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军玲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卢军玲
在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使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进而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因为小学生没有审美能力有限,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对其审美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美术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可以引入一些经典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经典美术作品并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品,其包含的人文价值非常高。教师务必要将这些作品充分的利用起来,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对《形形色色的世界》这一课时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身边比较有趣、特别的形状,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做好总结,正是这些奇特的色和形构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学生的作品中包含的艺术特点和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此一来,不仅激发出了学生多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对美术的全面感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喜欢具有比较强视觉冲击力的事物,而且好奇心也很强,而美术正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正确引导他们对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观察和研究,找寻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比较强的趣味性,有助于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在对《面具》这一课时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模仿一些学生的典型动作,也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其他同学一些特殊表情,然后大家猜模仿的是谁,如此一来,就构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氛围,而学生也会非常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一些审美活动的,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可以对对比教学法进行合理的应用,使美术作品的价值能够得到学生的赏识。例如,在对《雕泥板》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浮雕艺术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然后给学生们浮雕草图,然后使用课前准备好的工具进行雕泥板的制作,通过泥雕将自己所想象的事物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小组之间进行相关经验的交流,然后评价彼此之间的作品。在互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每组作品的优缺点一一指出,有助于日后学习中学生有错改之,无错加勉。如此一来,可以加强同学相互之间的了解,在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升。
审美教育并不只是艺术教育,因此也并不局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等都包含其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于社会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感性认知才能够具备较好的鉴赏能力,在对学生感性认知进行培养的同时,教师需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发现,进而陶冶情操。人处于大自然中,可以被其中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产生美的感受。与此同时,对于教育环境的美化也需要加以关注,使用不同季节的景色和色彩对教室进行装扮。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是小学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进而得到情操上的陶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美术教学的意义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小学生日后“三观”的树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1]周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6):172-172.
[2]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53-153.
[3]吉向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51-151.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