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光文
县文化馆如何服务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 张光文
县文化馆直接服务于农村,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文化场所。但是许多县文化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不能有效服务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这显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县文化馆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受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发展及自身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县文化馆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及自身职能,没有主动作为、有效作为,没有真正朝气勃勃、有声有色地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有些文化馆处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外缘,或变迁为经济经营场所,或处于勉强存在的“文化符号”状态,被群众所诟病。这种现象的生成,有社会因素、有区域因素,但更多的是文化馆自身问题。
当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经济发展、生活形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落后、贫乏、缺失的现状。在有些农村,甚至是文化真空状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城乡文化建设失衡。
农村文化发展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脱节,严重落后于主流文化。受文化基础、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及信息条件的制约,大多现代文化内容或形式不能有效融入新农村文化生活当中。
2.职业和专业化程度不足。
一方面专业和职业的文化工作者缺乏。有一定文化能力的去“围城”,而人才的聘任与使用缺乏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缺少有规划的培训,师资不足,这些不仅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也影响了经典文化的传承。
3.许多县文化馆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的自甘寂寞,甘心做文化“僵尸”,不以不作为为耻;有的则干劲十足,完全放弃“文化”二字,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能出租的出租,能招商的招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果能与“文化”挂上钩的话,也是完全脱离群众的消费性“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对县文化馆的工作进行整顿和重新谋划可以说已经势在必行,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有效服务于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让文化馆体现其存在的价值,焕发生命的光彩。
1.做一个有“生命”的文化馆。
首先,文化馆的“生命”价值必须与其使命紧密相关,只有体现了其价值意义,才能为其生存提供依据。文化馆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般娱乐场所,将自己定位在“歌舞厅”、“K歌场所”或“游戏厅”、“网吧”,这些显然丧失了其“文化”高层面的生命力,突出以文化引导、陶冶、教育人的职能,才是文化馆的本质属性。
其次,文化馆的“生命”力量来源于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文化馆必须改革人员结构,通过择优招聘、经济激励、职业前景等,将一些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网罗进来,让他们发挥专业才华,使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走上专业道路。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2.做一个有“头脑”的文化馆。
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机构,其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也就是说,文化馆绝不能做一个“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文化机构。
通过经常性组织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如,群众民间艺术展、美术或摄影作品展、戏曲比赛、群众性文化节等活动,既发挥自身职能,又能体现“文化”建设的精神价值。以“文化”为核心,组织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舞蹈班、歌唱班、美术班、摄影班等,吸引群众参与。
3.做一个有“乡情”的文化馆。
在城市文化已经被国际化的今天,农村地区成了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文化馆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对本地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让农村文化充满浓浓的“乡情”,让文化活动真正让当地人喜闻乐见。这些区域文化正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土壤。
如,我们安徽的花鼓灯。这种文化形式具有南北过渡文化背景,富含了淮河流域多重文化因子,体现了淮河流域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相对于当前盛行的广场舞,这种民间文化活动更具文化价值。因而,在文化广场上,我们请专业老师免费辅导群众学习花鼓戏,并免费为群众伴奏,使传统花鼓戏成为广场文艺活动的新亮点。这样的文化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群众认同感,群众参与热情更高,自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更突出。
总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服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化馆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挖掘,让自己的文化服务职能有效发挥出来,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有目的、有办法、有激情地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出成绩、搞出特色。
[1]保积红.浅谈农村文化建设[J].教育界,2012(21).
[2]满歌.县级文化馆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青年时代,2015(19).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县文化馆)