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害怕AI吗?
不少人推崇并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将大大改变人类世界原有的局面。面对AI技术的盛行,人类到底该不该害怕?
如今,人工智能是众多技术研发者/企业所热衷的话题之一。有不少人推崇并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将大大改变人类世界原有的局面。
水下机器人(underwater robot)能进行铺设海底电缆等工作,建筑机器人 (construction robot)、驾驶教练 (driving coach)机器人、配送(delivery)机器人、清洁机器人、金融服务机器人等各司其职。最新的机器人可进行社会调查,处理公文,能写程式化的(formalized)体育报道,甚至会写诗、作曲。 医疗机器人发展也很快,有手术机器 人、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机器人、 基因组测序(genomic sequencing)机器人和便携式(portable)诊断设备。仿人(apery) 机器人尤其易被人们接受而融入到人类社会之中。
在计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帮助器官交换移植配对系统实现了显著的效率提升,最好的系统效率已经达到90%。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快速处理场景中的多项复杂数据,根据模型帮助商家定价。
当然实现上面的一切依靠的都是人类所制定的模型,和发出的指令,这样才能够保证机器所作出的一切举动都是“计划范围”内,而没有“出格”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机器与人似乎呈现出了良好的互动,看上去一片祥和。
但就在近日,脸书(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所在对两个聊天机器人进行对话策略迭代升级时,发现它们竟自行发展出了人类无法理解的独特语言。研究员注意到,系统中的聊天机器人开始用自创语言对话,全然无视程序员下达的指令。目前,脸书已停止了这一项目的研究,原因是“担心可能会对这些A.I.失去控制”。
这样的消息实在令人担忧。但也有人认为,阿尔法狗先战胜了李世石,又再度战胜了柯洁,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人类,本身就是人类智慧提升的表现。
事实上,这两种情况应该区别来看,阿尔法狗先后战胜两位围棋大师,事实上是可以预见的,毕竟阿尔法狗极大的发挥了围棋制胜的关键能力,人类智商想要在算法上战胜它确实不现实。
但机器“失去控制”显然是另一回事。霍金曾多次表达了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而美国奇点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一直醉心于让机器人拥有自主意识的前沿研究,他相信人类会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为自身造福。
无论可观还是悲观,与其围绕到底该不该“害怕AI”唇枪舌战,倒不如想清楚人类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清华大学教授王继龙就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致将经历三个阶段,当下仍只是人工智能辅助阶段,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非常低,简单升级的空间仍很大。
因此眼下还远远不是害怕的时候,我们不讨论技术与人类到底谁将赢得最终的未来,利用现有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进步,在必要的时候解放劳动力去创造更高价值,才是我们发展人工智能的初衷。
本刊记者:邢帆
E-mail: xingfan@phe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