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话语意义的建构与生成

2017-11-30 02:14陈丽霞
江西社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话语语境戏剧

■陈丽霞

戏剧文学话语意义的建构与生成

■陈丽霞

戏剧话语;语境;对话性;潜台词

戏剧是对话的艺术,对话是戏剧文本存在的基本形式。如同黑格尔所说,戏剧唯一的存在形式是对话。受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的制约,戏剧表演要求在有限的时空环境内,通过人物冲突性的话语,充分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戏剧话语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其话语的张力体现在多重对话结构之中。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语境、话语结构、潜台词与戏剧话语意义建构与生成之间的密切关系,试图从语言与言语、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全面阐释戏剧话语的深层文本意义和戏剧语言运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期更加深入地探析戏剧话语意义建构和生成的动态特征。

一、语境与戏剧话语意义的建构和生成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也叫言语环境。[1](P37)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语境在戏剧话语意义建构和生成中的重要功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戏剧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早在18世纪,美学家狄罗德就提出,情景或语境是戏剧作品的基础,人物的处境要激动人心,并使之与人物的性格成对比,同时使人物的利益相互对立。[2](P279)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讨论戏剧的本质时认为,戏剧不仅是人类真实行为的最具体的艺术模仿,它也是我们用以想象人的各种境况的最具体形式。语境是一个时代的总的社会背景的具体化和特殊化,剧作家只有把某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定性为艺术情景,才能为人物的塑造找到推动力。[3](P65)戏剧话语意义的建构与生成依赖特殊的言语环境。

从宏观上讲,艺术来源于生活,戏剧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人生的缩影、社会的镜子、现实的反映。剧作家所处时代的客观社会环境因素,总会被直接或间接带到戏剧人物语言中来,成为戏剧话语宏观言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因素在戏剧话语建构和生成过程中,和其他语言材料一起发挥作用,深刻地表达剧中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展现多彩的社会生活。剧作家一旦选用所处时代一些特定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建构剧中人物的话语,该戏剧作品就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4](P257-269)元杂剧《窦娥冤》女主人翁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妄做天!”这种极具时代特征的人物语言,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让当代的人们体验到剧作家关汉卿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黑暗无道。语言与社会环境的高度配合使《窦娥冤》这篇戏剧作品获得了极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微观上讲,剧中人物的对话或独白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时空环境下进行的。剧中角色各自身份、心理、情感等要素的组合是构成戏剧话语微观言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戏剧话语中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是我们考量戏剧的文本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重要量具和内容。正是这些微观因素可以使剧中人物的话语带上各自的特点,戏剧话语才具有表现人物思想内涵、塑造人物形象的功能。例如,剧作家老舍的《茶馆》将各个阶层的人物尽纳其中,通过极具个性的人物语言展现清末民初时北京的社会风貌。剧作家老舍谙熟人物所处的言语环境,充分考虑了剧中各种人物的语言特色,才使塑造的人物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极具个性化特征。该剧中每个人物开口说话,都十分切合他们各自的年龄、身份、出身,并表现出他们各自特有的思想、性格和品质。又如,在彼得·汉德克的戏剧《大杂烩》(Quodlibet,1969)中,十一个角色自始至终出现在舞台上,不断变换组合,与他人交谈。每一个角色的言语表述能够严格并全面代表说话人的身份和视角。根据语言差异性的原则,剧作家让每一个角色说话都带上自己的话语风格。舞台上剧情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情景向另一种情景的过渡。而且这种过渡是依据人物所处的语境类型和角色关系而定。

