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上市公司如何转型
——钢结构篇(一)
金文
钢结构也属制造业,这个产业在最初的日子里和幕墙公司一样,炙手可热,是建筑业的各个产业中利润最高、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入行企业的日益增多,不少企业的日子变得相当不好过,许多大型公司都是负债累累。因此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谋划转型,转型的方向有转向房地产的,也有转向开发住宅产业的。好在上市公司有信息公开的义务,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信息里略见端倪。
杭萧钢构为我国最早上市的钢结构企业,扎根钢结构已超10年。先发优势使得杭萧钢构独创“钢管束+剪力墙”体系目前在成本端已经逐渐逼近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体系。基于钢结构市场多重利好与即将腾飞的形势,杭萧钢构开创“授权+使用”盈利模式,提振公司收入与盈利能力。这一模式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且具备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契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与开发商的市场需求,具备较强的增长性。新模式下公司收入和业绩快速增长不再依赖于资金的大量投入,随着杭萧钢构盈利模式持续由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成长和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钢结构住宅订单快速增长,技术转让协议签约提速
杭萧钢构新型战略合作持续快速推进,根据杭萧钢构公告汇总,截至2017年8月26日,公司2017年已签单25单,涉及资源使用费8.98亿元,同比上涨了106.4%,累计与64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遍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杭萧钢构公告显示,目前22家已完成厂房建设,14家已投产,19家已承建工程项目。杭萧钢构首创新型战略合作模式,打造技术输出平台,快速打破区域壁垒,产能壁垒,直接受益装配式建筑推进。杭萧钢构对合作方划定区域限制,未来形成统一标准后可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及服务、增强粘性。过往合同约定公司按照合作方开发面积收取5-8元每平米的技术服务费,并参股10-30%与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钢构厂,预计后续公司收取服务费及分享钢构厂投资收益将贡献稳定利润。
杭萧钢构一直专注于钢结构住宅技术的研发,其第三代钢管束-钢结构住宅体系技术成熟,市场接受程度高。未来钢结构住宅主要有四大盈利点,第一是一次性的合作费用;第二是合作方建设住宅需再缴纳5元/平米的使用费;第三是杭萧与合作方共同在当地设立钢结构厂,获取钢结构销售的利润;第四是公司未来通过提供钢结构住宅的配套材料服务,获取供应链整合的价值。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发展前景广阔,长期看人工成本上升叠加节能环保要求建筑施工实现更少的现场安装和施工周期。
杭萧近年来全力开发住宅钢结构体系,并在全国布局。由于出众的技术优势,公司积极进行技术输出,创新轻资产模式。资源使用费为3000~4000万元,5~8元/平方米,公司近年来签单速度在不断加快,公司签单势头强劲。公司的技术输出业务已然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公司强劲的签单实力下,今年全年业绩实现高增长将更具保障。
装配式建筑市场广阔,公司技术授权模式不断推进
住建部发文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2015年该比例不足3%。据初步测算,2016~2020年,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以上,5年市场增量空间近2万亿元。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钢结构平均利润率仅为3.15%,其中三级资质企业人均净利润仅为1.1万元,特级资质企业人均净利润达4.1万元,在经历市场持续低迷期和激烈市场角逐,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龙头企业将首先受益装配式建筑推进。
我国建筑用钢仅占钢产量的5%,钢结构住宅占全部新建住宅低于1%,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巨大。建筑“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5%,国务院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地方省市纷纷积极响应,在财政、土地、税费等方面都有政策落实。装配式建筑三大技术标准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钢结构装配式最契合国情也最受益。棚改新政利好,国常会要求2018~2020年三年棚改攻坚再造棚户区1500万套,公司近期中标6.4亿元棚改项目,叠加雄安装配式标杆(河北提2020年10%目标+雄安九成将装配式),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凭借钢结构美观、轻质、绿色节能以及抗震性能好的特点,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渗透率仍有望不断提升。公司凭借出色的住宅装配式技术以及较高的技术壁垒不断拓展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公司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已升级到第三代—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该体系可以模数化设计、标准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定制化开发。钢管束组合住宅钢结构技术领先,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情况良好。公司深耕钢结构住宅领域多年,技术已在重点城市中高端楼盘成功运用,公司不论在技术成熟度以及开发商和业主中都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公司由传统钢结构工程公司成功转型技术服务型公司,是市场上第一个提供钢结构住宅技术服务的企业,后续也将继续为全国各地政府和开发商提供技术升级和优化服务。
