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珏娴
摘 要:访问学者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老师或研究人员到其他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学习形式;访问学者的访问目主要是与导师进行科研交流与学习。具体来说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小组,也可以代替导师上课等。其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
关键词:访学;国内交流;人才资源
国内访问学者通过学习和工作,接触和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加深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为回原单位后发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作用打下基础。交流访学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文化的交融,促使校方向着更开放的方向发展和优化学校道德风尚;还可以带动师生研讨的积极性,引入开放和竞争思想意识,沟通交流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强势领域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改善本校科研风范、调整研究方向,针对各校的管理制度、设施建设、机遇挑战等进行比较,并通过座谈形式与校方进行沟通,促进完善组织管理建设,可提高国内大学之间领导小组、管理部门、科研教师等的沟通合作机率。
一、国内交流访学对高校的互利性
交流访学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文化的交融,促使校方向着更开放的方向发展和优化学校道德风尚;还可以带动师生研讨的积极性,引入开放和竞争思想意识,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参与到学校科研创新实验,沟通交流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强势领域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改善本校科研风范、调整研究方向,使得研究理念更具交融性;也能参与到相关学生管理服务组织中,针对各校的管理制度、设施建设、机遇挑战等进行比较,并通过座谈形式与校方进行沟通,促进完善组织管理建设,可提高国内大学之间领导小组、管理部门、科研教师等的沟通合作机率。交流访学制度使校际共同学习进步,加强科研合作和完善办学体制等方面有着互利共赢的成效,并对推进教育改革有着突出贡献。
二、国内交流访学对青年教师的重要性
学校提供实验、实践平台的培养方式,既可辅助于老师的科研工作又可留住潜在研究生资源。各高校还可以专为访学者组织研究生生活体验活动,使其更多的了解接收校方对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激发访学者继续深造的兴趣。为访学者提供与老师、校方沟通交流的机会,及时了解访学者的需求、答疑解惑、适当进行奖励,以增进学生的交流热情,学校应为访学者专设教师辅导小组,定期召开交流心得座谈会,对访学者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并给予便利的服务。
青年教师在访学中不仅能感受名校高标准的现代教学设施,而且还有格调高雅,融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育人环境,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无时无刻不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青年教师。
感受名師,在各大名校中常常会有许多名人来举办讲座,青年教师有幸可以接触、聆听许多名师的讲座、报告。他们不仅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深受他们优秀人格魅力的感染。
学习理念得到更新,知识水平有了新提高。这里的学生很爱学习,每天图书馆开馆之前门口排的长长的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据。
体会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访学期间,青年教师感触最多的就是各大名校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大多都是学生自发的组织的,形式各异,主题鲜明,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很高。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也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能力,同时还增长了知识,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访学中青年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今后在教育方式上都要有大大的改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走产学研才是根本。
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三、国内交流访学制度发展前景
国内交流访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强调开放办学理念;在校际高效顺畅的沟通渠道基础上,多在高层之间进行互信和互动,打破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引入“竞争--合作”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校方内部的质量管理,增强学校魅力,完善校际间的相关转换工作,扩大学生选择交流合作高校之间综合排名的跨度,带动更广泛的人才的流动;明确各项交流管理制度,妥善安排后续工作,最大限度的提供交流资源,便利于学生;逐步实现通过交流制度推进在“和谐、合作、互动”的培养模式,构建良性教育改革文化的发展合作模式。流动是对人才资源存量的一种激活。国内各高校应共同承担起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在“比较学习,共同进步”中实现学术科研的合作进步,促进多元化融合。同时,我国应加强完善国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与监管工作,达到多赢多利的成果,有利于教育改革下良性社会的建设。国内访学制度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过的学习机会,随着放学制度的完善,青年教师必将从中获得更加宝贵的人生财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