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宏,姜 岩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清代云纹解析
王业宏,姜 岩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最有代表性和最重要的类型,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清代云纹的种类丰富,既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也显示了清代不同时期的装饰特征。清代云纹可以根据纹样结构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云纹不断发展演变,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样貌,而不同类型的云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结合了绘画、服饰、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形式,对清代云纹的结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总结出云纹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及其作为断代要素的结构特征。
清代;云纹;断代
云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纹样,承载了我国远古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云者,天地之本也”(《太平御览》卷八《河图帝通纪》),“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黄帝内经·素问》)。古人将云和气联系在一起,云和气相生相长,生生不息,因此云纹有“云气纹”之称。云纹最鲜明的造型特征就是追求并体现气动变化之美。清代浙南“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谢灵运),永嘉文化蕴含了特有的山水气质。丰富的清代浙南文化遗存如漆画、木雕、剪纸、瓯绣、民俗画、夹缬等,在装饰中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云纹,而目前,对于浙南装饰纹样中云纹的研究非常少见。云纹在清代是吉祥纹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其样式依然遵循自上而下的流行方式,宫廷主导,民间盛行。本文尝试梳理清代云纹的特征,是为解析浙南清代传统装饰的依据。
商代以前云纹比较几何化,通常是作为边饰,主要由基本的涡旋状构成元素(也称云勾,“”或“”)组合变体,表现为“C”形(或“”形)、“S”形(或“∽”形)结构模式,而涡旋状(也称勾卷状)则是以后云纹变化中最稳定的构成元素,勾卷形云纹相反外旋(,后文称外旋双勾卷)和相对内旋()的对接形态是以后云头的主要形式,后者便是后来如意云的基本骨架和主体形态。
春秋至秦汉时期,云纹的视觉语言逐步完善,先前单纯的云头逐渐发展变化,形成比较有特色的卷云纹(勾卷形云纹的组合变体),并加入了云躯的要素,廓形从点状的“云雷纹”过渡到了线性的“云气纹”。
汉代云气纹最具动感,除了有勾卷形的云头、可自由组合的云躯外,还出现了“云尾”(如“”),完整的云元素(云头、云躯、云尾)和云气纹骨架形成。云头造型比先秦时期简化,云躯变得复杂,出现线性、带状等不同造型,云尾则呈羽状形态,整体造型充满自由、随意,有飘逸的线性美感,也蕴含了气象万千的灵动之势。这种云纹与飞禽走兽结合在一起,颇有超然世外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云气纹受忍冬纹等植物纹样的影响更具动感,云头没有汉代突出,云尾变长。构形相似的叶瓣形云纹,随藤蔓起伏延绵,富有节奏感、韵律感,进入了更高的审美境界。此外云的构成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云头与云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立图案化云纹的基本程式——朵云(),开启了唐代及以后云纹演绎的新格局,此后的各种云纹基本都是在朵云基础上进行的组合、变体和嫁接,形成各种形态的团云和叠云。
唐代是云纹由抽象、简单向意象、复杂转化的时期,朵云纹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并发展出了新样式(如如意形“”)。云纹前端经常用忍冬纹的三瓣花叶进行修饰,在转折处也可以见到一片叶子与之呼应,使得纹样更加的流畅、生动。受外来纹样布局的影响,唐代的云纹也出现了对称的式样,装饰的味道更强,与前代风格迥异。
宋代云纹继承了唐代的装饰性特点,以朵云样式为典型,常作为表现主题的衬托性纹样,但形态复杂化,常见朵云云躯另加小云勾的样式(如“”和“ ”)。此后,云纹渐渐脱离了云本身的气动之美,变得样式化。
元代的朵云纹形态开始复杂化,保持“朵状”整体感的同时,更体现较强的组合感,如“”,这种变化造就了明代的团云纹。明代是云纹进入全新的图案化的时期。团云的结构中,朵云和基本的云元素“云头”“云尾”都以相对独立的面貌作为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是组合的关系[1],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四合如意云,四个如意云头从四面八方向中心聚合,再向四方伸出小勾云,这种云纹也常常作为装饰纹样的主要程式(图1-a);有时也有三合云的情况,只是较四合云少了一朵,其他结构相同;单个如意云的实例也相当多。还有条状的云纹,一般称为卧云(云头为如意形、尾部尖细,图1-b)、大小勾云(两头尖、中间是卷云,根据云纹大小和卷云多少可分为大、小勾云,图1-c、d)、和合云(两个卷云相对接的勾合形式,图1-e)等[2]。到了万历时期,朵云有三种形态,一是带飘带,飘带较粗,云头较小;二是云头拉长,显得无头无尾,画工简单;三是如意形并加飘带数条,不分头尾。万历时期的云纹奠定了清代早期云纹装饰的基础,有清一代,不断变化,但基本沿用这种结构程式。
图1 明代云纹类型
清代云纹形式可分为三类:朵云、团簇云和枝状云。
