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长江上游像这样的古镇很多,比如弥陀、泰安、沙湾、石棚……,而罗汉古镇至少在明代就有声名。明嘉庆直隶泸州志里有这样的记载:城东十二里,场上建有寺而名罗汉寺场。后几经扩展,名罗汉镇。
看来,罗汉镇果真与僧人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早前,有位得道高僧路过此地,面对深入江心的土地滩和滔滔江水,感叹水路难行生灵必有灾难,遂焚香打坐,为百姓念经祛难。民众有感于他的善举,集资在场上建寺,以为纪念。那时的交通,主要靠水运,从下游乘船去泸州城,路过罗汉镇,乘客一般都要下船,一是去寺里烧三炷香祈求平安,二是步行绕过土地滩,待空船驶过湍急的滩口后,再乘船往上游而去。即便如此,千百年來,在土地滩口船毁人亡的事也时有发生。虽然在土地滩岸上的山顶,在清末曾建有新白塔以镇河妖,而江河水任然无情地在吞噬着无辜的生命。直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民政府有规划地炸掉滩塗暗礁,疏通长江河道,才使罗汉镇出行水路的人,脸上有了灿烂的笑意。
辉煌的罗汉镇,因居水路要冲,来往客商如云,香火鼎盛时,最高达到上万之众,对于一个小小的场镇,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依山傍水的罗汉镇,曾引得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痴迷执着。当暮春之时,镇首山坡上芳草萋萋、溪流淙淙,被贬于川南的黄庭坚游经此地,不慎马失前蹄,他站起来后不怪马匹,竟将心中块垒向溪水发泄,指责溪流为拙溪,后人将此二字刻于石上,参观者络绎不绝,久之,遂成佳话。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求学于镇旁的泸州市三中,闲时曾去拙溪旁玩耍,亲见铁画银钩般的“拙溪”二字,深感好奇和震惊。其实,在泸州境内,留有黄庭坚笔墨的地方还不少,比如泸州玉蟾山山上的“玉蟾”、纳溪洒鱼滩石壁上的“早春二月茶”等题刻,人们对黄庭坚的热爱,源于对他人品和才华、对他人生豁达态度的尊重。
镇尾临江处,不知何时何人植的黄桷树,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见证了多少兴衰荣辱,只道是,栽树人当时在这渡口和码头旁栽树,为的是乘客能有一处遮荫的地方。而今陆路取代水路,渡船不在,黄桷树依旧且华盖如林,郁郁苍苍,在春风浩荡里,哗哗树叶之声像在诉说悲伤的往事,诉说那些悲伤的风风雨雨。
古镇第一次遭劫难,是在明代后期。那时,朝廷黑暗、腐朽、专制,再加灾荒连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献忠被迫入川,与追剿平叛的明军且战且退,战火过处,房屋毁损、民不聊生。处于风水宝地的依山而建的美丽的罗汉镇毁于一旦,寺庙楼宇因火患而荡然无存。明末清初,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大地,十室九空,有的城市几成空城,常有老虎出没其间,这才有后来社会稳定后的大移民——湖广填四川。处于百废待兴的罗汉镇,又迎来了重建发展的机会。不多久,安身立命的民居沿青石板路两旁接二连三建起,酒楼茶号盐店纷纷开张,在原址重建的罗汉寺观香火续燃。无论战争多么残忍血腥,老百姓总不会放弃对社会安宁和和平生活的愿景和期许。
