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忠
她的作品曾在全世界巡回演出,你叫得出名字的城市,几乎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她就是刘若瑀,“优人神鼓”的创始人。这些年来,“神鼓”不仅给人们带去美好的艺术享受,还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森林淬炼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刘若瑀,曾是台湾上世纪80年代最受瞩目的“兰陵剧坊”的当家花旦。兰陵剧坊的创办人是著名作家和导演金士杰,而和她对戏最多的是名演员李国修。
剧团里名家济济,让刘若瑀感觉到自身储备不足。1983年她决定去美国纽约大学表演专业进修,和李安做了校友。那时皮娜·鲍什、保罗·泰勒这些现代舞大师通通都在纽约,那正是美国舞蹈界最繁荣、创作力最兴盛的时期。刘若瑀每周都去看诸多舞团演出,艺术眼界完全打开。导演专业的李安毕业作品《分界线》就是刘若瑀演的女主角。那时留学生的交流特别多。
更幸运的是,在纽约的第三年,刘若瑀遇到了波兰剧场大师葛托夫斯基,并进入他的工作坊学习。葛托夫斯基选学生去加州训练,200人里选了12个,刘若瑀就在其中。
大家在一片森林里训练,每天从下午四点半开始,至于训练到几点结束,没人知道,有时是次日凌晨两三点,有时是四五点。每天都累到可以瘦两公斤,回家的时刻就像打胜了一场艰巨战役。
葛托夫斯基素来以“魔鬼训练营”闻名。他的训练方法,就是一直练,练到没了精神,也不会停,要等疲倦到极点,精神再度冲破极限,才叫停。
刘若瑀在森林里足足“淬炼”了一年。大师最后让学生们创作一个作品,从记忆里找出感情最深的儿歌。
刘若瑀父母是1949年从河北去台湾的,家里也没老人带,刘若瑀和祖先文化是断层的。她根据陆游的《钗头凤》来创作,导师却说:“看得出你是西化的中国人。”葛托夫斯基对中国文化有过深度了解,一直在研究老庄。因此他这个评价绝不是恭维,让刘若瑀大受刺激。她这才意识到,既然大师都在寻找东方文化里重要的东西,那她就应该去故土找。
刘若瑀回台湾后,花了3年走访庙会节庆,拜访老师傅、原住民,找寻老的传统。接着,她于1988年创立了“优人神鼓”的前身“优剧场”。
云脚修行
因缘际会,为学狮鼓,刘若瑀结识了黄志群。在他身上,刘若瑀看到了传统的力量。
黄志群从小跟随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师傅,练习拳术和广东狮鼓。黄志群答应担任团队击鼓指导,后来,他和刘若瑀成为夫妇,“优剧场”也由此进化成“优人神鼓”。所谓“优”,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指表演者;而“神鼓”,指的是一个人在最大的放松和警觉中,借助内心的宁静力量,将鼓击打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加入团队后,黄志群给了自己一个月,去印度旅行。一晚,在圣城瓦伦纳西,恒河边的拥挤餐厅里,黄志群与素未谋面的长者相谈甚欢。原本打算旅游的他,跟着那位云游僧,去菩提树下坐了两周。僧问:你有没有注意到鸟叫?他才发现自己坐了那么久,脑子里竟然都被无意义的念头充斥,思绪不是牵着过去,就是忙着设想未来,混乱不堪。此后,在印度的六个月,他清空杂念,每天只是吃饭、走路、睡觉、打坐,照看自己。
回到团队后,黄志群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决定教团员先打坐,再打鼓。他相信,一个带着觉知的人,能够做好任何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9点,台北木栅老泉山,德高岭,优人的一天在“唰唰”的洒扫声中开始。
山上,只有一个露天木质舞台,一间木造亭子。2007年重修之前,这里甚至不通水电,需要轮流打水。
男生光头,女生束发,身着素衣宽裤。把前晚的落叶和杂物清扫干净后,优人们开始练习静坐、武术、击鼓、太极。一周五天,课目不同。
修行就是生活中每一个了了分明的片刻。烈日繁叶下,凛冽北风中,他们与山林自然朝夕相处,淬炼心性,沉淀心灵。
有时,为了训练在危机四伏中保持高度警觉,优人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在崎岖的山路中安静地快速行走。
