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耀平
系统集成项目中数据迁移的风险管理
文|雷耀平
基础数据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对银行企业来讲,客户信息,交易记录及各种管理数据都是银行正常运营的保障,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数据量可能会随着硬件或者系统升级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备份,整合或者迁移,如何在保证正常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完成相关的业务数据的整理工作,成为银行可能阶段性面临的重大问题。本项目中,我们关注的是某银行账户系统数据和业务的迁移,简称A系统。该系统是某银行在全国上线,部署在总行、各省级分支行数据中心。目前该系统与各商业银行、部委2个系统连接,主要服务于各商业银行。但随着业务增长,需要该系统与相关部委4个系统连接,服务更多国家部门,对A系统部分生产环境进行更新成为当务之急,此处数据迁移是本次系统环境更新的重点工作之一,本论文将用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理论为本此数据迁移工作保驾,采用科学的理论总结风险点并提出应多措施。
项目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主要是和用户一同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制定项目目标,确定工期,列举数据迁移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资源包括原厂商的支持等;组建实施团队,确保实施人员的稳定性和技术能力;
项目设计阶段:完成文档的编写;通过在HP和IBM的试验环境中进行数据迁移的测试演练,以及按照账户系统的真实环境部署应用和HP服务器双机MC的切换测试。
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成员在各人民银行实施现场进行数据迁移的实际操作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是从技术上完成数据迁移。包括:搭建环境;安装软件和升级补丁;部署WAS应用、恢复数据库;支付处业务测试;根据真实生产环境配置服务器;业务测试及配置备份服务器、磁带库。
项目收尾阶段:收尾阶段是客户对整体数据迁移项目进行验收,并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后续1年的维保服务。
为了能够及时处理相关风险,需对整个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输入细致的分析。同时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预案,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项目组成员和客户举行会谈,针对本次数据迁移项目中各个过程涉及到的潜在风险进行列举、分析,将各风险条目汇总到检查表中加以明确,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对各个风险进行有效应对。本文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提炼出一种风险识别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将项目分成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划分出区域展开讨论。
针对某一具体阶段,请各位专家首先根据自己对于项目的理解提出该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专人负责记录并整理。
请专家组组长对大家提出的备选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将风险的重要程度划分优先等级。
对风险进行讨论。主要围绕该风险的发生概率、该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有哪些,尽量定量分析、该风险可能带来哪些其他的风险。
在讨论过程中记录人员应着重记录围绕某一具体风险展开的讨论,按照风险进行整理。
在讨论不同阶段的风险时,应该及时记录其他阶段的风险,但暂时不讨论。当第一阶段讨论结束后,重新按照阶段进行第二次讨论。
在第二轮讨论结束后,有专家组长带领大家对产生的风险重新进行优先级划分,并确定每一阶段的风险类型、潜在的损失等内容。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整理获得相关的风险点,按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进行分类,针对每个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一)非技术层面潜在风险应对措施
项目团队建设:选定对IBM和HP小型机熟悉的员工进入项目组;在测试过程中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项目组内设立奖惩措施;尽可能多地邀请员工参与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培训。
原厂对本项目的支持:作为集成商,以用户名义要求原厂负责人派遣技术能力过硬的工程师按照规定时间提前到达用户现场;现场工程师要有储备。
用户对本项目的支持:在数据迁移后测试之前,提前通知用户去协调下属单位将业务暂停,待测试完毕后重新启动服务。
电力供应:要求用户提供UPS备份电源,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供电系统万无一失。
实施人员的稳定性: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多安排项目组外的员工参加。
服务质量:在对项目组成员培训的同时,保障有机会使成员在测试环境中动手实验,以便能更好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技术层面潜在风险应对措施
目标不明确:项目启动后,和用户反复沟通,确定好软硬件型号。
用户的网络环境状况:首先确保网络的连通性完好,为数据迁移过程准备好网络环境基础,其次保障网络带宽富裕。
HP服务器配置:数据库和中间件全部是原生产环境中IBM的软件,在HP平台上的运行状况是否稳定,需要额外关注。
测试环境:由于涉及到IBM、HP两种服务器,测试也必须是在IBM服务器和HP服务器两种平台上进行。
实施方案不完善:在测试的过程中编写实施方案,通过文字描述和测试过程中截图的方式,图文并茂将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到实施方案中。
制定实施计划:首先根据用户的要求安排行程路线,工程师尽量减少行程以便提高效率和减少交通成本。
存储设备空间使用率:与用户进行沟通,明确当前的数据量和业务压力,预期今后的业务增长率,通过计算得出业务增长对存储空间的需求,保障存储空间分配合理。
真实环境与测试环境之间的差异:在测试环境中进行数据迁移,数据量、并发访问数等都与真实环境不同。在用户真实环境中进行数据迁移,要严格按照用户原有的环境进行,不做任何改变。
用户机房环境:如果由于用户工作安排或者技术水平等原因,实施前没有将机房环境准备好,项目实施人员会提前1到2天前往用户现场,考察用户环境并帮助用户将机房环境准备好。
HP双机切换异常:为避免HP双机切换异常导致业务不能接管,在实施过程中,实施人员分别将2台HP服务器均部署DB2数据库和WAS 中间件。
迁移后IP地址冲突:数据备份和恢复时,停掉HP双机服务,临时分配给HP服务器一个IP地址与IBM服务器通信;待数据恢复成功之后,停掉IBM服务器的双机服务,关闭IBM对外的服务IP地址,启动HP服务器的双机服务,HP服务器上对外的服务IP地址自动生效,从而避免IP冲突。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为了避免备份文件的损坏,在备份过程中将数据库的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同时备份,并将数据文件备份多份,保持数据完整性。在恢复完毕后由用户组织对HP生产环境中的业务进行测试。
实施过程中用户的新需求: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系统做一些增减,前提是在保障工期内和用户协商不能改变数据迁移的环境和业务系统运行的环境要求。
售后维护:首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要涉及到日常对HP和华为设备的维护技术;在项目预算范围控制内适当储备备件。
本文围绕实际IT项目——数据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展开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IT系统集成项目的风险识别模式,并基于该模式给出了该项目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具体步骤,运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指导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进行管理借鉴。
作者单位: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