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廷柱,胡 琳
(1.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北部湾(钦州)热电有限公司,广西 钦州 535000)
浅述国内外电力改革进程
贺廷柱1,胡 琳2
(1.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国家电投集团广西北部湾(钦州)热电有限公司,广西 钦州 535000)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进行各不相同的电力体制改革.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市场竞争模式,打破垄断模式.任何一国的电力体制改革都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在借鉴别国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两国之间的差异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保证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电力行业;电力体制改革;垄断模式;市场竞争模式
电力产业有着自然垄断的产业属性,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需要对电力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制,一方面,使其能够抑制垄断,实现有效竞争;另一方面,发挥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经济研究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各国政府也在摸索中改革,不断完善工作[1].
1.1.1 英国的电力改革
英国撒切尔政府时期,撒切尔夫人根据新自由主义理论推行了电力体制改革.1989年,英国议会对原有的《电力法》进行了修订,并形成1989年的新《电力法》,同时,通过了关于英格兰等电力企业的私有化计划.电力工业实行私有化、自由化、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和引入竞争机制是新《电力法》中阐述的主要原则[2-3].从1990-04开始,英国依法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电力改革,主要内容如下:①所有权的转变.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例,打破原有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行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分离,并实现私有化.②雇员的转移.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是裁员,因此,出现了过度裁员的情况.③竞争性市场模式的建立.实际工作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市场结构的建立,比如交易规则、市场进入规则、交易计价方法等的制订.④独立管制系统的建立.原来国家经营电力时没有管制机构,为了适应电力工业私有化的需要,建立了新型管制机构和管制方法,以使竞争得以公平、有效进行.
1.1.2 美国的电力改革
美国采取的电力改革途径是立法先行.1978年,美国颁布的《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案》鼓励非公用电力公司进入发电和电力批发市场,促进电力市场自由化发展.1992年修订的《能源政策法》规定各类电力企业都享有平等、开放地进入输电网的权利,电力的来源不再仅仅是垂直管理的公用电力公司.自美国始,世界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即以市场化打破垄断.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市场模式,即实行"厂网分离,竞价上网,政府(议会)定价".在发电领域,政府允许独立电商等投资电力工业,打破了投资限制.在电价方面,政府实行竞价上网,对所有企业开放电网,鼓励市场竞争.在管理模式方面,政府组建了一批控股子公司,实行发电与输电业务分离,打破电力公司垂直管理、垄断经营的状况.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美国打破了原来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电力工业的竞争,极大地提高了电力工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4-5].
1.1.3 欧盟的电力改革
欧盟借鉴英国的电力改革,决定1996-12-2003-02,各国应对耗电量的30%实现自由化改革,并于1997-02生效.丹麦、瑞典、德国、意大利、芬兰于1998-01-1999-11陆续开始了电力自由化改革;法国议会于2000年通过的《电力市场自由化法》,要求到2003-02对占法国电力需要量30%的大户实行国内外自由化改革.此法案改变了法国电力公司垄断全国电力市场的旧体制.到2009年,欧盟各国在发售电与输配电业务分离等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欧盟第三能源法案形成.德国过去有8家电力公司实行分区垄断和发配送一体化,自1998-04实施自由化后,首先解脱以高价购国产煤的负担,其次开始合并,并出售其他产业,以集中资金,用于电力购并上.电力自由化使德国最近一年多来电价有所降低[2][6].
1.1.4 日本的电力改革
日本相对传统,没有形成英美等国的高度市场化模式.日本电力体制改革以坚持谨慎为原则,在保证有稳定的投资和可靠的电力供应的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日本国内电力市场主要由10家电力公司分别负责经营所划分的十大区域,实行分区垄断和发配送一体化模式,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实行有限竞争.发电由独立发电企业、趸售供电企业、电力公司和电力供应商提供;在售电环节,本地电力公司、其他地区电力公司、电力供应商可对50 kW以上的自由化用户供电,形成零售竞争格局[7].
1.2.1 巴西的电力改革
电力工业资金短缺、产能供不应求迫使巴西不得不进行电力改革,所以,在改革之初,巴西就允许私人资本注入发电和配电环节,并且大规模开展了电力工业的私有化工作.但是,在21世纪初,巴西陷入电力危机,发生了数次大面积停电事故,导致巴西政府不得不直接干预电力工业,至此,电力改革陷入了停滞阶段.直到2004年,电力危机结束后巴西才实行新的电力市场模式[8-9].
