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教学目标,发挥教材应有功能

2017-11-30 16:43田正权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语文教学

田正权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科学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教材的应有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目标定位、目标设计、目标表述、目标达成的转变,使语文课堂教学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变化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引领语文教学走向有效、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目标设计;目标表述;目标达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24-02

对语文教学中课时目标的研究,是经常被忽略的。许多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也恰恰在这里。语文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只有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教材的应有功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摆脱当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

一、教学目标定位:变教材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下很多语文教师将教学目标指向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这其实是混淆了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关系的一种表现。语文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语文课程目标而选择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教学内容则是教学过程中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即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应从课程层面认识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把握“用课文来教语文”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教者起初把“认识小骆驼脚掌、驼峰和睫毛等生理特征以及感悟故事阐明的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的道理”当作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显然忽略了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经过反复思考,教者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在对课文文本语言进行重组的基础上连贯地说一段话,介绍骆驼脚掌、驼峰和睫毛的用处”。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加工、重组、运用,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而缺少引导对“怎么写”的思考。文本内容写了什么,不管学生已经明白了多少,教师都从头到尾进行指导,不厌其烦;而对“怎么写”的教学目标却笼而统之,不痛不痒,教学过程少有顾及。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要关注课文“怎么写”的教学目标。否则,语文课就变为思品课、科学课或其他什么课。

阅读教学设置“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是搭建阅读和习作的桥梁。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欣赏课文表达的特点,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学会自主阅读,而且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范本,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教师设置了这样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并掌握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二是创设情境,学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善良品质。在教学时,教师精心选择文本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具体语段,让学生先学习作者对桑娜的心理描写,理解心理描写的特点;再根据课文的情境生成习作表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这样,使语言表达与课文理解相结合,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上述方法来写渔夫的心理活动,实现了写作方法的迁移。

语文教学中设置读写并重的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细致地实施,这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目标表述:变模糊表达为清晰可评

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有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细化的目标,但我们教师要细细研究,搞清楚年段的目标,将它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使之可操作化。对每一篇课文,它的字、词、句、篇,学生要掌握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各学段应该教什么,“这一篇”要教什么,哪些教学目标是有效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情,合理取舍。目标太乱、太杂,学生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因为,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从教学目标中来,所有的环节都要指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如果不能正确地、清晰地制定目标,教学过程必然会出现问题。如,对《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磨课,先后出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次教学目标有明显的不同。第一稿的教学目标内容多,而且基本围绕体会李时珍的精神风貌展开的,目标的表述也大都用“学会”“了解”“体会”等模糊的表述,无法检测;第二稿的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后要求说出概括的方法和步骤,景物描写要求能识别正误和学会运用。这样,这堂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非常清楚,教师可通过量化对课堂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心中就有底,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四、教学目标达成:变文本解读为“言”“意”共生

反思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多是从教学生“读懂文章”的角度去考虑的,课堂教学围绕文章思想内容展开。这是在“教课文”,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的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目标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任务。文本的内容构建起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语境,离开语境的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都是空泛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引领学生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思维情感中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在让学生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使他们从文本中发掘出融合的“言”和“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课堂教学的分层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目标展开,这样就能使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文,确定了“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以及体会它的表达效果”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師对准目标精心设计了四步指导过程。一是对比朗读,认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二是交流认识,体会细节描写的特点;三是回到具体的语境中,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四是总结,出示细节描写的定义,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更收获了语文知识和方法,明确地知晓这堂课自己有什么进步。这是“教语文”“学语文”的必然结果。由围绕“文本解读式的教学目标”到“语文知识学习教学目标”的转变,需要教师加强对语文本体性知识的研究。同时,语文能力的训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尽量结合文本语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停留在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感知上。作为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秘妙所在,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厘清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确定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语文教学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