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强,王慧珍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太原 030006)
服务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韩永强,王慧珍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太原 030006)
基于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应着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当前,山西技能人才在供给速度、供给结构等方面还达不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建设服务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应合理调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规模与速度;加强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需求与技能人才培养间的衔接;加强亟需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队伍培训。
山西;产业转型升级;技能人才;人才队伍建设
技能人才队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生力量,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人才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强重要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已经成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以来,依托传统优势资源,山西逐渐形成了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力地保障了我国能源资源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促进了山西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下,资源型经济发展所固有的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转型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源型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因资源枯竭而引发的经济衰退现象,典型的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威尔士地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等。为此,这些资源型地区都相继走上了经济转型发展道路。历史经验表明,逐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型产业比重,着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方向。同时,能够获得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支撑,是资源型经济得以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德国鲁尔地区的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鲁尔地区的资源型经济开始转型,历经30多年的发展,逐步由以煤钢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型经济结构。其中,除了重视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外,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德国鲁尔地区经济转型成功的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德国鲁尔地区将职业教育与培训视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要求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中等以上学校的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注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转行培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协调配合,督促企业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有效投入,从而为保证鲁尔地区经济成功转型提供了坚实的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型,就必须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培养新兴产业集群,而这都需要有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产业大军作为人才支撑。特别是近年来山西省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旅游、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大数据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稳步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使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密切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不仅是产业发展和调整升级的劳动力基础,也是产业链升级和创新的关键。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进一步加强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相一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是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技能人才供给总量保持稳定态势。从技能人才培养与储备的视角看,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承担着培养初级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近10年来,山西省职业院校培养的各类技能人才累计达到近300万人次,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人才支撑。2007年至2016年,全省每年新增初级技能人才约17万人,新增技术技能人才约9.5万人。特别是与“十五”末相比,各级技能人才供给总量增长明显(见图1)。2016年,全省各级技能人才供给总量是2005年的1.57倍。“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初级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年均供给量分别较“十五”末增长了39.4%和81.8%。截至“十二五”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63.2万人。
图1 2005-2016年山西省技能人才供给情况
二是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首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稳定扩大。“十一五”期间,全省高职院校共向劳动力市场输送了44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十二五”期间达到46.3万人。2016年,全省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达到历史峰值的10.4万人。其次,山西省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和《山西省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积极实施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区域高技能人才数量的迅速增长。仅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5.5万人。预计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10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将达到28%。
三是紧密围绕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扩大关键产业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引进。首先,从技能人才培养所涉及的产业领域来看,当前全省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几乎涵盖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所有一线岗位群。其次,日益重视关键产业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随着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纵深推进,全省产业逐步由原来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支柱产业扩展到旅游、节能环保以及煤层气等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与此相适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积极顺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例如,近年来,山西省职业院校结合煤炭资源丰富的省情,在煤炭机电、煤炭开发、煤炭勘探等原有煤炭类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煤化工、煤层气、瓦斯抽采以及煤炭综合利用等新专业。再次,通过积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在关键产业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引进高技能人才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领军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由于技能人才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因而要求技能人才供给速度、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相一致。从当前山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看,其与产业发展之间还存在不协调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能人才供给速度相对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产业人才的需求越会增加,这就要求产业领域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地区经济基本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从“十二五”开始,随着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全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特别是2014年至2016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均低于5%,这表明全省经济正从追求量的快速增长阶段转向注重质的提高阶段。然而笔者在考察全省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输送情况后发现,尽管技能人才供给总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其增长速度却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见图2)。2009年至2015年,全省技能人才供给增长速度连续7年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技能人才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技能人才在产业领域中的配置也较为复杂,但这种现象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山西技能人才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产业技能人才短缺反过来也会对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图2 2007-2016年山西省技能人才供给增长速度
二是技能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特别是面向第二产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不足。从2006年至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构成比重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6%左右。自“十二五”以来,第二产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经由2011年最高的59.2%下降到2016年的38.1%;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占比则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55.8%。然而,从全省产业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看,与当前的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特别是在初级技能人才供给方面,面向第二产业的初级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于第二产业发展对该类人才的实际需求,而面向第三产业的初级技能人才培养则远远超前于第三产业发展对该类人才的实际需要。以2015年为例,当年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0.8%和53%,而全省职业院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涉专业中职毕业生占比则分别为20.9%和71.6%。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会深刻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产业人才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特定产业领域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偏差。随着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面向新兴产业领域培养技能人才正成为山西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当前山西技能人才培养仍存在较突出的不均衡现象和趋同现象。就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供给而言,一方面,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等专业领域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教育等专业领域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供给又远远超过了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供给也存在类似情况。究其原因,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例如,2017年在全省46所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中,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专业的布点院校数量超过了50%。同时,第一产业领域所涉专业占比为5.3%,第二产业领域所涉专业占比为41.7%,第三产业及其他领域所涉专业占比为53.1%。然而,从专业布点院校的数量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所涉专业的布点院校占比分别为2.84%、36.03%和61.13%。由此可见,当前山西各专业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要深入研究山西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状况,根据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和规模合理确定技术技能人才的输出规模与结构。科学确定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速度,确保其不低于山西经济发展速度,并尽可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超前性,在为山西经济发展储备必要的技能人才的同时,也可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重点,依据产业人才需求结构科学、动态地调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山西产业人才需求结构的有效衔接。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要集中区域内优势职业教育资源,针对性地向区域特色专业倾斜,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专业,构建区域特色专业体系,打造一批区域特色专业品牌和区域特色示范院校,鼓励其在办学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造性改革,通过输送产业所需的合格技能人才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产业的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并提升其经济贡献率。
要瞄准“十三五”期间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深入探析能源产业、现代载能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接替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领域技能人才需求的基本现状,积极加大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与引进的力度,从而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奠定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基础。
应紧紧围绕山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突出基于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择机制,构建与本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专业门类、专业层次、专业结构、规格、质量等之间的协调度。针对山西未来产业调整方向,着重加强煤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出台更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加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形成培养与引进并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格局。
应将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作为深化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完善与区域经济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要积极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人才职业培训。要逐步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要构建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职业规划与生涯辅导体系,推动更多大师级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
〔1〕吴兴唐.德国鲁尔地区“经济转型”的启示〔J〕.当代世界,2015(6):61-64.
〔2〕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2-27(01).
〔3〕韩永强,王晓莉.山西省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及其路径〔J〕.学术论丛,2016(5):53-60.
〔4〕张如鑫,韩永强.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7(7):64-68.
〔5〕韩永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7):17-22.
〔6〕李 颖.欠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11):41-42.
〔7〕杨东风,杨存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0):47-50.
〔8〕朱建军.山西高技能人才在资源型经济转型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190-191.
〔9〕王利军.浅析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1):52-53.
〔10〕韩永强,杨 帆.力促中部省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6):57-59.
〔11〕韩永强,王 毅.加快推进山西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6):59-62.
责任编辑 梁华林
C961
A
1009-1203(2017)06-0078-04
2017-10-10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SSKLZDKT2017020);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700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JA140245)。
韩永强(1975-),男,山西寿阳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王慧珍(1992-),女,山西繁峙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