罗汉镇历经的风雨和兴衰,其实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远的不说,单是发生在泸州中国近代史上的护国战争,便可窥一斑。那时驻防泸州的袁军纪律松弛,常常下乡抢掠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小小的罗汉镇也不例外。乡场上,有位知书识礼的陈姓绅士进城为民请愿,竟被驻军首领训斥,这位绅士羞愤之际慨然道:这样的军队不亡天理不容。后袁世凯逆历史潮流称帝,与蔡锷将军领导的护国军激战于泸州纳溪的棉花坡,终因袁军惨败而复辟帝制梦破。是时,以棉花坡一役而成名的滇军名将朱德,以其智慧和勇敢闻名海内外。棉花坡战役后,以少将旅长身份驻防泸州。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理想和忧国忧民情怀的军人,后来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新中国军队的总司令。历史的传奇并非偶然。朱德总司令在泸州期间,不仅“除暴安良”“救民水火”,还与当地社会名流和开明绅士诗词唱和,结社吟咏,可见朱德的胸襟和情怀。这其中,便有罗汉镇的陈姓绅士,他佩服朱德的抱负和才华,彼此唱和之间,竟成了知己。
年年斗争逼人来,
如此江山万姓哀。
冯妇知羞甘守节,
徐娘无耻乱登台。
推开黑幕剑三尺,
痛饮黄龙酒数杯。
西蜀偏安庸者据,
中原逐鹿是雄才。
朱德以《感时用杜甫诸将韵》(五首之四)和泸州士人唱和,陈姓绅士大为感慨,料定朱德日后必将成为国之栋梁。后来时势变幻,为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朱德离开泸州远涉重洋寻求光明的真理,绕道至罗汉乘船出川,乃由陈姓绅士冒着生命风险出资雇船安排。这些由历史深处留存下来的传说和故事,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人类理想的光辉和人性情感的光芒。
在历史的长河中,由罗汉镇演绎的大悲大喜的故事还很多。罗汉寺的香火不在,源于解放前夕,国民党政权行将土崩瓦解。罗汉寺作为伪乡政府的所在地,那是坚决杜绝僧众往来的,镇上和周围一批进步人士因叛徒出卖被捕,惨遭酷刑和屠杀,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国民党的一座大型兵工厂离罗汉不远,为了掌握和查明敌人撤走后留下的暗藏特务,中共地下党不得不派出精干之才潜入敌伪政权。
你相信镇上那个四十开外的糖食铺李老板是地下党么?你肯定不相信。你看他卖糖果给小孩、卖副食品给乡邻,总是斤斤计较,甚至缺斤短两。你看他与伪政权的人员相处,总是烟酒相敬、兄弟相称。后来谁知他将情报秘密送出,不到一年时间,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接管那座兵工厂时,所有潜伏的敌特分子全部落网。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罗汉近旁的中学就读,亲耳听古稀之年的李老板为我们作报告,不得不为李老板的大智若愚所折服。由此我更相信古人所说: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确是一句恒古的箴言。
如今的罗汉古街依旧、屋舍依旧,你走在青石板路上,寂寞中便有苍凉的感觉,多少风雨中、多少传说里,总会生出无端的感慨。好在政府的规划已经出台,一桥飞架镇旁,古镇的改造和滨江路的打造,将为罗汉的新生添上无穷的动力。那时,罗汉崭新的传奇将再次演绎精彩,让世人重新击节赞叹。endprint
云烟水拍江门峡
旧时从泸州经叙永去云贵,必走江门峡,就是当代,除了走纳黔高速,江门峡依旧是咽喉孔道,321国道穿越其间,30华里长的峡谷,其地势的险峻雄伟,其景色的秀丽迷人,在不息的永宁河的陪伴下,让人感叹、让人迷恋、让人惊悚,也让人难以忘怀。
现在,高速路网已经四通八达,每次从泸州去叙永或更远的地方,必走高速路,当从高架桥上经过江门峡上空时,我内心就会潮涌般翻滚。千百年来,我们的无数先人,在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过去,特别在行旅于江门峡的过程中,不正是梦想着有朝一日,像我们今天一样,轻松飞过江门峡吗?
