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文,张新亮,聂明局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双一流”背景下拔尖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及改革探索
——以光电信息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刘继文,张新亮,聂明局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双一流”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急需积极深化。现有办学体制和模式对大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对制造业及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光电信息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为案例,剖析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四个瓶颈问题,提出了以“四个是否乐意”为教改成效对照标准,论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关建议和实践探索。
人才培养;信息产业;高校;科研能力
美国德勤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2016年仍然位列全球第一,但到了2020年,美国将超过中国名列第一。中国制造业的总量虽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问题,“中国制造”尚未实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历史跨越。基于6年多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教改,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形成了如下思考和探索。
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四个瓶颈问题如下:①考评薪酬机制重科研轻教学,导致部分教师不太乐意执教。工科及信息学科院系可以承接横向和企业类课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收入比较高。人事考评机制易使教师忙于学术发展,科研成“主业”,教学成“副业”,教书育人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离,易造成教学组织涣散、教学规范缺失、教学能力弱化和教学质量下降。②招生培养机制不够灵活多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太乐意学。现行高考招生机制“一考定专业”,学生对专业缺乏认知和判断,调整专业及方向的选择权较小,专业兴趣无法被激发。现有的工科人才培养比较模式化,缺乏个性化培养,造成学生厌学和功利性学习现象比较普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自主学习激情和主动探索欲望难以激发。③校院两级治理结构不明晰、自主权下放不足,导致院系不愿意更改。当前,多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并不明晰,校、院两级的责权利模糊。大学及其相关机关部处掌握着大部分人财物配置权。院系的学科建设责任主体、人才培养责任主体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权较小。院系缺乏改革动力和责任,办学活力得不到充分激发和释放。④学生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与社会需要不符,导致高端单位对毕业生不愿招纳。制造业、信息产业的做大做强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学院如果在一个相对封闭、孤立的环境中培养人才,人才与市场需求、技术与产业就会脱节,以传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训基地不足,实践环节弱化,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2013年以来,华科大光电信息学院推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着力改革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两大弊端。学院推行人员分类改革,将教职工分为6种类型,全部纳入聘期管理。学院新出台了教职工聘期考核办法、年度考核办法、工资津贴分配办法。学院制定了“教书育人质量点考评办法”,涵盖了授课质量、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班主任工作、学业导师等18项指标,对高水平教学人员予以重奖。190多名教职工都分别担负了班主任、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心理导师、就业导师等工作。
据统计,教授为学生授课率由2012年的92%提高到2016年的100%;获得“教书育人质量点”奖励的教职工,由2012年度的20人增长到2016年度的118人,教学质量点从2012年的43点增涨到2016年的126.5点。
光电信息学院实施探索了“多元化”的招生录取模式,以选拔更多具有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学院招生打出的“组合拳”包括自主招生、高考择优、进校选拔、国际班招生等方式。学院每年面向全校范围内选拔60人,分别进入2个创新实验班。这2个班实施了小班教学制、“一对一”导师制和学业淘汰制。在国际班招生方面,学院还兼有“中英班”“中法班”“中美班”,进行“3+3”或“2+3”联合培养。
在学生培养方面,学院推行了“主干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学院遴选了18门本科主干课,每门投入10万元,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建设,《物理光学》《电动力学》等10多门视频课程建成开放共享视频课程。
学院投入500多万元购置了211套国际主流教学软件,建成了数字仿真实验室。杨克成教授的《激光原理与技术》引入了RP软件,余永林教授的《应用光学》课程引入了Zemax软件。2011—2016年,学院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活动和竞赛奖励211项,获批授权专利3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孵化学生创业公司6家。
光电信息学院探索校院两级治理模式,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率先启动了4项试点改革。学校专门拨款500万元,支持奖励学院开展试点改革探索。
2.3.1 率先探索大学院制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2012年通过将原光电学院与原电子系2个院系合并,同时,基于大学院还建设了内设的武汉微电子学院,学院积极探索“党政协同、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级委员会等在学院管理中的作用。
2.3.2 教师公开遴选和国际通讯评议试点
2012-11,光电信息学院制定了《新进教师选拔标准及考核流程》,设计了个人申报、资格审查、国际同行学术通讯评议、教授会考评等8个环节;2012年以来,学院已经招聘了38名优秀师资,其中中组部“青年千人”10名。
2.3.3 推行“学习共同体”创新教改模式
以《计算材料学》为例,江建军教授等导师设计探索项目后,将每三四名学生编为团队,学生们从零开始面对项目,从查找文献、确定方案、编程仿真、设计优化、研究总结、成果展示甚至论文发表,都由学生分工协作完成。
2.3.4 建成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
该实验室已有近800 m2,实现全天候免费开放,开发了数理仿真、大创项目、自主实训、创业孵化等10多类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四种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叉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为了提升上述“四种能力”,光电信息学院把学生培养链由学生课堂、学生社区延伸到武汉光谷园区、光电企业社区、虚拟网络社区等育人环境中。学院在学生公寓建起了面积200 m2的学生社区,设有“学业加油站”“成长互助营”“辅导员工作室”“休闲水吧”,已举办学术交流、教师答疑、职业规划等活动80多场。
学院依托知名企业,建立了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工程实训基地,依托武汉激光行业协会,建立了9个学院生产实习基地。学院还启动了“海外教学团队”计划,每年引入三四名海外名师完整讲授本科课程。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名教授将为本科生讲授48学时的《电磁场与电磁波》。
2015—2017年,学院本科毕业生每年读研深造率平均超过70%,其中,出国深造率平均超过22%.教育部本科教育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黄达人教授曾评价说:“华科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的试点学院改革,目标是落实的,改革的力度是大的,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很多做法非常实在,可复制、可推广。”
G71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0.071
2095-6835(2017)20-0071-03
刘继文(1975—),男,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网络社会学。张新亮(1971—),男,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速光传输、高等教育管理。聂明局(1972—),男,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速光传输、高等教育管理。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