朵云分为规则形和不规则形。规则形又可进一步分为三种:小朵云、卧云、勾云。小朵云为一个云头加一个云尾;卧云,有直立姿态的云头,身体多采用卧式或斜卧式,云尾往往会有小朵云修饰;勾云,一般为云勾勾合而成,有两条云尾;不规则形包括:以朵云为主体,在某些部位增加一些小云头、小云尾的修饰;云本身姿态的改变;云元素的无规律自由组合。
团簇云(简称团云),指由若干云头或小朵云复合在一起,或大或小,云尾时有时无,具有一定的体量感,也可分为规则形态和不规则形态。规则形态包括四种,即如意云、串云、盘云、叠云及它们的变体形式。如意云具有强烈的明代风格,包括四合云、三合云等形式;串云比较平直,以水平或竖直居多,云头不突出,但有明显的躯干,对称或不对称地装饰一些小云勾,云尾时有时无;盘云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也称“盘踞云”,形态上是一组团簇云盘踞在一个“横杆”上,这种样式也出现在许多古代建筑、石刻、瓷器和纺织品上。盘云的设计构思奇特,乍一看匪夷所思,但观察明清水陆画可以发现,一些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中通常会出现云海的内容,即强烈光线穿过云层以水平线条状态呈现,这是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的写意手法,水平状态的光线也可以认为是云气,如图 2[3]所示。这一美术技法,落实到织绣技法上大多呈现类似“横杆”的形式。这种形态的云纹或称筷子云;叠云,是一种颇为繁复的云纹类型。最典型的实例是龙袍底摆海水江崖纹中的云纹,如图 3[4]62所示。结合“云气”的概念进行分析,叠云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层叠的勾卷状云头,下面是弯曲排列的云气(形式类似于甲骨纹中的“”,即“气”字),由两侧向中间聚拢,加上层层叠叠的效果,华丽且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这种装饰纹样被清代宫廷广为使用。不规则形态的团簇云指由若干云元素或朵云的自由组合。
图2 清代水陆画中的云气纹
图3 乾隆时期龙袍底部云纹
枝状云,造型上如树枝状曲折多叉,躯干纤细,云尾时有时无。结构上是若干云头相连,云头可以是如意形、灵芝形、珊瑚状等,因此,根据云头的形态,人们也将某些枝状云称为珊瑚云、骨朵云、灵芝云等。
结合云纹的结构和历代演变,总结清代云纹构成关系如图4所示:云头和云尾是构成云朵的最基本的要素,通过云头和云尾的不同组合,形成的朵云的各种形态,朵云和朵云的相互组合,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团簇云。串云是一种极特殊的团簇云形式,出现在顺治、康熙年间,推测它的形成有两种可能,一是小朵云上加云勾装饰,形态变平直,二是由盘云弱化横杆演化而来。枝状云的形成也有两种推测,一是串云的身躯变弯,再与云元素或朵云组合;二是由不规则的团云演变而成。
图4 清代云纹的构成关系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样本都有明确纪年,大多为宫廷旧藏,以清代纺织品、服饰为主,瓷器等其他作品为辅。研究主要是提取样本的云纹,进行结构分析,归纳时代特征,同时也兼顾纹样的整体风格。
从清初到顺治初期,云纹从构图、整体布局、色彩都受明代影响,与万历时期的云纹有较高的相似度,但在民族传统意识的影响下,顺治时期很快发展出了新的样式。
顺治时期的云纹以朵云及团云中的叠云、串云为主,云尾在这一时期也有明显的变化,脱离了明代四合、三合如意云的样式,变短甚至消失。朵云造型丰满,用色单纯,在设计上体现自由洒脱,不拘一格;叠云纹主要使用在海水江崖纹中,略显云气纹的韵味(图5-a[5]);万时期的盘云纹样式,顺治时期偶见使用(图5-b[6]4),横杆逐渐消失,串云出现(图5-c[4]57)。
图5 顺治时期典型的云纹
康熙时期的云纹主要有朵云中的勾云、小朵云,团云中的卧云、串云、不规则形态如“壬”字云。康熙早期,四合如意云十分流行,经常出现在常服袍、行袍等暗花织物和瓷器、建筑等装饰上,如图 6-a[6]131所示。串云也是康熙早期比较有特色的云纹,起初与顺治时期相似,只有水平或竖直状态(图6-b[4]14-15,对比图5-c),后来逐渐变化,云头昂起,改变了平直的状态,变得丰满、曲折(图6-c[6]11),发展出了“壬”字云、小枝状云的造型(图6-d[4]17)。总体来说康熙时期云纹的形态变化显著,云躯有蜿蜒之势,整体变高变大,预示着大枝状云的形成。
康熙时期云纹的配色方面,绿、蓝、红色系比较常见,但朵云的色彩并不丰富,大多以一种色调为主。
图6 康熙时期典型的云纹类型
雍正时期的云纹以团簇云为主,康熙时期的“壬”字云和小枝状云常见使用,但设计上变得夸张,云头有“瘤结”或“节结”样的造型特征,云尾突出(图7-a[4]24、7-b[4]30)。大枝状云已经出现(图 7-c[4]55-56),但形态有些拘谨,云头有时表现为单个云勾,有时呈外旋双勾卷,很少使用云尾,云气纹的最初意境已经消散。
云纹用色上主要有两种风格,一是康熙时期同类色搭配体现的素雅色调;二是多种对比色的搭配(图7-d[4]136)。同样配色的云纹在不同的底色上也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淡雅或浓烈。
图7 雍正时期的云纹特征
乾隆年间,大枝状云极为流行,色彩艳丽。大枝状云云身纤细,云头有时为拉长的外旋双勾卷(图8-a[4]4),有时为如意形,云身曲折蜿蜒(图8-c[4]65)。构图上仿生象物,寓意吉祥,如灵芝云(图8-b[4]156)。乾隆晚期,出现飘带状的大枝状云,纤细而绵长,让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图8-d[6]19)。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云纹体现出一种奢华、雍容的时代风貌。用色上较前代丰富,色彩对比强烈,大量使用红色系色彩。
图8 乾隆时期的云纹特征
嘉庆以后,云纹呈简化趋势,云尾基本消失,云头多为如意形的变体、组合。至清晚期,云纹更加简化,构图上多为一朵朵云头的重叠排列,十分密集(图8-e[7]),体现了另一番审美意趣。