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鼓励政策不断加码,已有超过60个地方城市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的文件政策,部分城市将提升装配化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地方政府愿意拿出实质的补贴和政府项目,合作方的获益能够覆盖授权费用和短期的资本开支。业内认为:优秀技术和商业模式将推动公司业绩进入高速成长期,技术服务费只是前期主要的利润来源,后期终端需求的释放、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将促使公司盈利实现质的飞跃。公司乘装配式建筑政策的东风,逐渐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品牌管理服务性企业转型,预计未来该业务模式将与公司钢结构建造业务形成较强协同效用,从而巩固公司作为钢结构龙头企业之一的先入优势。
传统加工业务持续压缩,钢结构住宅订单高增
钢结构的传统子行业轻钢、多层钢、空间钢结构同质化竞争较严重,住宅钢结构兴起较迟,存在技术壁垒,无疑是一片蓝海市场。公司承建的100万方万郡大都城项目、杭州萧山的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武汉世纪家园、厦门帝景苑、许昌空港城、乌鲁木齐巴哈尔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都为钢结构住宅良好的标杆示范项目。凭借先发优势和不断的技术更新,公司在住宅钢结构领域还将获得较好的成绩。长期看公司可以通过设计、集采、供应链金融等模式获取长期现金流,成长空间大。
公司深耕钢结构住宅领域多年,技术已在重点城市中高端楼盘成功运用,公司不论在技术成熟度以及开发商和业主中都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公司由传统钢结构工程公司成功转型技术服务型公司,是市场上第一个提供钢结构住宅技术服务的企业,后续也将继续为全国各地政府和开发商提供技术升级和优化服务。
去年国家力推装配式建筑,国常会决定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对地方政府及开发商行为偏好形成影响,后续各地将陆续出台规划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财政税收、供地比例等支持政策,对行业形成持续利好。据测算目前装配式建筑占比不足5%,与国务院10年内达新建建筑30%的要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钢结构具有众多优势,加之钢结构对于钢材使用较多,在钢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钢结构的应用更具有其必要性。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地方政府补贴以及规模效应显现,钢结构成本劣势正在逐渐消除。同时,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速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因为多方面原因,保障房将成为钢结构大面积应用的排头兵,根据估算,“十三五”期间装配式保障性住房投资将超1200亿元。
2017年上半年,公司传统钢结构新签订单16.29亿元,同比下降了16.67%,传统钢结构业务持续压缩。公司三代钢结构住宅技术已获市场认可,借力装配式建筑政策东风,钢结构住宅项目快速推广,2017年上半年公司钢结构住宅业务新签订单9.05亿元,同比上升255.11%。房产开发项目新签订单3.17亿元,同比上涨了13.4%,报告期内房产销售收入2.31亿元,同比上升了25.39%。
从行业看,钢结构市场需求长中短期已全部蓄势待发,未来市场空间广大。目前我国基于环保与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大量推进钢结构住宅,为短期的钢结构市场需求上升提供基础。780万套的棚改钢结构住宅与先后落地的地方政策使得建筑企业与开发商有仅以发展钢结构的动力,而劳动力市场的改变使得建筑行业从根本上走向钢结构,为市场远期需求奠定基调。
从企业运营看,钢结构的建设成本逼近钢筋混凝土,授权模式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通过对于公司现有楼盘的测算,得出目前公司第三代钢结构技术成本仅高于混凝土6%以内,加上补贴,成本甚至存在优势,钢结构腾飞成为可能。而通过对于公司现有合作协议商进行分析,得出公司合作协议仍有80亿元以上的授权费获取空间,有望进一步增长。技术授权铺开有望带来品牌优势,长期来看盈利手段丰富:一是公司技术授权商业模式具有先发优势、实践经验、专利池保护三大壁垒,且随着公司技术授权协议的不断签订,有望树立品牌优势,带来公司中长期的竞争优势;二是技术使用费用和股权收益带来长期盈利模式,随着合作商不断开发新项目以及合作商数量的增加,该部分收入将为公司提供长期盈利点,同时公司在和合作商合资成立的钢构厂中,公司占据10%-20%左右的股权,随着合资钢构厂的盈利,有望给公司贡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另外,雄安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建设,杭萧钢构提前布局,自2004年就已深耕河北地区,成立河北杭萧,控股80%,现拥有7万平方米厂房及附属加工厂,年产量10万余吨,2016年实现净利润1276万元;同时,杭萧钢构公告显示,在战略合作业务领域,公司已经在河北保定、邯郸及张家口等地累计签署战略合作资源使用费1.05亿元。公司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龙头,同时已深入布局雄安新区核心区域,后续受益雄安新区建设确定性强。
D
1671-3362(2017)10-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