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 山
如何让孩子在美术教育中体验快乐
□ 宝 山
“画是孩子们的第二语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画画来表达。孩子画中的世界可以是天马行空的,也可以是表达真实的。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色彩,随心所欲地自由幻想。
今天,现代社会对人才不断提出综合性素质、高素质的要求,而幼儿期的孩子们没有功课的压力,对精彩的外部世界又感到分外好奇。这让我深深意识到这正是培养艺术素质的大好契机。加之,幼儿绘画又有其独特的优势。“为快乐画画”,让孩子们在画画中流露真情、释放自我!下面就谈谈我从事幼儿美术教育这九年当中的一点做法及想法。
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我发现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在对色彩的审美感知上,幼儿有自己的偏好。在感知色彩时,幼儿会特别关注自己中意的颜色,而忽视了对其它颜色的审美感知。在创造表现时幼儿会较多的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如有的幼儿喜欢红色,他在观察物体时就会较多地去感知红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蓝色,他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并感知蓝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黄色,他在绘画创造时就会大面积地用自己喜欢的黄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幼儿对物体的感知兴趣、绘画兴趣有时也受情绪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情绪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幼儿“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有兴趣,并感到愉快”。借助什么来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
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富有童趣的语言,易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除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多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表演和描述,使之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来展开活动,如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喜怒哀乐,欣赏音乐中故事的情节、曲折等的方式来感受艺术的美,在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表现,从而提升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兴趣。
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运用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运用语言将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参与、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的情绪中去,和活动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产生的活动效果才会是最佳的。因为这时孩子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主动性、积极性不言而喻地被调动起来了。总之,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值得每一个教师在实践去摸索和研究。让幼儿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美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主地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所以,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更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美术课的教与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通过美术课的教与学,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会使幼儿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幼儿个性,创造力的目的,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蒙古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