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张泓杰 张 锐
抄表路的前世今生
文/图_张泓杰 张 锐
2016年11月25日,柳庄乡南唐庄村的韩培玉起了个大早,洗漱、吃饭、收拾工具一切都如往日一样,有条不紊。临出门的时候,他还专门对着镜子整了整自己那身电工服。这是老韩41年工作生涯中很普通的一天,却也是不普通的一天,今天,他要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了。他早早来到供电所,把自己负责的工作一项项与同事进行交接,下午6点整,所有的手续办理完毕,他婉拒了所长与同事的邀请,向家走去。当他走出卫辉市供电公司柳庄供电所的大门,他有些心酸,“终于有时间静下来”,他这样宽慰自己。可是,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供电所的大门,大门已经关上,但是记忆里的那道“闸门”却缓缓打开……
老韩是1975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候当电工还没有工资,挣的是工分,直到1987年老韩被分到卫辉市电业局柳庄乡服务站才有了工资。在那个时期,电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差事。
当时,电表在农村还没有普及,电工抄完村里的总表,就哼着小曲儿下班了。提起那时候老韩说:“那日子过得太舒坦了。一个村只有一台变压器,抄了总表就等于抄完了一个村的电表。”
然而,老韩的舒服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与电相关的一系列矛盾悄无声息地酝酿发生。“老辈人说这世界是公平的,享多大的福就得吃多大的苦,可能之前的日子太舒服了,所以,后来我们的日子开始不那么好过了。”韩培玉说起那段时光,话里有着一丝无奈。
提起上世纪90年代,那十年的工作,韩培玉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窝囊”。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表,老韩抄的表数量从几块一下增加到300多块,工作量骤然增加了100多倍。那时候,乡村中都是土路,经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些辛苦对于老韩来说不算什么,真正让他感到难过的是来自用户的怨言。
测试电流
巡视设备
校表
计算机培训
电费公布榜
查窃电现场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也日益增长,“低电压”“卡脖子”现象逐渐凸显出来。而老韩作为电工更是成为了用户们的发泄对象,每次抄表、收费都会演变成一场声讨大会。“就知道抄表,找我们要钱。我们用电咋就不管了?”“其他的不说,灯泡咋都亮不起来呢?”“你给我写保证书,保证我的养殖场用电,我才交电费,否则你赔偿我的损失……”
韩培玉感到特别委屈,除了红着脸说不好意思,他找不到更多的理由去辩解。“这十年,感觉自己当个抄表工除了窝囊还是窝囊,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怎么就成了过街老鼠啦?真不想干了!”在这段时间里,老韩自己都数不清出现过多少次想撂挑子的思想。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韩培玉一次次纠结于干或者不干的时候,一个让他重拾信心、挺直腰杆工作的机会出现了。
1999年年底,第一次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始;2002年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开工……有了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卫辉市公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昔日的“低电压”“卡脖子”现象也渐行渐远。尤其到了2012年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基本解决了柳庄乡线路截面小、供电质量差等问题,乡里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用电有了坚强的保障,韩培玉的日子又开始轻松惬意起来。
有人说,日子就是问题摞着问题,上一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正当韩培玉在这个干了三十多年的岗位上轻松前行时,一个名为“智能电表”的新生事物让他开始如坐针毡。
“一台电脑,就能把所有的表都抄了,我还能干啥?”随着智能电表和远抄系统的完善,老韩茫然了。
当像老韩这样的老抄表工惴惴不安时,卫辉市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智能电网建设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不能让任何一名员工掉队,要想尽办法让他们与企业一起发展,一起“转型”。
老韩在退休的前几年和老伙计们坐在了教室里,学习新表计和新的抄表系统。“最后一班岗了,俺得站好喽!”他这样告诉自己,老韩顺利从培训班毕业后又回到了抄表岗位。
每个月除了从电脑上抄表,就是做做表计维护工作,老韩的工作轻松了许多,他的危机也顺利度过。“咱干了一辈子抄表工,没丢人,没掉队。”成了老韩退休前说得最多的,也是说得最自豪的一句话。
2016年9月,老韩到了退休年龄;2016年11月,老韩办理完毕退休手续,正式退休。但是老韩可没闲着,用他的话说:“单位在咱最难的时候都没放弃咱,咱也不能放弃单位,趁着身子骨还行,发挥余热呗。”现在全乡还有3个村没有改造完成,老韩作为卫辉市公司柳庄供电所任职年限最长的一名电工,又担负起活地图的责任,跟着一帮年轻人活跃在农网改造施工现场。
(作者单位:卫辉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