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颖
摘 要:新课改对高校学生军训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是国民教育和国防建设阶段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的建设,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他们可以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现状;建设措施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军训是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推动国防建设的发展。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的建设,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確保军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军事素养的目的。
一、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现状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只注重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忽视了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未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专业的军训人员。同时一些高校管理人员未站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度来重视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这样就容易把学生军训工作看作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来开展。因此,部分高校并未按照要求对各个环节的军训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将学生的军训真正的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更未严格根据军训大纲来完善训练教学设施、加强军事学科建设、改进军事教学手段,从而导致军训内容、军训方式和军训时间随意性
较强。
(二)军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高校扩招现象十分普遍,其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上大学的愿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学生军训的工作量,致使军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越来越明显。近些年来,我国每年都有接近100万学生参与军训,无形之中增加了军训部队的压力,这样就会进一步加剧军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导致军训缺乏生动性、系统性,进而对学生军训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条件有限,军事理论教师缺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军训教学条件比较差,所使用的资料、教学设施和教具资源非常有限。同时,军事理论教材相对比较陈旧、落后,教材结构和相关内容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教学体系也不够严密,致使学生的军训制度化建设受到影响。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导致军事理论教师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一些高校甚至根据就未按照要求聘请专业的军事理论教师。此外,一些高校会直接聘请以转业和退伍的军人来开展军训工作,甚至有时候会直接找高校教师来肩负军事理论教师职责,这些都会对高校学生军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的措施
(一)纳入教育部门职责范畴
要想更好的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就需要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构建学生军训管理机构,将其真正的纳入教育部门职责范畴。其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具备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2)领导集体要具备较高的凝聚力;(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上级政策要求提出有影响力的决策;(4)干部服务精神好。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育部门职责,以实现学校军训工的预期目标,就需要高校领导加强与各个教育部门、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会议、公文、谈话积极开展信息的传递工作,以确保军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纳入课程标准范畴
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具有参训人员多、军训时间短、师资队伍少等特点,要想更好的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提高学生军训的质量,就需要将其纳入课程标准范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教学训练内容体系。推动军训课程改革,并对课程教学的新特点、新规律进行积极的探索,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来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力争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以更好的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完善教学训练秩序。要建立和落实教育计划、教学分析、备课示教、评教评学等教学训练秩序,从而有效的保证军训工作的正规、有序进行。要强化依法治训、制定军训计划、规定军训内容,以更好的提高军训效果。(3)健全军训课程体系,扩大军训内容的涵盖面。实际上,高校学生军训内容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而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坚持走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道路,由教育部和高校联合编写军训课程体系,以更好的符合高校军训的基本需求,确保学生军训的整体效果。
(三)纳入教育评估范畴
对于,改善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发展而言,教育评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过程中,要教育评估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其纳入教育评估的范畴。高校在对学生军训评估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国外的有益经验进行借鉴,以更好的体现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科学内容和主要宗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在进行高校学生军训评估过程中,要根据高校学生军训的特点来制定评估的重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系统的评估对象范围,在进行军训教育评估过程中,要遵循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原则,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高校学生军训评估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社会舆论导向的功能,促进高校自身建设,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国防教育的主要手段,其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的措施,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的确保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军训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古添雄,朱孔军.高校学生军训管理研究——基于中山大学“一体两翼”军训管理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8(2):49-50.
[2]王晖.关于大学生军训制度规范化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4,11(3):141-142.
[3]刘长晖.扎实推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五靠”探究[J].国防,2014,5(10):8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