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问题诊断及应对策略探究

2017-11-30 14:56王防刚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王防刚

[摘 要]本真课堂强调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要立足课堂语文实践,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目前的閱读教学存在形式繁琐、虚假热闹和训练不实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应追求朴实、扎实、简约的课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练就语文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诊断;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17-03

本真的语文课堂强烈要求教与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的语文、朴实的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来面目。它离不开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我们要认真审视阅读教学的共性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

阅读教学共性问题诊断

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发展的教师,都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激发了课改热情。他们用生动的课堂范例诠释了新课程理念,演绎了新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阅读教学最核心的是要抓住“读”与“写”这两条教学主线不放松。只要做到位了,就能使学生学好语文,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真阅读教学要求明确教学核心,努力摒弃虚浮的形式,这样才能让语文真正扎下根来不断生长。

问题一:形式繁琐,导致喧宾夺主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堂的语言实践不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学花拳绣腿多,形式花里胡哨多,没有实际效果。有些课堂教学内容多而杂,课件呈现随意堆砌,过于繁杂。在一次校际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海底世界》时,用了大量的词卡、图片、模型等道具,整节课形式层出不穷,令人头晕目眩。尽管课前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课堂教学的收效甚微。教学中,脱离文本的无效讨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离开课本,脱离文本,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有些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学生对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主次不分,得不偿失。

问题二:虚假热闹,导致表面繁荣

有些课堂表面看热热闹闹,但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很少有课堂质疑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始终处于浅思维的状态。我曾参加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听了一节《跟踪台风的卫星》。整节课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停留在机械而肤浅的演、说之中,看似热闹,实则虚浮无益。课堂上,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表面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热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始终打不开,没有“异同”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 这样就很难见到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智慧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自我、个性、灵性,取而代之的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很少看到学生那种会心的笑、满足的笑。

问题三:训练不实,导致纷乱偏离

有些课堂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往往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这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它表现为语言文字训练太肤浅,思想内容有偏颇,课堂教学环节杂乱无序,东扯西拉,费时耗力,毫无实效。在一次片区语文课堂交流中,一位教师执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中,她淡化了“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句式训练以及对比反衬、借物喻人等写作特色的指导,而浓墨重彩地补充宋庆龄的历史资料,深度挖掘人物的历史功绩、崇高品质,这样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同时,课堂中时常会出现“唐突”的状态,有些问题严重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有些课堂则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实则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联。这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而其他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这样的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效果自然不容乐观。

问题四:忽视整体,导致零碎低效

每一篇相对独立的课文是一个整体,是内容上的整体、语言形式上的整体、形象上的整体。但是,在当前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课被人为地随意分割、肢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比如,《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描绘了羊皮筏子在奔腾的黄河上鼓浪前行景象,从而赞扬黄河的主人——艄公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整体感很强。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偏偏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凭兴趣选择某个段落进行解读,最后又不返回文本整体。这样,严重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去理解、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教师产生轻视基础知识的观念,导致轻视讲解等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立起来,这是教学理念的偏失。

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本真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读读、讲讲、写写、练练。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怎么练,是很有学问的,需要教师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读不是枯燥的读,写不是机械的写,讲不是乏味的讲,练不是单一的练,内容需要反复推敲思考,形式要生动活泼,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策略一:朴实有效,平实中见本真

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曾多次强调:课堂教学不必花哨,不刻意雕饰,不自作多情,不故作娇态,不故弄虚幻。朴实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碰撞,有自然的互动,有随机的暗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近期,一位青年老师在“名师工作室”课堂交流活动中,同样执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紧紧抓住“这是两棵( )的樟树”这一主问题,相机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张弛有度,朴实高效。教师机智地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读中体验、发现,体会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内在品质。endprint

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学会等待,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探究和发现,切不可包办代替。有些教师个性张扬、好表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成为主角,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从而使学生成为听众和配角。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灵活应变,充分利用,强化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如果教者对这些宝贵的资源视而不见,仍按自己课前的预设固执地一走到底,自然陷入灌输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异岭,有神来之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淡定从容,积极应对各种问题,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策略二:崇尚简约,简单中见真谛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都深知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念好字、词、句、段、篇 “五字真经”,又要練好听、说、读、写“四字内功”,同时紧扣知识、能力、方法、实践“八字要领”。实际教学中,要力求简约,不要人为地给语文课加重任务,不要脱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一味求全、求多、求新、求美。如,《埃及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在城区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引导学生将该文与散文、记叙文等写作方法进行比较,探析文本中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让他们对熟悉的“摩天轮”进行说明,迁移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环节简明而又合理,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平时听的大多是通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有些教师或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或为了给别人留下所谓的“深刻印象”,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妙着”,课堂上可谓是“精彩不断”。且不谈这种课的效果如何,仅仅为了这一节课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值得商榷。有时候这样的付出,还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更是得不偿失了。这种“为上课而上课”的做法切不可取,对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毫无益处。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不宜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教学方式不需要花样百出,不需要让纷繁的课件充斥课堂,否则课堂教学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策略三:夯实根基,扎实中见底蕴

本真课堂注重母语的基础训练。品词、析句、赏段、谋篇等要巧妙安排,扎实推进,使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以及《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产生过程。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和音乐感悟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更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炼和准确。如,“这似乎是阿炳在……在……在……”“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这种具有超强气势的排比句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并进行言语实践,以夯实学生语言功底。

教学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应力求做到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在教学实施时,如果偶遇偏差,就要及时更正调整。杨再隋教授曾说:语文教学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有效夯实学生的言语基础。这正如人们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品析感悟,但其前提是要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它既包括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也包括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都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它好比是语文学习的“大厦”,需要不断夯实,才能耸立于天地之间。

策略四:充满灵性,灵动中得感悟

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自由、轻松、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尽情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愁,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悟、理解和体验。如,苏教版的《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一文,描述了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机智地抱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感人故事。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自由表达各自的看法。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从“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体悟到蚂蚁面对危险时的沉着、冷静和团结,从“火舌舐动”体悟情势的危急,从“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体悟外层蚂蚁牺牲时的惨烈和悲壮……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由表达,自主生长。

有部分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甚至将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想好写下来。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一字不落地“背课”。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教学环节比较“顺畅”,但这样的课堂总会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是的,是缺少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碰撞、智慧交融。这样的课不是真实的课堂,是师生在“演课”,很难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

同时,教学中要学会留下必要的“空白”,留有适度的“弹性”。这里的 “空白”,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材料文本,善于和文本、编者、作者对话,善于从文本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体会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里的“弹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态,能进退有节、伸缩自如、开合有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思维和训练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成尚荣.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J].人民教育,2015(7).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