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演进呼唤观念配合

2017-11-30 00:03熊伟
中国信息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服务者呼唤观念

技术演进呼唤观念配合

社会发展史亦是一部观念史。

观念是宾语,也是主语。成为共识——不意味着没有反对者——的观念,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影响着人们的行动,作用于后续发展。观念常常自然形成,也总是被形塑。观念的脉络,既可以作为过往的解释材料,又可以用于预测未来。

群内和群际解释水平上焦虑心理的出现和持续,发生于问题已经显露但而相应的观念尚未形成之时。

技术演化产生的种种结果的不可预知,在此刻已经积累了多种焦虑情绪,呼唤着相应的有用观念的清晰化,以缓解这些情绪。

人们对技术的焦虑不难理解。技术进步,相应的器物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而带来习惯的改变,这种变化是单向的,没有回头路的。汽车发明、批量生产、普遍使用,马车就进入了博物馆。热爱辩论的人举出阿米什人作为反例,则纯属抬杠,而且如此特殊的例子恰好可以证明马车的退潮。

上升到恐惧程度的焦虑,近年集中在人工智能上。两种忧虑较为常见,一近一远。远的是机器人消灭或奴役人类,近的是人工智能大量取代人类,工作岗位迅速消失。

对于较远的危险,只用保持观察即可,因为直到现在,没有发现任何人工智能采取了与设定目标相左的“有意图的”行动。是否会出现“有意图的”强人工智能,也存在很大的争议。而较近的问题,确实存在,至少在制造业,机器换人正在发生。

主动的观念建构能做点什么呢?我们可以重新讨论异化,讨论何为符合人性(如果需要定义人性,不妨等同于进化心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讨论无需从事生产的人生的可能性。在这些讨论中,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观念一定会产生。乐观地设想,未来大部分人处于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为“半失业”的状态中,但有足够的收入支持富足的生活。

另一种常见的焦虑,是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担忧无法保护个人隐私。缓解此种焦虑的观念也在酝酿。较为激进的想法是抛弃隐私观念本身。这种外科手术式的“观念切除”可算一种观念上的努力,居然不乏赞同者。略为缓和的建议,则是加强公开域和私人域的观念。在公开域,你可能不得不留下行为痕迹,但对哪些机构如何使用这些痕迹,应立法规范;而在私人域,隐私应得到充分保护。

互联网深度进入生活,呼唤着公共管理观念的更新。拥有如下观念对互联网的使用者较为有利: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公司正通过提供便捷的服务,对使用者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服务者是管理者,全方位的服务者(至少)参与了公共管理。而公司是逐利的,这无可厚非,只是作为公共管理者的逐利的公司,必须加以限制。可通过立法限制具有公共管理功能的商业机构设置议程的能力,如某些类型的问题不得发起任何范围的讨论,任何类型的问题都不得发起在某个用户数以上范围的讨论。轻率的议程设置会带来大问题,正在激烈争执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可为一例。

随着技术发展,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新的观念随之形成。需要有人主动从事观念的创作,因为观念会影响未来,关系到人群中的每一个人。

本刊记者:熊伟

E-mail: xiongwei@phei.com.cn

猜你喜欢
服务者呼唤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无声呼唤
与你相伴
坚持系统观念
呼唤古风
荒野的呼唤
基于均等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研究
分享经济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