清代云纹最初继承了明代的形式,而后逐渐发展,形成不同时期的特征,体现了由模仿到融合、由简单组合到复杂变化、由稚拙到灵动又转向呆板、由雅趣到世俗的演化。清代云纹时代特征鲜明。顺治时期主要使用朵云和团簇云装饰,造型丰满,用色单纯,疏朗大气。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团簇云中的串云和叠云;康熙时期以团簇云装饰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早期的四合如意云、串云,晚期的“壬”字云,用色上偏冷调;雍正时期云纹由“壬”字云、串云向大枝状云过度,色彩变得鲜艳;乾隆时期以灵动的大枝状云为主,云身纤细、线条流畅,大量使用红色系色彩;嘉庆以后云纹多为无尾的云头组合或密集排列,造型呆板,用色俗丽,过度程式化,装饰虽极尽华丽,却因千篇一律而无美感。清代云纹显著的时代特征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云纹往往作为非主题纹样广泛使用于各类装饰之中,在民间,其表现形式始终受宫廷的影响,略有简化,但仍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可作为研究浙南文化遗存时断代的依据。
[1]徐雯.中国云纹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15-25.
[2]赵丰.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81.
[3]《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明清水陆画[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64.
[4]张琼.清代宫廷服饰[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
[5]陈娟娟.中国龙袍[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115.
[6]宗凤英.明清织绣[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6.
[7]Dickinson G, Wrigglesworth L. Imperial Wardrobe [M]. Revised Edition, Berkeley Toronto: Ten Speed Press, 2000:89.
(编辑:朱青海)
An Analysis of Cloud Patterns in the Qing Dynasty
WANG Yehong, JIANG Yan
(College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Cloud patter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representative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raphic patterns since it Carri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trait. The cloud patterns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abundant species which reflect both the cultural blend between the Manchu ethnic and the Han ethnic as well as the decorative features of different tim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loud patterns of the Qing Dynasty can b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ornament patterns. The cloud patterns of the same types evolve and develop on and on continuously and disclose different appearances in different historic periods. While the cloud patterns of different types have a definite rel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loud pattern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numerous artistic forms such as painting, costume as well as other fine arts and designs. It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representation and evolvement rule of cloud patterns in the Qing Dynasty can act as the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division of history into periods.
The Qing Dynasty; Cloud Patterns; Division of History into Periods
J520.9
A
1674-3555(2017)06-0051-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6.008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7-07-02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2013QN077);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重点课题
(13ZD21);浙江省课堂教改项目(kg2015370)
王业宏(1973- ),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纺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