语境是戏剧话语建构和生成的基石。言语环境之所以能够对戏剧话语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起到制约的作用,关键在于读者或观众可以将戏剧中虚拟模糊的时空背景与真实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并找到它们的相关链接点,从而理解并接受剧中每一个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例如,马洛戏剧《浮士德的悲剧》最后一场(第五幕第二场)一开始,时钟敲了十一下,浮士德绝望长叹道:“现在你的生命只剩一小时了”;三十行台词说完后,时钟敲十一点半,浮士德无奈地说:“啊,半小时已经过去了,一切很快都会结束”;接着午夜的钟声响起。舞台上虚拟的时间是一小时,实际表演时间大约三分钟。观众之所以能够意识、理解并接受这种虚拟时间和真实时间的差异是因为戏剧时间的压缩充分反映了浮士德来日无多,内心恐惧的心理。可见,时空环境是戏剧艺术特性的重要表现。戏剧话语中的语境因素再现得越充分,人物语言越有个性,人物形象就会越典型。

二、多重对话性与戏剧话语意义的建构和生成

从语言使用的角度研究戏剧艺术,分析戏剧话语结构、信息传递方式和表达效果,研究沟通剧作家与剧中人物并左右读者/观众反应的技巧和手段可以为探索戏剧话语意义建构和生成的规律提供全新的视角。在西方,“drama”(戏剧)的词源是古希腊语“dran”,意思是“行动、表演”。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诗学》中对戏剧的创作实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认为戏剧表演具有程式化特征,是对人们日常行动和言语的摹仿,戏剧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戏剧是表演文本,有文字叙事的共同点,却又有表演自身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5]相对日常会话而言,戏剧话语更抽象、更概括。戏剧话语的抽象性、概括性源自于戏剧话语建构时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模式和多重对话关系(见图1)。

图1 戏剧话语的结构模式

戏剧是展示的艺术,在戏剧话语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中存在多组对话关系。戏剧语言是现实社会生活各种话语的艺术组合,是个性化的多声部。戏剧话语之所以能够直接唤起读者/观众的意识,并让他们发现、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层意义,是因为戏剧话语具有多重对话性的特点。戏剧人物之间的话语模式和结构表征为二维的话语信息交流。剧作家与读者/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抽象的。叠置于剧中人物之间信息交流之上的是剧作家与读者/观众之间的虚拟交流系统。舞台上戏剧中人物展示性的话语,实际的对象是读者/观众,在展示性的话语模式中,人物的语言拥有了表现功能。剧作家——读者/观众之间形成的话语关系是间接而抽象的。[6](P32)剧作家正是通过对戏剧中人物的话语的建构实现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戏剧话语建构时所形成的相互叠加的话语模式和多重对话性是构成戏剧深层话语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话语的语义复杂性源自于其话语结构具有内外信息交流相互衔接、相互重叠的性质。剧中的每场对话都会多出一个参与者——读者和观众。虽然他不说话,却很重要,因为剧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他说的,目的是要影响他的意识。[7](P132)

三、潜台词与戏剧话语意义的生成

潜台词是戏剧表演与研究中的常用术语,指的是台词所表达的人物的内心活动,即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8](P202-204)从语言学角度看,潜台词是指蕴含在台词背后的人物要表达而没有直接表达的内心情感和隐秘思想。也就是说,戏剧中人物的话语有其直白的字面意义之外,在特定的语境中还会生成多重复杂的深层会话含义或言外之意。[9](P163)

戏剧是人类情感的一种独特交流形式。精彩的戏剧台词,三言两语就能使剧中人物活生生地站立起来,虽笔墨不多,却“藏”弦外之音,“寓”不尽之语。潜台词的巧妙使用,可以传递丰富的话语美学信息。在戏剧舞台上,实现剧中人物的言语交际和言外之意表达的语言手段和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一)戏剧话语中通过词或短语表达的言外之意

词汇(包括词和短语)是表达话语意义的最主要的源泉,是语言材料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它能迅速而细致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通过词语的组合,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下,话语会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产生表达效果,有效传递潜在的各种话语信息。词的音义结合的性质、词汇的结构和其使用环境变化是词语表情达意的缘由。戏剧人物话语中的明示信息中,核心信息内容的传递由词或短语实现,这些词或短语可实时表达丰富的言外之意。戏剧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读者/观众可以根据这些词或短语的字面意义进行推理,捕捉戏剧人物的话语信息和言外之意,实现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例如,《雷雨》中一段:

