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动画片创作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7-11-30 07:30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名作欣赏 2017年33期
关键词:动画片动画民族

⊙薛 媛[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动画片创作中的开发与利用

⊙薛 媛[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丰富多元,是中国动画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当代中国动画创作正处于瓶颈期,从本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素材与灵感是振兴中国动画的必由之路。同时,亦应拓展动画创作的题材与内涵,将民族文化传统与高新科技、时代精神和国际化元素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艺术与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动画发展新路。本文从中国动画片创作的成功经验、当代中国动画片创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路向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动画片创作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传统文化资源 动画片 高新技术 时代精神 国际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动画片创作的成功经验

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动画片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情趣与电影艺术语言完美融合,开创了动画制作领域的“中国学派”。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片简洁明快、生动传神,有着气韵生动、含蓄隽永的意境美。在这些动画作品中,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得到充分开掘,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弘扬和发展。

(一)主题思想旨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动画片的经典之作大多从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汲取素材,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古典名著作为创作蓝本。其中不少作品富含警世育人、教化救世的意味,在道德建构上呈现出与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一脉相承的正统化倾向。动画片《崂山道士》取材自我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该片通过稚拙的木偶形象把一则神话传说演绎得活灵活现。影片告诫人们:只有勤修苦练才能学到真本领,而所学的本领应用于正途,若施于歪门邪道,必然自取其咎。中华民族在历史悠久又饱经磨难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动画片弘扬的英勇无畏、坚守正义等英雄品格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特质。

(二)造型设计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动画片在人物造型、背景设计等方面注重从中国戏曲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素材,十分契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例如《大闹天宫》中的人物设计从京剧、剪纸和木刻等传统艺术形式中吸取灵感,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貌和装饰韵味;背景设计继承了中国古代壁画和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与影片的主题和氛围紧密结合,形成充满神幻色彩的意境美。《九色鹿》一片中的用色处理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古朴色彩,运用土红、青蓝、粉绿等浓重色彩,营造出古朴自然的佛教文化氛围和历史厚重感。《女娲补天》中太乙真人等形象吸取了中国民俗画和壁画的传统纹样,简洁精炼的线条辅以青绿和赭红等民族传统色彩,既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又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配乐富有民族审美情趣

(四)审美旨趣的民族韵味

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中国文艺在空灵与充实两方都曾尽力。中国传统动画片的审美旨趣与中国美学所崇尚的“以形传神”“象外之旨”一脉相承。许多中国传统动画作品着力营造一种“寓有形于无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隽永意味,通过对形神关系的处理和适度的留白营造出灵气往来、圆融无碍的生命意境,使作品生发出“象外之旨”“味外之味”。动画片《牧笛》以当代画家李可染的水墨作品为蓝本,每一帧画面都是笔墨淋漓、浑朴淡雅的水墨佳作。牧童牵牛穿行于山水之间,悠远的笛声轻扬在空灵飘逸的水墨背景中,古拙中不乏逸趣,留白处韵味绵长,呈现出一派山水空蒙、气韵生动的意境之美。《桃花源记》将三维技法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巧妙糅合。影片保留了国画的泼墨写意、皮影的人物传神等民族文化元素,特别是对桃林美景的写意描绘和落英缤纷的诗意表现,都契合了受众对世外桃源的审美想象。

二、中国当代动画片创作中民族文化基因的缺失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动画片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动画片偏离了传统发展方向,一味仿效欧美等海外风格,缺少原创精神,传统文化元素稀薄。“中国学派”辉煌不再,中国动画陷入低谷。

(一)动画形象效仿海外作品,缺乏原创品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片的制作环境、技术条件和受众审美观念等因素都发生了改变。中国动漫市场的从业者数量和动画片产量迅速提升,其中不乏斥巨资打造、采用高新技术拍摄的宏大制作,但体现民族文化特质、赢得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佳作寥寥无几。这时期的不少国产动画片在角色设计、情节编排等方面模仿和移植海外经典动画作品,缺乏对本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开掘,原创品质薄弱。例如2006年中国首部国产CG动画电影《魔比斯环》采取国际化路线,投入巨额成本,集结强大主创人员,但角色造型明显效仿西方影片中的外星人形象,人物表情和动作呆板僵化,缺乏人性化色彩。又如国产系列动画片《熊猫京京》中的土著人形象在迪士尼影片中经常出现,反面形象马尼亚博士则与《蓝精灵》中的格格巫如出一辙。一味仿效国外动画经典、缺少原创精神是这些动画作品的主要症结。

(二)动画技术人员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为薄弱

我国目前的动画工作者大都毕业于高等院校或动漫培训机构,接受的动画教育以国外动画技法为主,较少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育。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掌握得不够精深,在动画创作中很难将民族化与现代意识做到有机结合。当前我国的动画市场受到欧美、韩国等海外动漫产品的强劲冲击,耳濡目染之下,我国的一些本土动画作品在形象设计和审美理念上呈现出西化色彩,中国的本土文化品格日渐稀薄。此外,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动画制作人员不得不面对市场选择和票房压力,不少动画编创者是以赢得高额票房而非创作艺术品的态度制作动画电影。一些动画公司甚至直接加工国外热门动画片的故事与角色,很少在民族文化传承和艺术质量上精雕细作,致使作品缺乏原创品质,民族风格的彰显更是无从谈起。目前中国动画产业的人员构成中,中期制作人员比重较高,前期和后期人员严重匮乏,尤其高层次创新型动画人才更是稀缺,导致我国动画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国际动画市场的行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三、当代中国动画片的路径选择