这样的环境下,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刚开始半年到一年间,流动最多。三年出一个优人。不仅技术、素质得到提升,相随心转,五官也会变得比较平和。连优人走路的样子也会产生蝶变。而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云脚。
云脚,是刘若瑀带领优人特别的训练方式之一。每年一次小型的云脚,走三五天;每两年,还有一次大型的。2008年他们在全台湾云脚了50天,走了1200公里,演出33场,基本就是走一天路,打一场鼓。走路也是训练内心安静的方法,可以放松意念,听鸟鸣,听雨声。白天,不管日晒雨淋,只是行走。晚上表演,拆完台,睡一觉接着走。
对年轻的团员,走之前,刘若瑀会提醒:保持寂寞,注意脚下,一步一个当下。经过长时间的行走,优人在台上的脚步才能完全沉淀下去。
大自然是最诚实的,风是风,雨是雨,山路永远崎岖不平。可能在平路上,遇到一个石子儿硌脚,你会随口抱怨:是谁把这石头放在马路上的?但在大自然中,你就不会责怪山路为何凹凸不平。优人们接受这种崎岖不平的山路,进而接受人生中的起伏波澜。
“优人神鼓”出作品非常慢,很多团员半年才学了一棒。他们保持着三四年才出一部作品的节奏,可是每当一部作品诞生,都会引起轰动。凭借独树一帜的表演形貌和内涵,他们蜚声海外。他们的表演融合肢体、击鼓、人声等原质性元素,去繁化简中,迸发出撼动人心的单纯力量。
刘若瑀在法国亚威农艺术节演出处女作《听海之心》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评价:仿佛阿尔卑斯山的山神,走到了人间。
道在日常
2010年世博会期间,“优人神鼓”赴上海演出。刘若瑀感觉到台下观众的躁动不安,她觉得也许是时机不对,跟观众没有任何交流,失落不已。
时隔五年,她再次来到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巡演,每一场都获得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演出时的情景也与此前截然不同:剧场灯光暗下来时,人声嘈杂一点点安静下来,音响里的水滴声变得越来越清脆。舞台幕布流淌着无声的水帘,忽然间,一阵铿锵激昂的鼓点骤然刺破宁静,一排身着亚麻色坎肩长袍的演员,在氤氲灯光中现身,有着古代战士的身姿和坚毅目光,沉重而精准地击响大鼓。隆隆巨响像从远古穿越而来,震得黑暗中的观众目瞪口呆,似乎被包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野暴雨中。一瞬间,所有人忘记时间和空间,寄身于当下真实的片刻。
刘若瑀坚持在每一站演出后与观众交流。她欣慰的是,有人对作品《时间之外》所涉及的生命话题很感兴趣。这次,她发觉国内的城市“整个沉稳下来”,从行人的步伐、穿着以及各种状态里,看到了“过日子的安定”和一种深度。
这些年来,刘若瑀和剧团走遍全球,不仅带去演出,还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在台湾木栅老泉,如今还有了一个“禅鼓体验营”,许多内地游客去旅游,会将这里当作必到的一站。很多人对他们的训练方式,对演员的状态非常好奇,每个月都有十几个人来体验。2016年刘若瑀去北京演出,碰到一位观众,她就曾来过训练营,她说:“刘老师,我以前讲话很急的,现在吃东西都很慢,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慢下来……”
刘若瑀希望,观众不要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不要只对舞台上的声光电感兴趣,而是来体味一种禅境。这两年,她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观众的共鸣。
将古老的东方禅意,带进当代剧场,只是舞台上的一部分呈现。如今,除了山上优人,刘若瑀还发展出矿山剧场的金石优人,以及高中培养的青年优人。2017年,劉若瑀正在筹备创立生命艺术学校,这将会是一个包含学校教育、教授表演,并且能和外界交流的园区。监狱受刑人员也能参与其中,优人道艺合一的训练系统可以帮助他们稳定心性,建立自信。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