周蘩漪: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周 萍:我已经打算好了。

周蘩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

周 萍:谢谢你,我知道。[10](P36)

在第二幕结尾蘩漪和周萍的一段话语中,蘩漪话语中的明示信息“风暴”一词,字面意思是“刮大风下大雨的恶劣天气现象”,暗指是周家各种错综复杂、一触即发的矛盾和冲突。周萍根据“风暴”这一词汇信息以及两人的私情,完全领悟了蘩漪的交际意图,明白蘩漪话语中的言外之意,但绝不向蘩漪妥协。读者/观众在剧中人物你来我往的言谈之中,将“风暴”的字面意思与剧中展现的言语环境联系起来,很容易理解蘩漪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和隐含意义。

(二)戏剧话语中通过句式表达的言外之意

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语言体系中的特殊结构,有表达字面意义之外含义的功能。一段话语有它的字面意义,也会有依赖言语环境的言外之意。语言手段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话语字面意义的基础,而话语手段一旦进入具体的言语环境,经过组合就会产生言外之意和相应的话语修辞效果。戏剧话语中潜台词是人物话语中蕴含的言外之意的外在体现和表征。从语言学角度看,戏剧话语中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11](P444)例如,戏剧《雷雨》中的一段:

鲁 贵:哦,可是半夜送你回家的那位是谁?坐着汽车,醉醺醺,只对你说胡话的那位是谁呀?

鲁四凤:那,那——

鲁 贵:哦,你不用说了,那是我们鲁家的阔女婿!——哼,我们两间半破瓦房居然来了坐汽车的男朋友,找我这当差的女儿啦!我问你,他是谁?你说。

鲁四凤:他,他是——[12](P28)

这是第一幕中鲁四凤和鲁贵之间的一段对话。发话人鲁贵话语中的3个疑问句,步步紧逼,连续追问,语气咄咄逼人。受话人鲁四凤立刻领会鲁贵已完全知晓她和周萍的关系和话语中的言外之意,顿时变得惊恐起来。依赖具体的言语环境,各种句式的灵活使用会让剧中人物的语言表现出动态的、丰富的修辞效果和言外之意。戏剧人物的话语方式和话语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同句式结构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是“形式”赋予“内容”新的意义。通过变换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是剧作家控制叙事视角,变换剧中人物话语感情色彩、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建构或维持剧中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效工具。

(三)戏剧话语中通过省略表达的言外之意

戏剧语言可以让人进行时空转换并获得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创作是把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策略作为创作材料,力求引起读者和观众形象思维和联想。戏剧话语的表达效果有时是通过语言的不完整性、笼统性和形象性来达到的。在戏剧话语中,省略句可以表达丰富的言外之意。[13](P14)例如,曹禺改编的四幕话剧《家》中的一段:

陈姨太:(阴沉)大少爷?

觉 新:(望一望低着头的瑞珏,转对克明,苦痛地)三爸,您看——(克明毫无勇气地低下头来,新传对周)母亲,您——(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新缓缓转头,哀视着瑞珏,——)

瑞 珏:不要着急,明轩。(对陈姨太,沉静地)我就搬。[7](P203)

这段话中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逼瑞珏到城外去生孩子。在冷漠的家庭气氛中,觉新明知陈姨太讲的是鬼话,却不敢保护妻子,一句反抗的话都没说完。尽管觉新话语中省略的部分不明确,有时语面上仅有呼语,或者是不连接的词语的陈列,瑞珏从觉新没说完的话语中,她还是理解了觉新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只好让人摆布,知道觉新没有力量保护她,最终走向悲剧结局。瑞珏与觉新的简短话语将两人的情感世界演绎得细致入微、撼动人心。戏剧话语中的外部结构似乎不能准确地传达语意。读者和观众只能借助词语的引导和语境的联想将人物深藏的语意挖掘出来。这种省略形式可以用来表达戏剧舞台上复杂的、似乎难以述尽的人物思想感情以及情景交融的舞台对话场面,形成一种“尽在不言中”的话语表达效果,感情色彩似淡实浓。