正处于瓶颈期的当代中国动画创作若要重塑辉煌,须以民族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同时进行现代化探索,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拓展动画片的题材与内涵,将民族性与高新科技、时代精神和国际化元素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艺术与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动画新路。

(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形态丰富、内涵深邃,是促进中国动画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丰厚土壤。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传统艺术精髓,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是中国动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基。当代中国动画创作应继承“中国学派”经典作品的优长,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营养,不仅从艺术形式,更要从思想意蕴等方面创造出真正具备民族文化底蕴的动画新貌。在故事素材上,千百年来的中华历史故事、英雄史诗和少数民族传说等都是中国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在艺术形式上,北魏石雕、敦煌壁画、陶土、剪纸等都是极富民族韵味的艺术载体。近年来兴起的陶土动画片就是既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又颇具创新意识的动画样式。与其他艺术载体相比,陶土的材质更为柔软,用陶土制作的人物可以完成各种自由灵活的动作,动画片的表现空间和艺术感染力因此大为增强。

在经济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没有民族文化保护与振兴意识的动画工作者很难承担起振兴民族品牌的重任。为此,在高校的动画专业设置上,应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具备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使命感的当代动画人才。“中国学派”动画片所取得的成就与编创者的民族文化素养密切相关。例如《大闹天宫》的造型设计师张光宇既是漫画家又是装饰画家,《大闹天宫》人物造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深湛的传统美术造诣。

(二)传统文化资源与高新技术的有机融合

在数字技术和电脑影像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动画制作水准的提升离不开技术手段的研发与创新。动画创作者应当在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中寻找灵感与创意,为作品主题和民族内涵的表达选取最为契合的载体,做到“技”与“道”的完整合一。《宝莲灯》《哪吒传奇》等国产动画片取材自我国的神话传说,采用国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创造出细腻逼真、极富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是民族风格与先进技术相辅相成的典型代表。三维动画短片《夏》整合了三维建模和水墨画贴图等艺术手法,在动画制作技艺上达到质的飞跃。该片笔触细腻、背景柔和,在静态的水墨画面中适时穿插动态镜头,令观众真切感受到三维技术与传统艺术相伴相生的动感与魅力。应当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仅是动画艺术的制作手段,民族文化基因和创新精神才是动画艺术的灵魂。高科技在动画片中的应用必须以民族风味和人文深度作为根基,将技术性与思想性、艺术与商业有机糅合,不仅使受众从中获得视听享受和新异美感,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特有的含蓄婉约、气韵生动等美学特质。如果过分侧重技术外壳,只能生产出形式炫丽、但内涵空洞的浅薄之作。

(三)动画片题材与内涵的拓展创新

传统中国动画片的选材较为集中,情节线索单一,节奏舒缓,在思想主旨方面大多以“寓教于乐、文以载道”的传统教化功能为主。寓言类动画片作为中国动画创作的传统特色,应予以继承发扬。但动画创作者亦应更新创作观念,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动画片的题材范围与思想内涵,力图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挖掘作品的多元意蕴,体现对现实世界的人文关怀,使我国动画片不仅能为低龄化人群带来审美愉悦,也能令成年观众产生人文感悟;不仅能触动国内观众的心弦,也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国外动画片的一些制作经验值得我国动画工作者吸取与借鉴。例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展现的女性自立与自强精神,《功夫熊猫》倡扬的普通人亦可救世界的思想主旨,影片传达的这些价值观具备世界共通性,是上述作品在全球广受好评的重要动因。再如德国动画片《平衡》、俄罗斯动画片《钢丝圈的恶作剧》等短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在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中阐发生活哲理,发人深省,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认同。

(四)动画片创作的时代性与国际化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当代中国动画片应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精神水乳交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反映当前大众的情感世界与精神面貌,做到与时俱进。当前备受好评的皮影动画片将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与相声段子巧妙搭配在一起,展现当代社会生活,既富有民族艺术内涵,又充满时尚感与生活气息,确实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2004年台湾导演蔡明钦的动画作品《梁祝》借古代传说故事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影片亦庄亦谐,充满幽默气息,十分契合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趣味。

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对话与碰撞不可避免,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大批海外动画作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动画与国际接轨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应在扬弃传统文化的同时,有选择地吸纳异域文化的精华,整合各国先进的制作、营销与发行经验。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角色设计与情节编排均巧妙借鉴了《蓝精灵》等海外动画片的优长,同时又将这些异域精华与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中国动画与国际接轨的途径不仅是学习海外创作经验,中外合拍片也是推动中国动画走向国际舞台的可行性选择。上海美影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与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联合摄制了《牙刷家族》《天才发明家》等动画合拍作品,为中国动画进入国际市场积累了有益经验。

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动画品牌的重塑,需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合理运用高新制作技术,吸收借鉴国外动画制作的成功经验,才能打造出民族风格鲜明、文化品位高雅的中国动画经典,促使中国动画产业沿着艺术与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路径健康发展。

[1]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郝天石.新媒体背景下弘扬发展民族艺术的宝贵探索[J].齐鲁艺苑,2010(1).

[3]包梦罡.论中国动画片中的民族风格元素[J].装饰,2007(10).

[4]赵岩.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对中国动画风格的影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6).

[5]黄霁风.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动画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2009(9).

作 者:薛 媛,辽宁大连人,艺术学硕士,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动画片动画民族
MINORITY REPORT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