵绪升任陕西按察使,御赐先斩后奏的诸侯剑,掌生杀大权。其母饶氏知书达理,为人贤淑善良,深怕儿子滥权不慎制造冤案,乃至草菅人命。一天晚上她召儿进房说:“现有一案未明,你可断否?”缵绪认为“没有我破不了的案子”。杨母说:

“近日无外人来家,却少了鸡蛋,不知何人所为?”缵绪断言,定丫环所为。母日:“丫环硬不承认。”缵绪轻松地说:“可用家法定招。”杨母动怒:“屈打成招,何来公正?”按察知失言,跪于母前请求宽恕。母抚其头语重心长地说:“儿啊!人头落地不可再生!”当晚杨母带缵绪捉贼,原来偷蛋是老鼠所为。

杨按察回陕后,即废一种叫“锡蛇”的刑器,它是前任所创,用锡打造螺旋形软管套于犯人身上,再灌进开水逼供,“铁打金刚”亦难过此关。他每当坐堂判案,不敢主观武断、马虎了事,而是多方调查研究取证。

杨按察听从母亲教导,不错杀一人,每次纠正一宗错案,都在特制的布包里放进一粒砂石。在母亲八十大寿时,他恭敬地呈上小布袋,杨母掂了掂布袋欣喜地说:“儿啊,你的寿礼何止万金!”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一年,梅潭河水泛滥成灾,谷物歉收,农民生活困苦。时逢端午节,杨按察的一门黄姓远亲无钱过节找上门来。杨按察虽然为官半生,家中实无积蓄,但人既来,不好叫人空手回去,遂吩咐家人备足五十两银,交黄氏带回。黄氏因往返两地,五十两银几乎耗尽,到家后依然两手空空,由此便怪怨按察公小气、人情薄,还当即修书一封,附上一联:“百多里舟车往返,只因少小知交,故敢辕门求法雨;五十两银官场重大,除却盘餐旅资,依然空手打秋风。”按察公看后摇头苦笑,他仰天慨叹:“当官发财,历来如是。世人又怎会知道我这个按察,官场半生,竟是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啊!”

乾隆二十四年(1759),杨按察告老还乡,亲朋好友闻讯前来拜访杨按察,看他为官几十年,带回什么金银宝物。当大家惋惜杨按察只带回随身衣物及一些书籍时,杨按察笑呵呵地拿出一个布包,说:“我带回这些无价之宝!”众人一瞧,里面没有什么无价之宝,只是一粒粒砂石,不禁都心生疑惑。杨按察说:“这里一粒砂石,就是我挽救的一个人的性命。性命是无价的。这几百粒砂石,就是比金银珠宝珍贵的无价之宝……”大家恍然大悟,称赞杨缵绪为当代“包青天”。

家族后代人才辈出

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赐款为杨缵绪建九厅十八井的府第,即现在的“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一百侯通议大夫第。杨缵绪重视培养后代,在修建时特地在房屋左侧30米处建了一座兰台书室,供子孙及村童读书学习。杨黼时和杨演时辞官回故里后,教子侄、村童读书。后来,杨缵绪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他的四个侄子德征、德瑞、德邵、德彰全部考中举人,荣称为“同堂七魁”,御赐“七叶衍祥”的匾额。

百侯杨氏书香文脉延绵不断,及至近现代,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培新,中科院院士杨文彩等,都是杨缵绪的后裔。杨氏家族人才辈出,这和杨缵绪重视“顺父母、睦兄弟,利宗族、完国赋,务勤俭、勤耕读,谨丧祭、肃闺门,慎嫁娶、安本分,禁非为、守公法”的家规家训教育是分不开的。(资料来源:《梅州日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砂石乾隆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整治环境下砂石运输前景分析
想要退休非易事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纪晓岚戏乾隆
典型砂石加工系统工艺设计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老翁妙对戏乾隆
托口电站砂石加工系统的生产运行管理浅谈
多面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