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红
摘 要:企业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指标是经营现金流,是对企业业绩的反映。但经营现金流这种方式不好好对其进行控制与管理,严重会对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一般采用内部控制的方式,是企业的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因此,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内部控制是保护与警示企业经营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本次谈论分析是先总结企业现金流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与现实状况,对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构成分析,找到其关键点,以某企业为参考对象,对企业实施的经营现金流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与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有效的意见与对未来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经营现金流;保护措施;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1-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防止企业内部空洞化与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是对企业发展于运转资金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制度也在不断创新改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存在着不集中的问题,使企业管理者与股东成为代理人关系,通常股东只有看企业的财务报告才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关注经营现金流的方式则更能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状况。在信息时代,企业的运营必须需要现金支持,对现金流模式增强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对预算成本降到最低。这不仅对财务真实性与效率产生影响,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具有巨大的意义[3-4]。
一、现金流内部控制
(一)国外理论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以前主要研究财务风险与金融两方面。如:在1921年奈特对风险预警的概念进行归纳。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发布的COSO报告,时内部控制理论越来越完善。在国外,一些学者对经营现金流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在现金流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对财务评判的现金流指标等方面研究。
(二)国内理论
我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现金流研究方面的出发点较晚,大多数都是采用适合我国自身的国外知识理论,以此来制定出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不同规模与不用行业中的企业采用现金流管理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企业出现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资金管理不妥、财务控制制度缺管理者、现金流投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分析,应对现金流內部控制与预算增强管理。在2013年,一些人指出企业无视对现金流管理、在运营期间资金控制不当、出现不良融资等问题。
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现金流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当前对现金流内部管理的研究方式太单调、薄弱,无法进行深入研究,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提出关于现金流内部控制管理的合理建议。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研究的素材也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将以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内部控制的情况为重心,以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为辅助性资料。
二、企业经营性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
在中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对经营性现金流管理的认识还不多,所以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对财务进行考核与评价时依然是以盈利等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平时经营的现金流量缺少合理的管理,未做到对日常状态进行分析控制。而对于其下属公司很多母公司的关注是严重不足的,子公司的经济流动、企业决策、资金分布没有受到母公司的及时关注,导致了企业内部资金不能合理使用,造成一系列的现实矛盾[5]。
(二)企业经营现金流缺少预算管理控制
一些公司把事后编制现金流量表做为管理的重心,事前的经营决定只简单的依靠预算目标,而忽视了管控经营现金流预算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预算管控制度。部分企业虽然有一定的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管理控制不严格随意性较大,企业经营资金被长期挪用,造成收支的不平衡,使得企业经营现金流管理制度不能良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6]。
(三)现金流运营效率低,缺少内部控制
很多企业因为没有明确的生产目标和销售计划,导致后期货品积压过多,给流动资金的周转带来压力,增加负面资产,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如果资金长时间拖延会增加企业的未收款资金数额,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压力,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变为负资产,极大降低企业盈利。企业经营现金流的管理控制制度尚未完善,也没有合理的制定日常经营现金持有量,从而不能有效的对日常经营现金进行管控。
三、企业内部经营现金流管控
(一)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萨班斯法案》是由COSO委员会提出的一个可以作为企业内部管制的评估标准。构成内部控制的条件是:及时沟通信息、监控风险、管理环境、活动控制等。企业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决定了这是条件是内部控制的必要因素,并且必须贯穿管理全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部门对企业日常经营现金流的收支情况进行紧密监控,严格核查企业经营现金流资金差异及误差,建立专项的企业经营现金流收支管理制度,对企业日常经营来往的收款及欠款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方案来应对销售时产生的逾期该收资金,对不同的待收款项应该进行明确的风险程度分级,对应该及时收款的对象实施合理有效的措施。
第二,明确职务分工,资金在企业经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企业经营资金相关业务的岗位要做到职务的严格明确分工,对企业经营资金来往的不同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部门担任或负责,比如物质采购和审核不得由同一个部门或同一人负责,建立明确的职务分离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划分职务权限,还能杜绝因为同一个人权利过大过多产生滥权的机会,也能更好的让各部门形成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这是实现企业内部互相牵制的重点。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资金频繁流动,所以必须明确划分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防止在企业内部发生弄虚作假行为。
第三,建立完善资金预警系统。企业会对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但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风险评估及管理还远远不够。日常经营现金流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时间段内企业经营活动的优劣,还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来往情况,就可以以准确的呈现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所以,以企业经营现金流变化为预测数据,设立预警数值,当经营现金流的数据不符合正常预测数值或者进入预警范围,企业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部分,避免问题的恶化,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endprint
(三)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第一,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对企业经营现金流进行统一制度的管理,企业资金调动要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首先企业各部门对财务进行各自的核算,准确记录收支,然后将数据统一交至总部,统一汇总制表,从总表的数据分析各个部门的日常经营情况。
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制度措施[7]。
第三,建立完善经营考核管控制度。控制企业上下每个部门,使各部门的资金流动更加规范,避免产生资金浪费,合理使用企业资金,使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控制度,考核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考核各部门的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对交上来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对大笔资金的流动来往进行特别关注。建立完善的考核管控制度是管控企業经营现金流的前提。
四、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现金流管控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预算与计划
企业要增强对财务预算和计划的管理,企业各单位要及时制作年度预算和其他经营活动预算,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要落实到位,实时监控资金状况,及时分析情况,做好每月的考核和评估。企业下级单位对内部管理也要落实到位,做好对下级公司的资金管理。
(二)增强财务核算和资金流动分析
对企业和各下级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及时合并制表,而对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情况进行专门的分析,及时上交到公司责任人。母公司应对下属子公司进行关工作指导,会计核算、年度财务报表等。负责审核公司各项支出并报销,做好公司的年度报表,以及配合各审查机构做好一系列的检查,准备有关财务资料。
(三)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完善资金统一管理制度,实时监控资金的往来情况,定期进行财务对账,对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加强管理和控制,以及资金的回收和企业经营活动成本控制,监控企业资金的不确定风险,做好资金的风险及盈利的统筹规划。
(四)实施内部控制及财务监督
带头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防止重大风险发生,使公司能够持续性的发展,建立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增强企业各阶层的沟通协调,要对公司每项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还可以通过财务检查对各子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
五、结论
制定经营现金流预算和实施决策都是以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情况分析为前提,并且经营现金流分析存在于对企业经营现金流进行内部控制的全程。分析财务指标,可以知道财务管理上的不足,为企业资金预算系统提供建议[8]。通过健全的预算制度企业管理层可以合理预测企业现金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现金流的控制制度,而企业经营现金流的控制体系主要是由经营现金流的分析、预算、控制三个部分构成,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现金流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季丽.企业经营现金流内部控制探析[J].经济视野,2016(15):47-48.
[2]朱亚萍.企业经营现金流内部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5(28):52-55.
[3]周彤,樊后裕.内部控制对现金流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浙江金融,2016(5):49-56.
[4]毛剑芬,李志强.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影响——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企业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30(6):57-67.
[5]路昊,曲家奇.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152-153.
[6]雷振华,万娜.现金流管理与中小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及措施[J].现代企业,2016(10):68-69.
[7]蒋爱红.浅析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45):71-72.
[8]王小春,宋强,闫立秋.浅谈送变电公司现金流量的财务内部控制策略[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9):94-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