高速公路未通之前。我乘车无数次过江门峡,除了迷恋峡谷中的风光,比如群飞的白鹤、深秋的红叶、河谷的激流,还想多多品尝当地有名的酸菜苦笋荤豆花和永宁河黄蜡丁、青波鱼,美景与美食,构成了江门峡的双绝。但更多的时候,江门峡让人惊悚、畏惧的,在于它的狰狞险恶、多滩激流。旧时代,没有公路,陆路只有凿壁而成的栈道,水路只有顺势而为的河道。其行旅的艰辛可想而知。那时要过江门峡,须在峡口北端打尖休憩,天明上马前往,与送行人依依惜别,纳溪上马镇故名,一直沿用至今。
那时的江门峡,处处林木茂密,水草丰盛。明代状元杨慎路过江门峡后,在江门驿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水峡群山日月昏,飞泉百道接江门。”(《水峡驿观瀑布泉行》)江门峡的风光、气势,好是好,只可惜苦了百姓的行旅。特别是在战乱时代,栈道毁损、年久失修、河床堵塞、乱石垒砌,水陆两路均处于难行之态。
明代陈南滨在《曹侯开道濬川记》一文中写到:在曹震奉命疏通河道,重修驿站之前,过往江门峡水陆两路之艰险,亘古未闻:“其山连峰接轴,道狭仅容足,其难如登天,行者或四步五步六步七步乃止憩焉,气促汗流,竟日不一二程……山谷之水奔悍,篙师一失,舟楫不可復救。羌人惮于输贡,商旅怯于往来。”社会的动荡,交通的阻碍,不仅使社会得不到安宁,止于进步,就连国家税赋的征收也成了泡影。
此种情况,至明朝初年得以改观。明时永宁宣抚司奢香夫人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百姓安宁利益出发,上奏朝廷,要求疏通河道平整驿站。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诏景川侯曹震至泸州,除了从川黔赤水镇至川中修整驿路,还在江门峡凿石削岩以通漕运,耗时一年有余。从此,中原大地与云贵边陲的链接,因为去除了千百年来的梗阻,变得畅通无阻,百姓出行变得顺畅轻快,江门水驿的繁忙和文化生活的多彩,由此生机勃发。
对明代开国元勋景川侯曹震开通江门峡漕运的功绩,当地士人百姓为其建庙以资表彰。为此,后代众多名士多歌吟之,其中尤以明代状元杨升庵的诗句,我以为最贴心:“将军玉剑虏清尘,余力尤能水土平。象马边城通贡道,蛟龙窟宅变夷庚。史家底事遗经略,郡乘何曾记姓名。耐有琳琅播金薤,可无萍藻存芳馨。”(《读江门驿景川侯曹公开河碑》)
许是有相同的遭际,漕运开通不久,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曹震被诬以蓝玉党谋反,论死。一代战功赫赫、忠心可鉴的大臣,竟落得如此结局,让因直谏获罪被贬边塞永不赦返的杨慎深感同情并打抱不平,所以,才有“耐有琳琅播金薤,可无萍藻存芳馨”。曹震的形象美名终得以从时间深处浮游而出,让我们顿生敬意。
我多次往返于江门峡,寻访曹侯庙,终因年代久远而不得。但一个承载了千年时光和无数生命并为之演绎了悲欢传奇的地方——江门峡,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传说吴三桂兵败黔蜀,还在江门峡驿道的山壁上,刻了一个大大的“佛”字,也许,经过命运的多次挫折,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宿命,如果早些时候遁入佛门,可能此生还有福报。在为曹震竖碑的几百年后,有个名叫朱孝纯的人,在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任叙永厅同知,他不仅工诗善画,体恤民情,还勤廉为政,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尽心尽力,深得百姓爱戴。特别是主持修建叙永厅城城墙,为今天叙永老城的规模厚重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离任时,只带了几箱书籍和几套换洗衣裳。当地老百姓想念他的好,将他写叙永的诗,刻在了江门峡驿道的石壁上,其中一首是这样的:“妄许循声达近畿,攀援黎庶太依依。人思教养情何切,官语廉能事亦微。桃李敢言亲手植,禾麻哪得称心肥。清风两袖无庸怪,刺史当年一布衣。”(《乙丑七月奉调打箭炉留别丹岩士民八章》选一)
古人如此的人格和思想境界,不得不令我们敬重和汗颜,特别在當下,更有现实意义。
是的,云烟水拍江门峡,拍击石壁的水声和雾霭云烟终会消散,但人心公道必会藏于世间,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它都是人类向前的一盏明灯,照耀着人们默默前行的步履,亮彻心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