1.2.2 俄罗斯的电力改革
在进行新的电力改革之前,俄罗斯一直采用苏联的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工业体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经济转轨,俄罗斯开始效仿欧美进行激进式的电力体制改革:输配分离,在发电、输电、配电、调度、交易等不同环节设立了独立的企业,同时,大规模引入私人资本,推行电力资产的私有化,并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这种电力体制改革不仅没有获得类似欧美国家的成效,反而因为交叉补贴无法解决、电价涨幅过高、电网建设不足等问题陷入困境.2012年,俄罗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开始酝酿输配合并的想法,2013-06,负责全国输配电的俄罗斯电网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并运营[8].
1.2.3 印度的电力改革
印度在改革之前是由垂直一体化的邦电力局(SEBs)为客户提供电力服务.其电力改革始于1991年,并且于2003年颁布了具有纲领性的《电力法》法案,此法案为印度进行全面的电力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印度为了解决电力工业投资不足、电力供应短缺、电力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主要是将邦电力局拆分,将发电、输电、配电环节交由电力公司运营,并积极引入私人资本,以推动电力市场化竞争[8].
从1979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使得电力工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组.像其他领域一样,电力行业的改革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电力行业的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79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力资源的短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为了引进更多的投资发展电力工业,缓解电力短缺的瓶颈,1985年,中央政府开始允许地方政府、企业和外国企业投资发电侧,但是,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的投资依然是禁止的.由于普通融资发电厂(CFGPs)不由政府提供资金,所以,其并不直接从属于传输网络.因此,CFGPs只能长期与传输网络签署购买合同,以获得监管利润.
20世纪90年代,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发电量的比例减少到50%以下,1996-2000年间,中央政府的投资比例减少到44.6%左右,而资金缺口由当地政府、私人企业和外国企业弥补.
管理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将政府电厂中的行政职能与业务职能分离.1997年,国务院建立了国家电力公司整合政府电厂的电力资产,包括发电厂、电力传输和分配网络.国家电力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管理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政府电厂解体,其管理和决策职权转移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至此,管理职权与业务职权正式分离.
2003年,中央政府创建了一个新的、独立的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此来贯彻实施持续的制度改革、监管电力市场的经营和建立电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同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向发电侧引进电力市场批发竞争,建立模拟区域批发市场.然而,由于全国范围内的电量短缺,实验区域内的批发市场竞争很快停滞.
2015年,电力改革(中发〔2015〕9号)文标志着新一轮电力改革的开始.其把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纳入改革章程,旨在推动我国的电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整体转型.输配电价单独核定和放开售电侧是此次电力改革的2个突出点.实行前者的目的是使电网企业收入按照国际通行的核价方法监管,这表明我国对电网企业监管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能源革命的推动及其商品属性的还原有积极作用,它打破了以往售电业务的专营局面,通过增加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让用户享受到售电机构提供的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使电力市场向着良性化的方向快速有序发展.
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市场竞争模式,打破垄断模式.在完成具体工作时要做到以下2点:①必须尊重电力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满足电力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才是富有实效的.②各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方向取决于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国家的基本国情.各国国情不同,没有一个国家实行盲目的"拿来主义",而是依据自身的基本情况选择了适合本国的电力改革道路.总之,任何一国的电力体制改革都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充分考虑两国之间的差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2].
[1]陈磊,郭铁民.电力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30-33.
[2]周一粟,王丹.试论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经验与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发[J].改革与开放,2013(10):28-29.
[3]朱成章.英国电力改革年引发的思考[J].中外能源,2011,16(4):7-13.
[4]夏珑.中美电力管理体制比较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
[5]李桂林.美国电力体制改革评析[J].特区经济,2007(12):95-96.
[6]黄芬平.电力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湖南水利水电,2007(1):74-76.
[7]秦源.日本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视角,2011(10):41-43.
[8]奚江惠,胡济洲.发展中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对中国电力市场化的启示[J].华中电力,2005,18(6):31-34.
[9]邵常政,丁一,宋永华,等.典型新兴市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经验及借鉴意义[J].南方电网技术,2015(8):13-18.
[10]韩其峰.关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10):120-121.
[11]黄慧玲.浅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J].广东科技,2011(5):35.
[12]张娜.试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J].广东科技,2009(16):166-168.
[13]周俊.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深化改革建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50-53.
[14]王伟国.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进展及其深化[J].社会科学,2005(6):18-22.
[15]韩莹莹,罗兰.基于市场经济下的电力体制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09(27):50-51.
贺廷柱(198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及电力生产与销售.
〔编辑:白洁〕
F426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2.015
2095-6835(2017)22-0015-03
着电力行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正式开始.国务院基于放宽管制的国际惯例提出了电力重组计划,意为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刺激电力供给规模的发展.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瓦解,其发电资产重新分配给五大发电公司,这标志着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