和其他各种言语交际过程一样,剧中人物的话语交流不是一种“互知”的过程,而是交际参与者各方“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的过程,话语在语境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就能被理解。语境因素是与话语意义建构和生成相关联的各种前提背景和社会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是言语交际参与者共同的假设,在特定条件下即便省略,话语中言外之意仍然可以被读者/观众理解,并推动舞台环境下的人物之间言语交际活动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四)戏剧话语中通过修辞手段表达的言外之意

为了使剧中人物的话语富含潜台词和言外之意并产生种种修辞和表达效果,剧作家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夸张、比喻、双关等各种修辞方法和手段的巧妙使用,是戏剧话语产生各种隐含意义的重要言语技巧和策略。例如,孟称舜根据宋梅洞同名小说改编的元杂剧《娇红传》中第十出中的一段:

[旦]兄为甚弃掷此花?

[生]花泪盈晕,知其意何在?故弃之。

剧中申纯与娇娘一见钟情,“拥炉相对,述尽两心愁”。申纯急于表白,有意将一支梨花掷于娇娘面前。对话双方以梨花为隐喻,诉说衷肠。娇娘以梨花为题,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顾虑和心思。申纯理解了娇娘话语中的言外之意,一语道破心迹。接下来,娇娘和申纯拥炉共火,娇娘问寒暖,一语双关将“衣厚”和“情厚”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娇娘一往情深,缠绵往复的感情:

[旦]兄衣厚否?恐寒威相迸啊。

[金梧桐]春寒翡翠衣,独坐销清昼。怕你客中人,容易伤春瘦。

[生]我客衣常苦单,你相念情何厚。则我这寸断柔肠,你可还也相怜否?

[旦笑]何事断肠?妾当为兄谋之。[14](P83)

申纯反问娇娘“则我这寸断柔肠,你可还也相怜否”,极具张力的语言使内心急切表达钟情的隐含意义得到全部倾诉。

在戏剧舞台上,人物可以言此而意彼,可以夸张隐射、可以指桑骂槐、可以妙语双关。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可以表达含蓄的潜在信息,显示出巨大的语用修辞效果。潜在信息在戏剧话语中有较高的修辞价值,是言外之意表达和实现的重要手段,潜在信息的表达可使话语的意义含蓄,虽隐而不露,却能增强戏剧话语的生动性。

四、结 语

对戏剧话语中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是我们考量戏剧的文本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重要内容。戏剧话语具有的多重对话性可以使读者和观众联系戏剧中的时空背景以及现实客观世界,进行时空转换,从而理解并接受剧中每一个人物的话语方式和话语意义。另外,戏剧话语中的潜台词给读者和观众留有丰富想象的空间。戏剧话语的精炼含蓄表现在人物平常简短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话语意义。剧作家可以运用语言中的各种表达手段建构戏剧话语,并力求使简洁的人物语言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语境因素、多重对话性和潜台词中蕴含的言外之意是戏剧话语意义建构和生成的重要机制。

[1]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3]张先.戏剧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祝克懿.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5]陈丽霞.论戏剧话语的性质与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2,(4).

[6]王虹.戏剧文体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德)曼弗雷德·普菲斯特.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M].周靖波,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8]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曹禺.曹禺代表作[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

[11]王德春.语言学通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12]曹禺.北京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13]马威.戏剧语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14]周宁.天地大舞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彭民权】

言语环境是建构戏剧话语深层意义的基石。戏剧话语具有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来自于戏剧话语建构和生成时所形成的多重对话性和特殊结构模式。戏剧话语精炼含蓄,表现在人物平常简短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话语意义。剧作家可以运用语言中的各种表达手段建构戏剧话语,并力求使简洁的人物语言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戏剧话语的语境因素、特殊的多重对话性和潜台词中蕴含的言外之意是其意义建构和生成的重要机制。

I234

A

1004-518X(2017)10-0140-06

陈丽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上海 201620)

猜你喜欢
话语语境戏剧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有趣的戏剧课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